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冯瑄 通讯员陈晓众 刘金鑫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无废城市”辟出了新赛道。
“无废城市”,究竟是座什么“城”?
或许,百姓和企业的可感可享,能让这个“热词”更通俗更形象——
在奉化莼湖街道栖凤村,村民周南湖将这段时间攒起来的破旧渔网渔具运往村口的“海洋伙伴”环保舱。伴随着“叮”的一声,他收到了垃圾兑换的“礼物”——电动牙刷;
家住江北区北岸琴森的姚安华,最近迷上了线下版“闲鱼”——“三棵鱼”循环商店,家里闲置但成色不错的小家电有了新去处;
“一站式”一般工业固废收运,让鄞州区云龙镇企业再也不用为每天产生的工业固废运输犯愁,也降低了随意堆放工业固废受到环保处罚的风险……
2022年,宁波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自此,从城到村,从工业、农业到建筑业,一场以“无废”为名的美丽建设,从顶层设计出发,根系已达每位居民。
“让‘全域无废’更加深入彻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宁波要以建设国家级“无废城市”为牵引,推进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置无害化水平。
截至目前,宁波市本级获评首批省四星级“无废城市”,7个区(县、市)获评省三星级及以上“无废城市”,数量居全省第一。
一
“‘无废城市’,并不是指‘城市没有废物’。”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和固体废物化学品处有关负责人说。
这里的“无废”,是指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作为制造大市和资源小市,宁波的“废”,涵盖了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因此,“无废城市”建设,瞄准了三个“关键词”: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由于产业结构的关系,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治理,可以说是‘无废城市’建设‘难啃的硬骨头’。”这位负责人说。
因为“难啃”,宁波各地因地制宜,下足了“功夫”——
北仑,针对产业结构大产出、大循环、大闭环、零排放的特点,建成宁波首个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项目,节省企业危废处置成本近3000万元;
鄞州,瞄准乡镇工业企业众多,一般工业固废分类难、与生活垃圾混合收运等短板,构建“一站式”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
5个试点乡镇(街道)共收运一般工业固废4800余吨,较试点前同比增长240%;
镇海,立足大石化产业特点,积极探索工业企业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镇海炼化“吞”掉餐饮废油,“吐”出生物航空煤油,东航、厦航等已使用这种生物航空煤油完成多个航班飞行……
以“废”为媒,因“废”新生。
截至目前,宁波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8家。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9%,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
全市累计建成的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分拣中心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分拣中心,覆盖企业7万家。
以产业“含绿量”提高发展“含金量”,这,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
二
从工业始发,“无废城市”这趟列车串起了农业、建筑业、生活等全领域。
“全域”二字背后,是宁波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决心和信心。
“全域无废”,瞄准短板和痛点,创新破难。
——通过“肥药两制”(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改革,让农业施肥用药做好“加减法”,累计培育2765个改革示范点。
在海曙区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培波在手机上调配好复合肥比例,并上传至“农起帮”APP,通过审核后,便操作无人植保机,在田间精准施肥。
——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力推进“吃渣利废”,每年处理建筑垃圾近千万吨。
宁波三管预制品厂将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变成了混凝土实心砖,为建筑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变废为宝。
“去年40吨秸秆,卖了8400元。”慈溪市观海卫镇宁波禾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卿说,这些秸秆被运送到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经发酵处理后,成为牛羊爱吃的“口粮”。
去年慈溪全市的秸秆离田量7000吨左右,其中5000吨成为饲料,2000吨成为电厂燃料。
“全域无废”,数字赋能,让城市运行更加低碳化。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集成场景应用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危废全流程闭环监管和风险预警。
截至目前,宁波累计办理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案件385件,处罚金额4340万元。
——全省率先实现建筑垃圾智能化电子转移联单功能,完成建筑渣土由“乱”到“治”、从“治”到“智”的全面转型。
——创新“搭把手”智慧回收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废旧产品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成效居全国第二。
三
如果把“无废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由无数的“细胞”组成。
“无废工厂”“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乡村”……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细胞”。
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来解读“无废细胞”,它又是“无废城市”共建共享的代名词。
在“无废”之路上,宁波已建成27类1800余个“无废细胞”,并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生”。
它们,构成了宁波最绿意的生活。
在宁波华严社区,你可以加入“绿主妇”公益团队,参与废弃物变废为宝等绿色环保活动,也可以体验“乐于绿”亲子先锋队,为垃圾减量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余姚东风小学,孩子们可以参加手拉手护卫队,参与易拉罐回收工程,感受绿色教育品牌的魅力。
在奉化西坞街道金峨村,家家户户都配备了“芯片桶”。
收集员会定时定点上门收集,通过智能收集车对农户的“芯片桶”进行称重、图形采集和全方位的科学分析,帮助农户解决“想分不会分”的难题。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是发乎情,更在于行。
到2025年,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效果显著,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参与的“无废城市”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健全……
目标已定,“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更多的“星星之火”,值得期待。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