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打铁花。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朱竣荻 陈海燕
今晚,甬江东岸,渔轮码头,铁花飞舞;裸眼3D大屏,场景变幻——
入冬前夜,iPN渔轮厂旧厂新开。
尽管气温骤降,雨水瓢泼,可蝶变后的厂区,却被璀璨灯火点亮,被市井烟火抚暖。
活动现场。张颖 摄
这一晚,高涨的人气与狂欢的人群,让锈迹斑斑的厂房,神采飞扬。
雨水的到来,丝毫未“浇”退闻声而来的人。寒风中,他们站在亚洲首个多折角裸眼3D屏幕前,不停地用手机记录。
iPN渔轮厂,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江畔“起航”。
提起渔轮厂,宁波人不会陌生。地处三江口核心区域内,前身系宁波修船厂,1956年建成至今。作为宁波为数不多的近代工业遗存,曾承载着太多的城市记忆。
谁也不曾想见,半个多世纪前的修船厂,如今会变身为围绕“演艺+”为主要功能的文化产业新地标。
这种变化,离不开近五年的“精工细作”——
2019年5月,爱珂文旅集团与鄞州区文广旅游体育局现场签订渔轮厂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2020年7月,甬江时尚东外滩建设暨渔轮厂项目正式启动;
2023年8月底,竣工;
2023年12月15日,亮相!
渔轮厂改造前后对比照。
这一晚,新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齐上演,悠悠历史与时尚潮流在此和谐同框。
老厂房、旧车间,厂房原有的建筑体型、结构、屋顶和外立面被完整保留,沿路和沿江的两个大跨空间的厂房结构依然如故。
这是工业遗存,最好的一个转身。
新场景、夜狂欢,厂房现有的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集纳休闲娱乐、时尚科技等文旅演艺,配有秀场的同时还引进酒馆餐饮等业态。
重塑升级,让这些工业遗存,活力迸发。
宁波iPN渔轮厂项目由南方设计院设计改造。院长林泳是宁波人,对三江六岸有着特殊情怀。
15年前,他就带领团队对渔轮厂老厂房做了分析和设计。直到4年前,他才交上了“以文化演出综合体的方式呈现”的设计稿。
时光荏苒,情怀不改!林泳清楚,渔轮厂的设计需要与城市融合,通过塑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串联甬江东岸的工业遗存创意街区。
这份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记者看到,灯光下,厂房内高挑空层,抬头可见粗犷有力的结构;外立面采用仿旧红砖面砖,三个山墙面插入的三个船型玻璃体,彰显宁波独特的水运文化特征。
修旧如旧,新必新潮。iPN,成了渔轮厂新旧联结的定义。
“i象征我,PN象征生命力、年轻力、创造力等一切力的延伸。工业文化遗存承载宁波城市记忆,也是培育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必须在保护中活化利用起来。”爱珂集团董事长王仁祥表示。
这一晚,时尚潮、甬上风、烟火气在甬江畔交织,夜经济消费寻到了“出彩”路。
作为三江六岸新增的一处夜经济亮眼地标,未来,iPN演艺集市品牌将精心打造。主题活动月月有,咖啡文化节、音乐节等流行文化元素样样不缺。“生活秀带”的“魂”,就此注入。
那时,“日观甬江景,夜玩渔轮厂”,会成为这座城市打卡文化地标的一种选择。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iPN渔轮厂演艺新空间、集盒广场等一批网红打卡点位层出不穷。宁波持续探索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以鄞州区为例,不论是今年7000余场“天天演”“艺起来”“鄞州晚七点”等文体夜间活动,还是逾550万元文旅消费券、夜经济专用券的发放,背后不乏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多样组合。
“现代人消费逻辑变了,文旅地标塑造和夜经济消费都要围绕‘人的体验’做文章。有历史感和年代感的工业遗存,是现代新潮的消费业态很好的场景落脚点。”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资料图。
工业遗存的改造,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不可或缺。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现存工业遗产80余处,种类涵盖了多个行业。
其中,宁波甬江南岸的工业遗产走廊,以面粉厂为龙头,自甬江大桥向北分别还有纺织器材厂、物资回收公司、明江造船厂等十余家工厂。目前,部分工厂已在拆迁,部分厂房的结构和外形良好。
而甬江北岸是宁波市区内工业遗产最为集中的区域。约1平方公里内的产业类型以货场仓库和水产加工企业为主,多数厂区空间结构较完整。
而据记者了解,“工业锈带”变成“城市秀带”的改造,已在国内多个城市破题。这也为宁波带来良多启益。
当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选项时,如何让一个个烙着城市产业发展文化脉络的工业遗存重现辉光,绣花功夫便弥足珍贵——
人们期待,一炮而红、一夜“出圈”之后,iPN渔轮厂的工业遗存改造项目,能塑出一方烟火,让来的人,爱上了,就留下来。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