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检察院了解到,由其代行日常管理职责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运行模式,继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肯定、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首批最佳实践案例之后,即将在全省推广。
“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立足全局。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到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动检察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始终保持同频共振。”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检察院相继制定实施服务保障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30条意见等举措,深化自贸区、港航、知识产权检察等业务品牌,助力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场机制最活、法治保障最好的城市。
商业秘密,这个看似浅显易懂的名词,在法律关系认定中却存在不少难点。尤其是在外贸行业,作为侵犯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的高发地,业务员“飞单”带走客户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成了卡在企业喉咙的那根“刺”。
“之前我们就碰到一起离职人员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多亏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的合力推进,让我们在维权过程中始终相信、不断坚持,最终用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宁波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法务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
面对广大中小企业,如何尽可能避免“办理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下岗一批员工”?市检察院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审慎探索小微企业简易合规、外地企业异地考察、行业合规等机制,让企业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1月至10月,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开展涉企“挂案”专项清理,对16件“挂案”实现100%清理,避免企业因“讼累”危及自身发展。在检察官的合规整改后,原本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一家外贸企业,今年前8个月实现营收3.3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额,企业员工数量从整改前40人增加到83人。
检察工作,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以人民为中心,带着司法为民、以人为本的温度。
从知识产权保护等痛点入手,我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最大限度让涉案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今年1月至10月,我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赔偿、行刑衔接等机制,切实维护涉案权利人合法权益,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25件235人,件数同比增长11.0%。
聚焦企业点多面广的实际诉求,市检察院联合工商联在市县两级部署开展“企业全周期法治保障”专项行动,在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营商环境直通站点97个,覆盖企业1.2万余家。组建“启明星”法治宣讲团,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2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为某重点保供企业妥善解决燃气使用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年均节省生产成本1000余万元。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检察履职成效,为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宁波检察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黄合 通讯员 蒋杰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