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无人车”批量化上路“曙光”已现?宁波机会几何?
2023-11-24 16:3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波企业生产的“无人城配车”。

  中国宁波网记者 金鹭 严瑾

  人在家中坐,车在路上开。这样的“无人车”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记者看到,多家物流公司、科技公司的小型“无人车”出现在展区现场。

  数贸会各大分论坛、会议上,“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也是车企、互联网企业的热门话题。

  很多人对此充满期待,也有些人对技术的成熟性持怀疑态度。

  一个共识是,无人驾驶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政策:“无人车”可上牌了

  什么是“无人车”?

  无人驾驶汽车,即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其实就是个智能机器人——不需要人类的干预或者需要人类极少的干预,就能够在路上正常行驶。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目前有L3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等。

  通常大家所说的“无人车”,普遍代表L4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

  “到2025年以后,高度自动驾驶将稳步增长。”在今天(11月24日)上午举行的数贸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会议上,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驾驶辅助与电子事业部产品战略经理张茜说。

数贸会上,“无人车”随处可见。

  当前,全球自动驾驶已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通过行驶认证、豁免等方式推动自动驾驶车量产,为自动驾驶汽车合法合规“上路”提供政策支持。

  在我国,本月刚刚出台的一项政策也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投资人释放了积极信号。

  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部署,未来试点区域的“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当地申领正式的机动车牌照。

  “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迎来合法上路。”安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这也意味着,挂着正常牌照的“无人车”在街头行驶,这种场景正照进现实。

  机遇:激光雷达成本、测试成本更低了

  “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取决于车辆的‘眼睛’和‘大脑’行不行。”在数贸会展区,尚元智行(宁波)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林立江告诉记者。

  激光雷达、车载传感器、车载摄像头等,就是无人车的“眼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获取道路情况、其他车辆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

  与传统摄像头、传感器相比,激光雷达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精度、稳定性更好,探测距离也更远。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硬件构造。

  “以前,一个激光雷达的价格超过20万元,‘无人车’量产的成本很高,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林立江说。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海内外厂商纷纷推出通过车规验证的激光雷达产品,激光雷达产品的价格随之大幅下降。

  智能决策系统就是无人车的“大脑”。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输入智能决策系统后,该系统将根据信息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决策,输出对车辆的控制结果,也就是车辆的速度、转向等控制信号,保证车辆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正常行驶。

数贸会相关论坛现场。

  在决策系统测试方面,测试验证曾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根据要求,L3以上的高等级自动驾驶,需要经过13.8亿公里的严格测试,才有资格真正上路。”沛岱(宁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技术部总监闫晓瞳说。

  以2元每公里的成本计算,仅测试验证,就需要近30亿元的成本。

  不过,随着仿真测试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测试验证成本有望被压缩到1亿元左右。

  测试成本的大幅降低,为“无人车”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起点:也许可以从“低速”开始

  送餐、送快递,这几年,不少小区、校园已开始尝试用“无人车”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不过,要让无人驾驶真正“上马路”,仍有不少困难需要突破。

  除了更安全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制度上的完善,推动无人驾驶在社会上成为更加合理的存在。

  “无人车,可能很快会从‘慢速’开始,逐步成为生活的日常。”会上,业内人士指出。

数贸会上亮相的甬产“无人车”。

  在数贸会上亮相的宁波企业尚元智行,就是国内首批实现“低速无人车”量产的企业之一。

  无人车的最高时速在40公里每小时,以运送货品为主。这家企业的自动驾驶方案,已经应用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智能网联区域的非机动车道,甚至出口海外,在新加坡、韩国、土耳其等国开展商业化运营。

  “我们认为,中低速场景的无人驾驶赛道,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宁波正是布局这一‘赛道’的首选城市之一。这里背靠世界第一大港,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应用在港航物流等领域,而且宁波有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可以提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林立江说。

  综合来看,实现“真无人”大规模的商业落地,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等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也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

  机会往往属于跑在前面的人,在“无人车”这条新赛道上,宁波哪些企业会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无人车”批量化上路“曙光”已现?宁波机会几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11-24 16:31:00

宁波企业生产的“无人城配车”。

  中国宁波网记者 金鹭 严瑾

  人在家中坐,车在路上开。这样的“无人车”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记者看到,多家物流公司、科技公司的小型“无人车”出现在展区现场。

  数贸会各大分论坛、会议上,“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也是车企、互联网企业的热门话题。

  很多人对此充满期待,也有些人对技术的成熟性持怀疑态度。

  一个共识是,无人驾驶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政策:“无人车”可上牌了

  什么是“无人车”?

  无人驾驶汽车,即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其实就是个智能机器人——不需要人类的干预或者需要人类极少的干预,就能够在路上正常行驶。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目前有L3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等。

  通常大家所说的“无人车”,普遍代表L4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

  “到2025年以后,高度自动驾驶将稳步增长。”在今天(11月24日)上午举行的数贸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会议上,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驾驶辅助与电子事业部产品战略经理张茜说。

数贸会上,“无人车”随处可见。

  当前,全球自动驾驶已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通过行驶认证、豁免等方式推动自动驾驶车量产,为自动驾驶汽车合法合规“上路”提供政策支持。

  在我国,本月刚刚出台的一项政策也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投资人释放了积极信号。

  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部署,未来试点区域的“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当地申领正式的机动车牌照。

  “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迎来合法上路。”安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这也意味着,挂着正常牌照的“无人车”在街头行驶,这种场景正照进现实。

  机遇:激光雷达成本、测试成本更低了

  “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取决于车辆的‘眼睛’和‘大脑’行不行。”在数贸会展区,尚元智行(宁波)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林立江告诉记者。

  激光雷达、车载传感器、车载摄像头等,就是无人车的“眼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获取道路情况、其他车辆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

  与传统摄像头、传感器相比,激光雷达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精度、稳定性更好,探测距离也更远。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硬件构造。

  “以前,一个激光雷达的价格超过20万元,‘无人车’量产的成本很高,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林立江说。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海内外厂商纷纷推出通过车规验证的激光雷达产品,激光雷达产品的价格随之大幅下降。

  智能决策系统就是无人车的“大脑”。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输入智能决策系统后,该系统将根据信息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决策,输出对车辆的控制结果,也就是车辆的速度、转向等控制信号,保证车辆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正常行驶。

数贸会相关论坛现场。

  在决策系统测试方面,测试验证曾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根据要求,L3以上的高等级自动驾驶,需要经过13.8亿公里的严格测试,才有资格真正上路。”沛岱(宁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技术部总监闫晓瞳说。

  以2元每公里的成本计算,仅测试验证,就需要近30亿元的成本。

  不过,随着仿真测试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测试验证成本有望被压缩到1亿元左右。

  测试成本的大幅降低,为“无人车”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起点:也许可以从“低速”开始

  送餐、送快递,这几年,不少小区、校园已开始尝试用“无人车”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不过,要让无人驾驶真正“上马路”,仍有不少困难需要突破。

  除了更安全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制度上的完善,推动无人驾驶在社会上成为更加合理的存在。

  “无人车,可能很快会从‘慢速’开始,逐步成为生活的日常。”会上,业内人士指出。

数贸会上亮相的甬产“无人车”。

  在数贸会上亮相的宁波企业尚元智行,就是国内首批实现“低速无人车”量产的企业之一。

  无人车的最高时速在40公里每小时,以运送货品为主。这家企业的自动驾驶方案,已经应用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智能网联区域的非机动车道,甚至出口海外,在新加坡、韩国、土耳其等国开展商业化运营。

  “我们认为,中低速场景的无人驾驶赛道,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宁波正是布局这一‘赛道’的首选城市之一。这里背靠世界第一大港,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应用在港航物流等领域,而且宁波有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可以提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林立江说。

  综合来看,实现“真无人”大规模的商业落地,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等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也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

  机会往往属于跑在前面的人,在“无人车”这条新赛道上,宁波哪些企业会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