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刘尚海: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多维协同发力
2024-03-21 06:4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这两天,英伟达发布全球最强AI芯片的消息引发关注。

  颠覆性技术来势迅猛,恰是宁波引领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必争之地”。

  当前,宁波正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抢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高点,走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在此背景下,宁波产业集群如何提档升级,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宁波如何先立后破,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进行了专访。

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吴冠夏/摄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记者: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您认为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刘尚海:从内涵看,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区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是“新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也是源头动力,通过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驱动生产力向新能级跃迁。

  二是“新产业”。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通过科技突破和广泛深入应用,带动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技术密集度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迭代和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新研发、新制造、新管理模式及新组织形态,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是“新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将通过技术、人才、数据、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优化组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要素配置体系,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如何见贤思齐

  记者:从全国看,您认为哪些城市有好的经验值得学习?

  刘尚海:对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我国确实已涌现一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典型案例,许多经验值得宁波学习。

  比如,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创新体系,形成“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6个90%”的企业创新体系,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之地”。

  深圳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总量的近五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4万家,每平方公里12家,密集度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最早提出布局未来产业,迭代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成果让深圳的创新优势愈发凸显。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9%。

  宁波与深圳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两个城市都缺少重大科研院所,都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因此,深圳的经验更加值得宁波学习、借鉴。

  合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大力汇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合肥已拥有国家级各类实验室15个,已建、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数量达13个,装置总量和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同时,合肥按照“科技即产业”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成为新发展起来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全国新兴产业发展明星城市,形成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去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6.2%。

  常州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机遇,早在2013年就超前布局动力电池产业,“十年如一日”持续培育新能源产业。目前,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已成为全国出货量第一的城市,动力电池连续三年实现产业倍增,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完整程度高达97%,全球动力电池十强企业,有4家在常州布局。

  从动力电池入手,常州又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先后引进理想汽车、比亚迪、北汽等企业,2023年该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万辆,是宁波的3.6倍。

  从本地来看,近年来宁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集成电路产业培育。

  此前,宁波集成电路产业以材料为主,链条较短,从2016年起,宁波重点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招引和本地培育,在半导体装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领域进行强链、补链。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集成电路材料、装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2023年,宁波集成电路完成产值545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达23%。

  这些案例值得学习,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宁水集团生产场景。殷聪/摄

  坚持定力协同发力

  记者: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目前,宁波正加快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您认为宁波该如何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尚海:工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当前,宁波工业经济正处于由大变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破解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链群韧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宁波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我们的最大短板。因此,宁波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最了解创新要求,最具创新意愿。尤其是对宁波来说,因为重大科研院所不足,要推进创新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要完善创新政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更多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

  要依托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以产品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要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企业出题、全社会解题、企业应用”协同攻关模式。

  二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与产业相结合。目前,宁波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占比不高。2023年,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只有25.2%,与深圳、合肥、杭州等城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宁波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和小试、中试平台,完善“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技术驱动+场景拉动”的产业培育模式。

  要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光伏、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柔性电子、石墨烯等未来产业,抢占新产业、新赛道。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三要注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宁波传统产业占比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宁波尤为重要。可以说传统产业发展得好不好、转型成不成功,直接关系到宁波的未来。

  宁波需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政策的正向激励与市场的反向倒逼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企业自我革新、迭代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传统优势产业,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设备更新、迭代产品功能、丰富细分领域,推动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个政策利好需要牢牢抓住。

  四要进行体制机制先行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制度规范,按照包容审慎原则,适当放宽新兴领域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容错机制。

  要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地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构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要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渠道滚动投入机制。

  要发挥宁波开放优势,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记者:宁波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起步较早,成色渐足,您认为宁波应如何更上一层楼?

  刘尚海:数字化、绿色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宁波应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一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要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检测、设备运维等重点环节,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中应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要以行业为重点,推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要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要分行业构建产业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要鼓励企业内部数据挖掘利用。目前很多企业建成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积累了很多数据,但对数据价值挖掘利用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必须强化这部分工作。

  三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宁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有很好的基础,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基础看,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从挑战看,宁波的产业结构中石化、钢铁、新材料、有色金属、铸造等高能耗、高碳行业占比偏高,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加快推进“碳关税”的背景下,转型压力较大。但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的大趋势,必须转、彻底转。

  要建立绿色低碳制造体系,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创建;建立健全零碳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设“零碳示范工厂”;探索开展重点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记者殷聪)

甬水桥科创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记者手记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离不开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一体推进。因为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必须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加快构建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机制链一体化大格局,推进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的“双向奔赴”。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新赛道相伴而生,离不开人才资源,离不开要素保障。今年我市的十方面重点工作,不少内容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既蕴含着宁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又提出了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的举措。相信随着创新活力的涌动,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一定会更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刘尚海: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多维协同发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3-21 06:49:00

  这两天,英伟达发布全球最强AI芯片的消息引发关注。

  颠覆性技术来势迅猛,恰是宁波引领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必争之地”。

  当前,宁波正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抢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高点,走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在此背景下,宁波产业集群如何提档升级,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宁波如何先立后破,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进行了专访。

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吴冠夏/摄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记者: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您认为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刘尚海:从内涵看,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区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是“新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也是源头动力,通过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驱动生产力向新能级跃迁。

  二是“新产业”。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通过科技突破和广泛深入应用,带动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技术密集度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迭代和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新研发、新制造、新管理模式及新组织形态,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是“新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将通过技术、人才、数据、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优化组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要素配置体系,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如何见贤思齐

  记者:从全国看,您认为哪些城市有好的经验值得学习?

  刘尚海:对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我国确实已涌现一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典型案例,许多经验值得宁波学习。

  比如,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创新体系,形成“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6个90%”的企业创新体系,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之地”。

  深圳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总量的近五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4万家,每平方公里12家,密集度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最早提出布局未来产业,迭代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成果让深圳的创新优势愈发凸显。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9%。

  宁波与深圳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两个城市都缺少重大科研院所,都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因此,深圳的经验更加值得宁波学习、借鉴。

  合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大力汇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合肥已拥有国家级各类实验室15个,已建、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数量达13个,装置总量和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同时,合肥按照“科技即产业”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成为新发展起来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全国新兴产业发展明星城市,形成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去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6.2%。

  常州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机遇,早在2013年就超前布局动力电池产业,“十年如一日”持续培育新能源产业。目前,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已成为全国出货量第一的城市,动力电池连续三年实现产业倍增,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完整程度高达97%,全球动力电池十强企业,有4家在常州布局。

  从动力电池入手,常州又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先后引进理想汽车、比亚迪、北汽等企业,2023年该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万辆,是宁波的3.6倍。

  从本地来看,近年来宁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集成电路产业培育。

  此前,宁波集成电路产业以材料为主,链条较短,从2016年起,宁波重点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招引和本地培育,在半导体装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领域进行强链、补链。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集成电路材料、装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2023年,宁波集成电路完成产值545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达23%。

  这些案例值得学习,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宁水集团生产场景。殷聪/摄

  坚持定力协同发力

  记者: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目前,宁波正加快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您认为宁波该如何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尚海:工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当前,宁波工业经济正处于由大变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破解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链群韧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宁波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我们的最大短板。因此,宁波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最了解创新要求,最具创新意愿。尤其是对宁波来说,因为重大科研院所不足,要推进创新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要完善创新政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更多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

  要依托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以产品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要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企业出题、全社会解题、企业应用”协同攻关模式。

  二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与产业相结合。目前,宁波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占比不高。2023年,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只有25.2%,与深圳、合肥、杭州等城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宁波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和小试、中试平台,完善“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技术驱动+场景拉动”的产业培育模式。

  要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光伏、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柔性电子、石墨烯等未来产业,抢占新产业、新赛道。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三要注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宁波传统产业占比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宁波尤为重要。可以说传统产业发展得好不好、转型成不成功,直接关系到宁波的未来。

  宁波需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政策的正向激励与市场的反向倒逼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企业自我革新、迭代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传统优势产业,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设备更新、迭代产品功能、丰富细分领域,推动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个政策利好需要牢牢抓住。

  四要进行体制机制先行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制度规范,按照包容审慎原则,适当放宽新兴领域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容错机制。

  要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地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构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要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渠道滚动投入机制。

  要发挥宁波开放优势,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记者:宁波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起步较早,成色渐足,您认为宁波应如何更上一层楼?

  刘尚海:数字化、绿色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宁波应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一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要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检测、设备运维等重点环节,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中应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要以行业为重点,推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要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要分行业构建产业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要鼓励企业内部数据挖掘利用。目前很多企业建成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积累了很多数据,但对数据价值挖掘利用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必须强化这部分工作。

  三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宁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有很好的基础,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基础看,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从挑战看,宁波的产业结构中石化、钢铁、新材料、有色金属、铸造等高能耗、高碳行业占比偏高,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加快推进“碳关税”的背景下,转型压力较大。但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的大趋势,必须转、彻底转。

  要建立绿色低碳制造体系,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创建;建立健全零碳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设“零碳示范工厂”;探索开展重点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记者殷聪)

甬水桥科创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记者手记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离不开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一体推进。因为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必须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加快构建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机制链一体化大格局,推进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的“双向奔赴”。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新赛道相伴而生,离不开人才资源,离不开要素保障。今年我市的十方面重点工作,不少内容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既蕴含着宁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又提出了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的举措。相信随着创新活力的涌动,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一定会更足。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