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时隔四年线下再聚首 中欧关系能否实现“稳中有进”?
2023-12-07 08:07:25 稿源: 澎湃新闻  

时隔四年,中欧领导人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面对面会晤。习近平主席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将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

对于中欧关系而言,今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谈到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2月4日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时表示,双方将就中欧关系中的战略性、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为中欧关系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另据欧方官网信息显示,此次会晤将为推动建设性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提供契机,并将聚焦欧中关系以及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举行,加上此前恢复的中欧经贸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意味着中欧之间的交流机制基本重启,双边关系逐渐回到正轨。”谈及此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指出,目前中欧关系仍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欧方提出的所谓“去风险”或是放大双边关系中竞争面的趋向,后续双方如何凝聚共识、开拓前进,也需要在会晤中讨论解决。

历经过去几年的低迷与动荡,尽管中欧双方在经贸和地缘政治领域仍存分歧,但目前稳定双边关系无疑是中欧之间的最大共识。放眼明年,考虑到欧洲议会选举与美国大选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应是欧盟的理性选择。

中欧高层交往全面恢复,多领域对话重启

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始于1998年,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新冠疫情前,会晤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而前两次会晤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4月以视频形式举行。

此次会晤时隔4年重新回归线下受到各方关注。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中欧便在重启高层交往,双边关系呈现出全面恢复的良好势头,都在为年底这场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会晤铺平道路。

11月23日,在第十一届中欧论坛开幕式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总结了过去一年来中欧交流对话的情况: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荷兰、意大利和希腊等多个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李强总理、何立峰副总理、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等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

随着中欧高层交往的恢复,双方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等领域的高层对话相继举行,各领域磋商有序推进,达成一系列共识与成果。其中,数字治理与气候变化是中欧之间两大新兴对话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中方自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的政策也为此次会晤营造了良好氛围。

基于此,王毅近日在描述双边关系阶段时指出“中欧关系呈现全面复苏和稳中向上的良好态势”,一系列高级别对话成功举行,达成重要合作共识,体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而在近期密集的交流中,多位欧洲官员在不同领域释放出一个清晰明确信号,即欧盟无意同中国“脱钩”。

过去几年,中欧关系在互信层面出现下滑,崔洪建分析称,“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层级对话交流恢复正常,中欧关系处于全面修复企稳阶段,接下来还需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

欧方关注“贸易平衡”与“地缘冲突”

数月的密集交流有助于增进中欧之间的共识与务实合作,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欧盟领导人仍多次提出在“贸易平衡”与“地缘冲突”领域的关切,如何回应和解决相关问题将成为中欧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会晤前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发表了颇为强硬的言论。有报道称,冯德莱恩12月5日表示,欧中贸易不平衡日益加剧,欧对华贸易逆差过去两年翻了一番,欧方不会无限期容忍该问题。她还曾于11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去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近4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635亿元)。因此,对于欧方而言,此次领导人会晤的关键目标就是“在市场扭曲的情况下实现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

实际上,近两个月以来,中欧在经贸领域上的摩擦集中反映在电动汽车议题上。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紧接着,当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为首批调查对象。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1月16日回应称,欧盟的调查未采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只选择了3家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抽样企业,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歧视性选择,将严重扭曲补贴调查结果。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欧盟又将目光投向中国出口的风力涡轮机、医疗设备、太阳能设备等。分析认为,双边贸易紧张局势或会加剧。

对于欧方在“贸易逆差”方面的关切,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亦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做出直接回应: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双方贸易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共同影响的结果。表面上看,中国拥有顺差,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是由欧方享有的。

欧方除了强调“贸易平衡”外,预计还将在此次领导人会晤中重点提及持续了近两年的俄乌冲突问题。另有报道认为,欧方领导人或将在会晤中就该问题向中方施压。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部分西方舆论对此次会晤是否取得成果抱有较低期待,还有欧盟官员透露,预计双方不会发表联合声明。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官方网站显示,前两次会晤均未发表联合声明。

“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欧方释放出此类低调的信号,符合他们一贯的定调。欧方一定程度上是想借助这种氛围的营造,从侧面向中方施压。”崔洪建分析称,至于如何衡量会晤成果,近几年来,中欧领导人会晤似乎不发联合声明,这已经不是评价会晤成果的标准。双方还是应回到务实层面,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耐心地沟通存在分歧的领域,从而在部分问题上进一步靠拢立场。

选举在即,欧洲应在中美之间“做大空间”

跳脱出当前摆在中欧面前的问题,明年的两个重要选举——欧洲议会选举与美国大选值得关注,这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

欧洲议会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定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举行。这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需经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而欧委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政府首脑”,对欧盟的内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本届任期仅剩下半年多的欧盟机构而言,通过此次会晤和中方一道将中欧关系稳下来,才能为新一届机构后续更好地处理对华关系奠定基础。而当欧盟进入新的政治周期后,又将如何牵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崔洪建分析认为,在选举阶段,相关涉华问题或会被炒作。同时,近两年欧洲极右翼势力增长迅猛,接下来欧洲整体政策或会进一步保守化、“向右转”,这将在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对中欧关系带来压力。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 11月底援引民调数据报道,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政治支持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欧盟内部的选举,目前令欧盟领导人深感焦虑的还有大西洋彼岸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国大选。他们担心若当前支持率颇高的前总统特朗普明年“卷土重来”,美欧关系或再次跌入低谷。此前,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由于其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美欧关系受到“系统性重创”。

“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实际上需要进一步在中美之间把自身的空间做大,而不是相反。”崔洪建解释称,“做大空间”是指无论美国明年选举结果如何,欧洲维持好和中国的合作都可以作为它抵御美国政治变化风险的有利条件。

在地区环境与国际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之际,汪文斌在12月6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也向欧方释放了善意信号:“无论是解决欧洲面临的突出问题,还是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都是欧盟值得信赖,也是不可缺少的伙伴。”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时隔四年线下再聚首 中欧关系能否实现“稳中有进”?

稿源: 澎湃新闻 2023-12-07 08:07:25

时隔四年,中欧领导人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面对面会晤。习近平主席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将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

对于中欧关系而言,今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谈到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2月4日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时表示,双方将就中欧关系中的战略性、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为中欧关系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另据欧方官网信息显示,此次会晤将为推动建设性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提供契机,并将聚焦欧中关系以及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举行,加上此前恢复的中欧经贸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意味着中欧之间的交流机制基本重启,双边关系逐渐回到正轨。”谈及此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指出,目前中欧关系仍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欧方提出的所谓“去风险”或是放大双边关系中竞争面的趋向,后续双方如何凝聚共识、开拓前进,也需要在会晤中讨论解决。

历经过去几年的低迷与动荡,尽管中欧双方在经贸和地缘政治领域仍存分歧,但目前稳定双边关系无疑是中欧之间的最大共识。放眼明年,考虑到欧洲议会选举与美国大选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应是欧盟的理性选择。

中欧高层交往全面恢复,多领域对话重启

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始于1998年,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新冠疫情前,会晤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而前两次会晤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2年4月以视频形式举行。

此次会晤时隔4年重新回归线下受到各方关注。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中欧便在重启高层交往,双边关系呈现出全面恢复的良好势头,都在为年底这场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会晤铺平道路。

11月23日,在第十一届中欧论坛开幕式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总结了过去一年来中欧交流对话的情况: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荷兰、意大利和希腊等多个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李强总理、何立峰副总理、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等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

随着中欧高层交往的恢复,双方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等领域的高层对话相继举行,各领域磋商有序推进,达成一系列共识与成果。其中,数字治理与气候变化是中欧之间两大新兴对话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中方自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的政策也为此次会晤营造了良好氛围。

基于此,王毅近日在描述双边关系阶段时指出“中欧关系呈现全面复苏和稳中向上的良好态势”,一系列高级别对话成功举行,达成重要合作共识,体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而在近期密集的交流中,多位欧洲官员在不同领域释放出一个清晰明确信号,即欧盟无意同中国“脱钩”。

过去几年,中欧关系在互信层面出现下滑,崔洪建分析称,“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层级对话交流恢复正常,中欧关系处于全面修复企稳阶段,接下来还需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

欧方关注“贸易平衡”与“地缘冲突”

数月的密集交流有助于增进中欧之间的共识与务实合作,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欧盟领导人仍多次提出在“贸易平衡”与“地缘冲突”领域的关切,如何回应和解决相关问题将成为中欧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会晤前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发表了颇为强硬的言论。有报道称,冯德莱恩12月5日表示,欧中贸易不平衡日益加剧,欧对华贸易逆差过去两年翻了一番,欧方不会无限期容忍该问题。她还曾于11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去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近4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635亿元)。因此,对于欧方而言,此次领导人会晤的关键目标就是“在市场扭曲的情况下实现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

实际上,近两个月以来,中欧在经贸领域上的摩擦集中反映在电动汽车议题上。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紧接着,当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为首批调查对象。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1月16日回应称,欧盟的调查未采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只选择了3家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抽样企业,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歧视性选择,将严重扭曲补贴调查结果。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欧盟又将目光投向中国出口的风力涡轮机、医疗设备、太阳能设备等。分析认为,双边贸易紧张局势或会加剧。

对于欧方在“贸易逆差”方面的关切,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亦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做出直接回应: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双方贸易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共同影响的结果。表面上看,中国拥有顺差,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是由欧方享有的。

欧方除了强调“贸易平衡”外,预计还将在此次领导人会晤中重点提及持续了近两年的俄乌冲突问题。另有报道认为,欧方领导人或将在会晤中就该问题向中方施压。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部分西方舆论对此次会晤是否取得成果抱有较低期待,还有欧盟官员透露,预计双方不会发表联合声明。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官方网站显示,前两次会晤均未发表联合声明。

“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欧方释放出此类低调的信号,符合他们一贯的定调。欧方一定程度上是想借助这种氛围的营造,从侧面向中方施压。”崔洪建分析称,至于如何衡量会晤成果,近几年来,中欧领导人会晤似乎不发联合声明,这已经不是评价会晤成果的标准。双方还是应回到务实层面,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耐心地沟通存在分歧的领域,从而在部分问题上进一步靠拢立场。

选举在即,欧洲应在中美之间“做大空间”

跳脱出当前摆在中欧面前的问题,明年的两个重要选举——欧洲议会选举与美国大选值得关注,这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

欧洲议会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定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举行。这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需经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而欧委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政府首脑”,对欧盟的内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本届任期仅剩下半年多的欧盟机构而言,通过此次会晤和中方一道将中欧关系稳下来,才能为新一届机构后续更好地处理对华关系奠定基础。而当欧盟进入新的政治周期后,又将如何牵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崔洪建分析认为,在选举阶段,相关涉华问题或会被炒作。同时,近两年欧洲极右翼势力增长迅猛,接下来欧洲整体政策或会进一步保守化、“向右转”,这将在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对中欧关系带来压力。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 11月底援引民调数据报道,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政治支持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欧盟内部的选举,目前令欧盟领导人深感焦虑的还有大西洋彼岸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国大选。他们担心若当前支持率颇高的前总统特朗普明年“卷土重来”,美欧关系或再次跌入低谷。此前,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由于其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美欧关系受到“系统性重创”。

“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实际上需要进一步在中美之间把自身的空间做大,而不是相反。”崔洪建解释称,“做大空间”是指无论美国明年选举结果如何,欧洲维持好和中国的合作都可以作为它抵御美国政治变化风险的有利条件。

在地区环境与国际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之际,汪文斌在12月6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也向欧方释放了善意信号:“无论是解决欧洲面临的突出问题,还是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都是欧盟值得信赖,也是不可缺少的伙伴。”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