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抢林俊杰演唱会的票被“调剂”成林子祥?大麦回应
2024-01-18 22:41:00 稿源: 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  

  好不容易抢到票,付款后却发现“林俊杰”变成了“林子祥”,还不支持退换?买演唱会门票也要“服从调剂”?近日,不少人遇到了这种情况,质疑是平台“跳票”。

  演出票务平台大麦回应“跳票”质疑。

  1月18日,“抢林俊杰演唱会付款后变成林子祥”登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在成功付款购买“林俊杰JJ20世界巡回演唱会-成都站”演唱会票后,发现出票的却是“2024林子祥50坚演唱会”,而林子祥演唱会就在购票的第二日,消费者质疑平台故意“跳票”,希望退款。

  1月18日,大麦平台是否存在跳票行为?大麦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经我司技术严格排查核实,大麦不存在任何跳票的情况如果用户选择的场次没有库存了,大麦会停留在该场次,页面显示场次‘无票’。大麦不存在自动切换其他项目的情况,只有用户手动选择了其他演唱会进行下单,才会创建其它演唱会的订单。

  据悉,大麦已陆续与购票者取得联系,为未核销未现场观演者办理全额退款。

  大麦方面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主办方允许退票,是考虑到林子祥演唱会已经结束,而误点的用户并未核销,经综合考虑才最终同意,并非认可用户说的“跳票”的理由。

  消费者为何会“误点”?

  从消费者晒出的帖子来看,在大麦首页的“抢票播报站”栏目,当日的窗口主图是林俊杰,点击该窗口即可直达购票页面,但窗口的右上角还有一行小字“林子祥成都”,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林俊杰演唱会的门票,实际是在为林子祥演唱会付款。

  澎湃新闻记者登陆大麦APP发现,“抢票播报站”的设置格式依然如此,比如,主图是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右上角则滚动“王晓佳”“Amazing”等词条,这些滚动词条均是平台正在热抢的门票。记者实测发现,即便误触,页面也不会跳转至对应词条的抢票页面,而是多场演唱会的信息,需要用户再手动点击“去抢票”,才能进入抢票页面。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林俊杰等明星的演唱会门票十分热销,需要用户拼手速、拼网速,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很难去规避“抢票播报站”右上角那排滚动信息。此前,也有用户吐槽“想买陈奕迅,买成陈粒”“想买林俊杰,买成林志炫”。

  对于大麦是否会对“抢票播报站”进行优化?大麦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澎湃评论|林俊杰变林子祥?售票平台吃相太难看

  事件发酵至此,“可退票”的结果是大家乐意见到的,但其过程显然也折射出消费者维权之难、平台吃相之难看,以及依然存在一些如鲠在喉的困惑。

  比如,针对“跳票”,恐怕也不能任凭平台自说自话,究竟存不存在违规操作,或许只有第三方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后,才能给公众一个权威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想来,如果真的不是“跳票”,平台也不想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消费者和广大网友误会,也应该积极寻求通过第三方调查来澄清自身。

  去年8月,数百名消费者称遭音乐节“跳票”,抢25号的票付款后变成26号。对此,大麦网、猫眼等平台也是回应称不存在“跳票”,一经售出无法退改。此类问题似乎陷入一个死胡同:消费者频频质疑,平台屡屡否认,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

  据了解,在当天购票平台首页,专门设置了带有林俊杰头像的购票入口,点击该窗口即可直达购票页面。但是在该窗口的右上角,还有一行小字为“林子祥成都”。这也是平台方和部分网友质疑购票者不慎点错的重要依据之一。问题或许恰恰就出在这里。

  一边是醒目的头像,一边是小号的字体,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平台惯用的视觉陷阱,类似的“埋坑”此前并不罕见。而且,两场演唱会都是在成都,俩人又都姓林……当巧合太多了,人们就未免生疑,这是不是故意的?正如有网友吐槽,“搞这么小的字,跟热销票进行搭配捆绑,还说不是故意的,这谁能信啊。”

  抢过演唱会门票的都知道,尤其是当红明星的,拼的就是手速,能刷进付款页面已经是万幸,这个时候,消费者往往都是“扫一眼”马上确认付款。这样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者心理,是不是也被某些平台利用了?

  更让人怀疑平台有故意之嫌的是,林俊杰的演唱会是在今年三月,而林子祥的演唱会就在此轮抢票后的第二天,留给消费者的“反应时间”很短,这也成了平台拒绝退票的主要理由。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付款后就发现不对,然后联系客服,却回复说下班了,结果第二天就“不能退票”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平台是无意之失,那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也是客观的,至少有个购票通道设置不合理的责任,不该让消费者承担后果。大平台都是靠大格局撑起来的,跟消费者耍小聪明,总是想着占消费者便宜,终究是把路走窄了。

  尤其是,还有不少网友吐槽,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坑,以前抢林俊杰的门票也变成过林志炫。这到底是平台的疏忽大意和“巧合遇见了巧合”,还是某种惯用手法甚至行业性的套路?值得深究。

  过去一年,是演出市场迎来复苏的一年。各类演唱会、音乐节“井喷式”增长,消费者对此也报以极大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更应该懂得珍惜,对消费者真诚以待,坚守长线思维,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把演出市场的生态做优。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抢林俊杰演唱会的票被“调剂”成林子祥?大麦回应

稿源: 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4-01-18 22:41:00

  好不容易抢到票,付款后却发现“林俊杰”变成了“林子祥”,还不支持退换?买演唱会门票也要“服从调剂”?近日,不少人遇到了这种情况,质疑是平台“跳票”。

  演出票务平台大麦回应“跳票”质疑。

  1月18日,“抢林俊杰演唱会付款后变成林子祥”登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在成功付款购买“林俊杰JJ20世界巡回演唱会-成都站”演唱会票后,发现出票的却是“2024林子祥50坚演唱会”,而林子祥演唱会就在购票的第二日,消费者质疑平台故意“跳票”,希望退款。

  1月18日,大麦平台是否存在跳票行为?大麦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经我司技术严格排查核实,大麦不存在任何跳票的情况如果用户选择的场次没有库存了,大麦会停留在该场次,页面显示场次‘无票’。大麦不存在自动切换其他项目的情况,只有用户手动选择了其他演唱会进行下单,才会创建其它演唱会的订单。

  据悉,大麦已陆续与购票者取得联系,为未核销未现场观演者办理全额退款。

  大麦方面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主办方允许退票,是考虑到林子祥演唱会已经结束,而误点的用户并未核销,经综合考虑才最终同意,并非认可用户说的“跳票”的理由。

  消费者为何会“误点”?

  从消费者晒出的帖子来看,在大麦首页的“抢票播报站”栏目,当日的窗口主图是林俊杰,点击该窗口即可直达购票页面,但窗口的右上角还有一行小字“林子祥成都”,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林俊杰演唱会的门票,实际是在为林子祥演唱会付款。

  澎湃新闻记者登陆大麦APP发现,“抢票播报站”的设置格式依然如此,比如,主图是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右上角则滚动“王晓佳”“Amazing”等词条,这些滚动词条均是平台正在热抢的门票。记者实测发现,即便误触,页面也不会跳转至对应词条的抢票页面,而是多场演唱会的信息,需要用户再手动点击“去抢票”,才能进入抢票页面。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林俊杰等明星的演唱会门票十分热销,需要用户拼手速、拼网速,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很难去规避“抢票播报站”右上角那排滚动信息。此前,也有用户吐槽“想买陈奕迅,买成陈粒”“想买林俊杰,买成林志炫”。

  对于大麦是否会对“抢票播报站”进行优化?大麦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澎湃评论|林俊杰变林子祥?售票平台吃相太难看

  事件发酵至此,“可退票”的结果是大家乐意见到的,但其过程显然也折射出消费者维权之难、平台吃相之难看,以及依然存在一些如鲠在喉的困惑。

  比如,针对“跳票”,恐怕也不能任凭平台自说自话,究竟存不存在违规操作,或许只有第三方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后,才能给公众一个权威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想来,如果真的不是“跳票”,平台也不想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消费者和广大网友误会,也应该积极寻求通过第三方调查来澄清自身。

  去年8月,数百名消费者称遭音乐节“跳票”,抢25号的票付款后变成26号。对此,大麦网、猫眼等平台也是回应称不存在“跳票”,一经售出无法退改。此类问题似乎陷入一个死胡同:消费者频频质疑,平台屡屡否认,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

  据了解,在当天购票平台首页,专门设置了带有林俊杰头像的购票入口,点击该窗口即可直达购票页面。但是在该窗口的右上角,还有一行小字为“林子祥成都”。这也是平台方和部分网友质疑购票者不慎点错的重要依据之一。问题或许恰恰就出在这里。

  一边是醒目的头像,一边是小号的字体,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平台惯用的视觉陷阱,类似的“埋坑”此前并不罕见。而且,两场演唱会都是在成都,俩人又都姓林……当巧合太多了,人们就未免生疑,这是不是故意的?正如有网友吐槽,“搞这么小的字,跟热销票进行搭配捆绑,还说不是故意的,这谁能信啊。”

  抢过演唱会门票的都知道,尤其是当红明星的,拼的就是手速,能刷进付款页面已经是万幸,这个时候,消费者往往都是“扫一眼”马上确认付款。这样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者心理,是不是也被某些平台利用了?

  更让人怀疑平台有故意之嫌的是,林俊杰的演唱会是在今年三月,而林子祥的演唱会就在此轮抢票后的第二天,留给消费者的“反应时间”很短,这也成了平台拒绝退票的主要理由。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付款后就发现不对,然后联系客服,却回复说下班了,结果第二天就“不能退票”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平台是无意之失,那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也是客观的,至少有个购票通道设置不合理的责任,不该让消费者承担后果。大平台都是靠大格局撑起来的,跟消费者耍小聪明,总是想着占消费者便宜,终究是把路走窄了。

  尤其是,还有不少网友吐槽,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坑,以前抢林俊杰的门票也变成过林志炫。这到底是平台的疏忽大意和“巧合遇见了巧合”,还是某种惯用手法甚至行业性的套路?值得深究。

  过去一年,是演出市场迎来复苏的一年。各类演唱会、音乐节“井喷式”增长,消费者对此也报以极大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更应该懂得珍惜,对消费者真诚以待,坚守长线思维,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把演出市场的生态做优。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