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从“小候鸟”成长为“小管家” 看随迁儿童如何融入宁波这座城
2024-04-22 07:0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小管家”开展议事会。

“共富街的环境卫生,应该拉入商铺共同维护!”“这里的休闲娱乐设施太欠缺了!”4月21日下午,在鄞州区云龙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0余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城镇漫步街区walk行动,这是他们今年以来的第4场城镇小管家议事会。他们是一群生活在云龙镇的“城镇小管家”,他们自信表达,专注记录,谁能想到,这是一群刚来云龙不久的随迁儿童?

一批批随迁儿童在这里成长,从原先的“小候鸟”变成“小管家”,从被服务者转为主动参与者,每一天都在上演“变形记”。

随迁儿童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去年6月,我们第一次去她家。她有些害羞,躲在爸爸妈妈身后,怯生生看着我,全程没说几句话。”这是云龙镇社工朱朦对小玉的初印象。

小玉的父亲朱树医老家在安徽,2012年来到云龙。去年,夫妻俩把9岁女儿从老家接到了宁波,就读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一家人在宁波举目无亲,孩子除了上学,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

因为对周边的生活环境不熟悉,随迁儿童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有一次,小玉竟然红着眼说,“我不想待在宁波了,我要回老家”。这句话,让夫妻俩彻夜难眠。

云龙是鄞州区的工业强镇,全镇拥有1000多家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截至目前,全镇人口7.9万,其中外来人口约5.1万,其中14岁以下的随迁儿童5700多人。

“这些随迁儿童普遍胆小内向、不善言辞,存在融入困难、社交狭隘的问题。”朱朦说,2022年6月开始,他们陆续走访了云龙镇18个村社的百余户随迁儿童,去走近他们的生活。

从调查结果来看,外来人口普遍对所在村社严重缺乏认同感、参与感和归属感,随迁儿童更是处于封闭状态。3岁—14岁的学龄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城市户籍儿童相比,他们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着较大落差,不利于其自尊、自信的建立。从需求来看,80%受访随迁儿童都想要融入“第二故乡”,希望能多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当地文化。

社工走进随迁儿童家里。

如何让随迁儿童“融入”第二故乡

小玉的改变是从去年夏天开始的。从《水乡云龙可爱的家乡》到《朱镜我与冠英庄》再到《龙舟竞渡非遗课》,在乡贤志愿者的课堂上,“云龙”这两个字越来越立体。慢慢地,小玉变得开朗了,还结交了不少同龄的朋友。

2022年6月,云龙镇启动“我是城镇小管家”——365随迁儿童融入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以365天为一个主要培育周期,从文化相承、生活相融、社会相守三方面着手培育,带动本土志愿者赋能随迁儿童,实现从“小候鸟”到“小管家”的转变。首批“城镇小管家”招募了136名儿童,其中随迁儿童103名,由乡贤志愿者、龙舟志愿者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等担任“城镇小管家”辅导员。

在“发现云龙之美”中,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云龙风景。这是一次愉快的“发现之旅”,志愿者牵着孩子们的手,走遍云龙的大街小巷,邂逅香水莲花,品尝当地美味小吃,找到了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他们一路走一路画,绘制云龙城镇漫步地图。

“小管家”上了央视。

从“小候鸟”成长为“小管家”

去年7月14日,云龙镇举办“领云生活节”之夏季纳凉晚会,这是领云共富商家联盟众筹的一场晚会。陈小宇是当天纳凉晚会的小主持人,他还献上了朗诵节目。台下的妈妈全程录制视频,看着舞台上的孩子,仿佛全身都在发光。谁能想到,这个落落大方的小男生其实是一名随迁儿童,他来自江西,来云龙已有5年。在一场场活动中,他收获了自信和力量,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这两年,很多随迁儿童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云龙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参与基层治理,从原先的“被服务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在第二故乡当上了“主人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田丰认为,“小管家”志愿服务项目具有深远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从实践价值来看,小居民作为“小管家”,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小居民的归属感,还通过实际行动解决了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整体文明程度;从理论意义上讲,该项目为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模式,展示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该项目通过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拓宽了志愿服务的领域,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为其他地区和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李安琪 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小候鸟”成长为“小管家” 看随迁儿童如何融入宁波这座城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4-22 07:01:00

“小管家”开展议事会。

“共富街的环境卫生,应该拉入商铺共同维护!”“这里的休闲娱乐设施太欠缺了!”4月21日下午,在鄞州区云龙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0余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城镇漫步街区walk行动,这是他们今年以来的第4场城镇小管家议事会。他们是一群生活在云龙镇的“城镇小管家”,他们自信表达,专注记录,谁能想到,这是一群刚来云龙不久的随迁儿童?

一批批随迁儿童在这里成长,从原先的“小候鸟”变成“小管家”,从被服务者转为主动参与者,每一天都在上演“变形记”。

随迁儿童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去年6月,我们第一次去她家。她有些害羞,躲在爸爸妈妈身后,怯生生看着我,全程没说几句话。”这是云龙镇社工朱朦对小玉的初印象。

小玉的父亲朱树医老家在安徽,2012年来到云龙。去年,夫妻俩把9岁女儿从老家接到了宁波,就读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一家人在宁波举目无亲,孩子除了上学,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

因为对周边的生活环境不熟悉,随迁儿童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有一次,小玉竟然红着眼说,“我不想待在宁波了,我要回老家”。这句话,让夫妻俩彻夜难眠。

云龙是鄞州区的工业强镇,全镇拥有1000多家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截至目前,全镇人口7.9万,其中外来人口约5.1万,其中14岁以下的随迁儿童5700多人。

“这些随迁儿童普遍胆小内向、不善言辞,存在融入困难、社交狭隘的问题。”朱朦说,2022年6月开始,他们陆续走访了云龙镇18个村社的百余户随迁儿童,去走近他们的生活。

从调查结果来看,外来人口普遍对所在村社严重缺乏认同感、参与感和归属感,随迁儿童更是处于封闭状态。3岁—14岁的学龄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城市户籍儿童相比,他们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着较大落差,不利于其自尊、自信的建立。从需求来看,80%受访随迁儿童都想要融入“第二故乡”,希望能多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当地文化。

社工走进随迁儿童家里。

如何让随迁儿童“融入”第二故乡

小玉的改变是从去年夏天开始的。从《水乡云龙可爱的家乡》到《朱镜我与冠英庄》再到《龙舟竞渡非遗课》,在乡贤志愿者的课堂上,“云龙”这两个字越来越立体。慢慢地,小玉变得开朗了,还结交了不少同龄的朋友。

2022年6月,云龙镇启动“我是城镇小管家”——365随迁儿童融入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以365天为一个主要培育周期,从文化相承、生活相融、社会相守三方面着手培育,带动本土志愿者赋能随迁儿童,实现从“小候鸟”到“小管家”的转变。首批“城镇小管家”招募了136名儿童,其中随迁儿童103名,由乡贤志愿者、龙舟志愿者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等担任“城镇小管家”辅导员。

在“发现云龙之美”中,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云龙风景。这是一次愉快的“发现之旅”,志愿者牵着孩子们的手,走遍云龙的大街小巷,邂逅香水莲花,品尝当地美味小吃,找到了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他们一路走一路画,绘制云龙城镇漫步地图。

“小管家”上了央视。

从“小候鸟”成长为“小管家”

去年7月14日,云龙镇举办“领云生活节”之夏季纳凉晚会,这是领云共富商家联盟众筹的一场晚会。陈小宇是当天纳凉晚会的小主持人,他还献上了朗诵节目。台下的妈妈全程录制视频,看着舞台上的孩子,仿佛全身都在发光。谁能想到,这个落落大方的小男生其实是一名随迁儿童,他来自江西,来云龙已有5年。在一场场活动中,他收获了自信和力量,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这两年,很多随迁儿童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云龙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参与基层治理,从原先的“被服务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在第二故乡当上了“主人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田丰认为,“小管家”志愿服务项目具有深远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从实践价值来看,小居民作为“小管家”,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小居民的归属感,还通过实际行动解决了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整体文明程度;从理论意义上讲,该项目为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模式,展示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该项目通过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拓宽了志愿服务的领域,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为其他地区和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李安琪 文/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