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已于今天上午开幕。
开幕会后,本次大会第二场局长通道开启,邀请了3位政府部门负责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市发改委主任何国强
问:2023年,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经济在攻坚克难中逐季攀升、稳进向好,交出了一张殊为不易的答卷。同时,我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经济增长6%左右的目标,较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请问何主任,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何国强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增长6%左右的目标,是科学合理的,是有支撑的,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体现了经济大市真正挑起大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我把这概括为“好、大、实”三个字。
一是经济运行势头好。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逐季攀升,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7个月单月保持8%以上增长,高技术服务业、数字经济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新增本外币贷款、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铁路、轨道交通在建里程数,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等实物量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工业用电、制造业PMI指数、订单指数持续好转。由此可见,2024年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不会变。
二是三驾马车拉力大。2024年,“三驾马车”将并驾齐驱、协同发力。投资方面,我市千项万亿项目投资额居全省第一,正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全力实现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五大突破,迭代升级“1245”项目推进机制,力促谋划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进展良好。消费方面,迭代实施“双促双旺”促消费行动,靶向促进文旅、健康、数字等新型消费,培育催生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精准放大消费券的杠杆效应。外贸方面,继续实施“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加大“新三样”产品出口,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大力培育总部型、龙头型、链主型外贸企业,秋季广交会和第六届进博会订单饱满。三架马车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是产业发展基础实。我市拥有超过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连续7年居全国第1,制造业基础厚实、优势突出。今年,我们将聚焦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做大做强“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未来产业“153”赛道体系,实施服务业“5566”跨越式发展行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打造,持续为我们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的来看,我市“稳”的基础在进一步夯实,“进”的态势在进一步凸显,“立”的因素在进一步集聚。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一定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谢谢!
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
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宁波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请问张局长,对这项工作,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张世方答: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了专题部署,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工业规模进入全国城市前5位,基本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具体目标就是要实现3个新突破、3个全覆盖、4个大提升和6个先行示范,为此将聚焦5方面重点领域,全力实施十大工程。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概括起来就是5个打造5个新。
一是打造产业体系新能级。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对标世界一流,推动绿色石化、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母机及关键基础件、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集群提能升级,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扩量提质。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二是打造产业安全新韧性。深化“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新增省级链主型企业5家,新组建市级产业链企业共同体10家以上。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工业“五基”高端化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200个,开展“十链百场千企”系列对接活动200场以上。强化技术攻关,新增“三首”产品80个(批)。
三是打造数实融合新标杆。按照“三个全覆盖”要求,聚焦“未来工厂”和5G全连接工厂两大维度,打造省级以上标杆项目30个以上。推动3+3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完成试点建设企业25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达到85%。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小微企业上云5000家。
四是打造集聚集约新空间。加快“2070”建设,推动新增项目、企业、资源向“2070”集聚,新成立工业社区10个。推动亩均应用向“腾笼换鸟”连通发展,完成工业区块改造6000亩,腾挪入园企业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同比增长5%以上。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绿色低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
五是打造一流企业新梯队。持续深化“大优强、绿新高、创一流”企业培育工程,新增“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家、省“雄鹰企业”5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完善企业服务“1+2+N”体系,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5万个以上,为企业减负420亿元,新增“月进规”企业100家、“小升规”企业800家。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国宏
问:农贸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请市场监管部门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农贸市场提质升级的具体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李国宏答:感谢您的提问。农贸市场作为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让群众的“菜篮子”装上“放心菜”拎出“幸福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成了全省数量最多的省放心市场,实现了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00%全覆盖和五星级农贸市场零突破。我们实施了“甬有食安”民生实事工程,完成130家农贸市场快检室标准化改造,2023年开展快检199万批次,阻断了1662批次问题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我们推广建立“浙食链”重点食用农产品数字化追溯管理,全市农贸市场“浙食链”注册商户1万余家,14种重点品种实现了数字化追溯管理。我们推进农贸市场便利化升级,在具备条件的农贸市场开辟了休息区、母婴室、增设了“缝补修理、爱心驿站、快剪理发”等民生服务站点。可以说,让群众的“菜篮子”装上“放心菜”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实现。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为导向,重点在“专、特、新”三个字上下功夫,让群众的“菜篮子”兜起满满的“幸福感”。
“专”就是提升专业水平。今年是我市新一轮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突出农贸市场惠民生、保供应、稳物价、促消费的主体定位,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品牌化运营,确保改造提质成果留得住、可持续。
“特”就是培育地方特色。推动政务服务、家政便民、社区助餐等更多功能嵌入农贸市场,打造综合性“邻里中心”。同时,鼓励将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融入市场建设,让农贸市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新”就是引入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线下健全风险监测、质量抽检、全程溯源等智慧运营体系,线上开展“孪生”市场建设,涵盖价格信息、智慧下单、食安查询等服务,为市民买菜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新体验。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