《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发布
昨日,新书《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发布会在浙江书展现场举行。
八年磨一剑,该丛书是浙江近年来语保调查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打开了浙江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口,不仅是读者了解浙江各地方言和方言文化的读本,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方言文化资料。
1
推进方言文化调研和保护,十分迫切
为何编写这套丛书?浙江省语委办主任朱鸿飞介绍了其中缘由。
“方言是乡音,更是一种文化。‘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浙江是语言资源的宝库和研究宝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有的还面临消亡。因此,如何深入推进方言文化调查研究和保存保护,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朱鸿飞介绍,“历年来,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领导下,我省‘高站位系统谋划、严标准狠抓质量、宽视野推进应用、大力度保障管理’,这些‘浙江经验’获得了国家语委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高度评价。”
在教育部语信司指导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浙江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于2015年启动,经历五年田野调查,并成立了以王洪钟、黄晓东、叶晗、孙宜志等为主编,各调查点负责专家为编委的专家团队,自2020年开始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努力,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于今年5月发行。
2
和时间赛跑,打一场浙江方言保卫战
据悉,全书共收录省内88个汉语方言点的语料,共计4卷11册,分别为语音卷3册、词汇卷4册、语法卷1册、口头文化卷3册,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采录大量长篇语料,调查内容丰富多样。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褚超孚介绍:“在这套丛书中,浙江省内各种方言都得到了详细记录和分析。此外,本丛书还收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料,如谚语、俚语、民间故事等。这些民俗语料,是我们了解浙江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窗口。通过研究这些民俗语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浙江省是首批开展语保工程的试点省份。”《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主编、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方言研究院王洪钟感慨地说,“我们几个语保工程的老兵,从当年的年富力强,到今天的两鬓斑白,一直在跟时间赛跑。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采摘’方言,经过符号化、文本化处理后‘搬’到纸面上,同时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使之能重现到喇叭里、屏幕上,力求原汁原味原生态,不折不扣‘零添加’,可以说打了一场浙江方言保卫战。”
发布会上,宁波口头文化发音人林国芳表演了宁波童谣串烧,余姚口头文化发音人鲁桂花用余姚方言讲述了她关于语言保护的故事,风趣幽默的表演让现场读者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记者李臻/文张培坚/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