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答好这道“关键题” 宁波这张“王牌”名片有了“新”愿景
2023-11-29 22:0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工业是宁波发展的“底盘”,也是决胜未来的“王牌”!

  11月29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70”工业集聚区建设现场会召开。

  在这场“三合一”的大会上,这张宁波人引以为傲的“金名片”,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新”色彩、“新”愿景。

  新命题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型工业化作为“国之大者”的战略地位。

  如果将中国式现代化比作一张宏大的试卷,新型工业化绝对是那道最能体现水平和能力的“关键题”之一。

  在这条名为新型工业化的赛道上,千帆竞逐,百舸争流。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研究分析当前工业发展形势,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地方工业经济迈向新阶段。

  光11月28日这一天,就有深圳市、长沙市分别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全面吹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号角。

  作为工业大市和制造大市,宁波在这个方面自然不遑多让。

  论基础条件,无论是门类体系、规上工业总产值,还是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宁波都做到了毫无疑问的“走在前列”。

  这些年来,宁波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不断厚植实体经济根基和优势,综合实力走在前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大局更加有力,韧性活力持续提升。

  有了这样的“底盘底座”,宁波有责任也有底气,肩负起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担子,锻强“勇扛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产业硬实力,在全国全省当标兵、做示范、挑大梁。

  新动能

  居安思危,是海洋文化给宁波人注入的个性底色。

  毕竟,科技革命、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如果安于一隅、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可能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就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冷静分析眼下,宁波的工业发展依旧存在产业韧性、创新转型、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等等“长中之短”。

  比如,甬企做“配角”的多,当“主角”的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又比如,创新研发投入始终瓶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力、支撑力亟需增强。

  而新型工业化的“新”,恰恰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题眼”所在——

  要增强“新”发展动能,科技和人才需要不断赋能。

  更加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系统重塑创新体系、增长模式、产业生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支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革新“新”制造模式,智能和低碳需要交相辉映。

  加快从“两高”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双碳”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从“两化融合”向“数实深度融合”升级,从生产型制造向“制造+服务”演进,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向更“高”、更“优”、更“新”、更“绿”攀升。

  要塑造“新”竞争优势,国内和国外要素要有机融合。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又要深耕潜力无限的国内大循环,既要巩固体系和门类齐全的优势,又要在主导集群、关键链条、核心环节上形成主导优势,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要优化“新”治理体系,产业和空间、社会治理有效协同。

  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统筹新型工业化与治理现代化,推进功能布局统筹、低效用地整治、平台能级提升,更加注重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互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定位、新方向,意味着新谋划、新布局,也意味着新期待、新希望。

  新服务

  本次大会上,宁波也在“答题卡”上列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最新目标:

  到2027年,“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整体形成,全市工业经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提升;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

  而这,也对各地各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构建新机制、强化大统筹,把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成统一起来,积极推动土地、资金、政策向工业倾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向工业聚集,才能让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地落实。

  对于这一点,营商环境有口皆碑的宁波,已经暗暗使劲,做好了准备。

  会议现场,慈溪市、宁海县、舜宇集团、云聚智铱公司和张东晓院士作交流发言,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不同维度,分享了各自的积极探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也特意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昨天我带头做了一次‘链长’,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产业链对接会,效果非常好。”

  11月28日一早,他带着来自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来自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和镇海属地的相关负责人,来到位于甬江芯谷的爱芯元智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当场促成了不少合作意向。

  “以后各个部门领导都要有‘链主’意识,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对接平台、创造合作机会,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交流对接的质效,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彭佳学说。

  从一类企业做起,从一个项目做起,从一个产业做起。

  点滴的改变,体现的是更为增值化的政务服务、更为高效的营商环境、更为响亮的宁波名片。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答好这道“关键题” 宁波这张“王牌”名片有了“新”愿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11-29 22:07: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工业是宁波发展的“底盘”,也是决胜未来的“王牌”!

  11月29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70”工业集聚区建设现场会召开。

  在这场“三合一”的大会上,这张宁波人引以为傲的“金名片”,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新”色彩、“新”愿景。

  新命题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型工业化作为“国之大者”的战略地位。

  如果将中国式现代化比作一张宏大的试卷,新型工业化绝对是那道最能体现水平和能力的“关键题”之一。

  在这条名为新型工业化的赛道上,千帆竞逐,百舸争流。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研究分析当前工业发展形势,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地方工业经济迈向新阶段。

  光11月28日这一天,就有深圳市、长沙市分别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全面吹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号角。

  作为工业大市和制造大市,宁波在这个方面自然不遑多让。

  论基础条件,无论是门类体系、规上工业总产值,还是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宁波都做到了毫无疑问的“走在前列”。

  这些年来,宁波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不断厚植实体经济根基和优势,综合实力走在前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大局更加有力,韧性活力持续提升。

  有了这样的“底盘底座”,宁波有责任也有底气,肩负起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担子,锻强“勇扛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产业硬实力,在全国全省当标兵、做示范、挑大梁。

  新动能

  居安思危,是海洋文化给宁波人注入的个性底色。

  毕竟,科技革命、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如果安于一隅、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可能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就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冷静分析眼下,宁波的工业发展依旧存在产业韧性、创新转型、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等等“长中之短”。

  比如,甬企做“配角”的多,当“主角”的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又比如,创新研发投入始终瓶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力、支撑力亟需增强。

  而新型工业化的“新”,恰恰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题眼”所在——

  要增强“新”发展动能,科技和人才需要不断赋能。

  更加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系统重塑创新体系、增长模式、产业生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支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革新“新”制造模式,智能和低碳需要交相辉映。

  加快从“两高”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双碳”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从“两化融合”向“数实深度融合”升级,从生产型制造向“制造+服务”演进,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向更“高”、更“优”、更“新”、更“绿”攀升。

  要塑造“新”竞争优势,国内和国外要素要有机融合。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又要深耕潜力无限的国内大循环,既要巩固体系和门类齐全的优势,又要在主导集群、关键链条、核心环节上形成主导优势,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要优化“新”治理体系,产业和空间、社会治理有效协同。

  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统筹新型工业化与治理现代化,推进功能布局统筹、低效用地整治、平台能级提升,更加注重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互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定位、新方向,意味着新谋划、新布局,也意味着新期待、新希望。

  新服务

  本次大会上,宁波也在“答题卡”上列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最新目标:

  到2027年,“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整体形成,全市工业经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提升;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

  而这,也对各地各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构建新机制、强化大统筹,把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成统一起来,积极推动土地、资金、政策向工业倾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向工业聚集,才能让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地落实。

  对于这一点,营商环境有口皆碑的宁波,已经暗暗使劲,做好了准备。

  会议现场,慈溪市、宁海县、舜宇集团、云聚智铱公司和张东晓院士作交流发言,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不同维度,分享了各自的积极探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也特意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昨天我带头做了一次‘链长’,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产业链对接会,效果非常好。”

  11月28日一早,他带着来自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来自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和镇海属地的相关负责人,来到位于甬江芯谷的爱芯元智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当场促成了不少合作意向。

  “以后各个部门领导都要有‘链主’意识,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对接平台、创造合作机会,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交流对接的质效,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彭佳学说。

  从一类企业做起,从一个项目做起,从一个产业做起。

  点滴的改变,体现的是更为增值化的政务服务、更为高效的营商环境、更为响亮的宁波名片。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