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作为工业大市 该如何“碳”路?
2024-05-15 20:3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冯瑄 通讯员刘金鑫 陈晓众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作为工业大市,宁波,何以低碳?

  或许,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

  全市共计有41个建设项目纳入碳排放评价,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评价试点。

  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契机,盘活工业用地3.67万亩,腾出用能空间100.5万吨标煤。

  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589.09万千瓦,发电量76亿千瓦时。

  全市已有累计13个乡镇(街道)、103个村(社区)入选省级低(零)碳镇村试点……

  从工业到交通、建筑,从城市到乡村,以低碳为名的“转场”从未止步。

  “在低碳城市建设基础上,我们这两年瞄准了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的新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有关负责人说。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一长串定语,概括起来就是“增绿、添金

  按照已出台的有关方案,到2025年,宁波力争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到2027年,宁波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工业型城市前列

  ——“增绿、添金”,产业要向着“绿新高”奔跑,从“链”入手,美丽转身。

  万华宁波工业园,以万华宁波为核心,剑指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持续开展污碳协同项目建设。

  比如热电协同处理灰渣和水性污泥、高效气液焚烧炉协同处理含甲醇、一氧化碳等危险组分的废液和废气。

  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危险固废产生量1400吨、一般固废产生量9600吨,年节约用煤9086.6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3960.5吨,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300吨。

  北仑,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环保“绿岛”集成改革,推动园区内企业废水、废气、固废集中处置,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截至目前,“绿岛”模式已惠及区域内980余家企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并被生态环境部发文推广。

  今年起我们将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园区试点、标杆项目数量再突破。诸如,推进镇海石化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建设。”这位负责人介绍。

  当前,我市5个案例入选国家减污降碳案例名录,数量居全国之首。

  以“绿新高”为目标,宁波瞄准石化、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探索研究减 污降碳协同相关路径、相关市级指数评价办法等,力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走在全省前列。

  到2025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20个,谋划培育一批“零碳示范工厂”和“零碳(近零碳)示范园区”

  ——“增绿、添金”,在能源结构持续转型,在无限“风光”里和“氢”城之力中。

  走进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零碳”综合示范港区雏形初现。

  通过风、光等清洁能源系统,港区年发电约16000万千瓦时,平均每年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945吨 。

  在镇海炼化加氢站,氢能大巴往来穿梭,大巴动力正源自石化副产高纯度“蓝氢”。

  这个加氢站每天可加注蓝氢500公斤,在满负荷情况下每日可供85辆大巴运行100公里,年减少碳排放1875吨。

  炼油氢气回收装置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25.6万吨。

  “我们将持续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保供新体系,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市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海岛清洁能源项目、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深远海风电项目、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试点示范项目等将成为撑起宁波打造能源强市的“四梁八柱”。

  ——“增绿、添金”,要全域、全民发力,共绘绿色发展同心圆。

  低碳,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跳出工业看低碳,更多的“绿”,在美丽画卷上晕染。

  比如,刚刚入选国家节能示范工程项目的宁波轨道交通“供—用—管综合节能低碳示范项目”,

  将在 6号线、7号线、8号线等项目及既有线改造中全面推广应用,每年每条线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109吨,节约电费2400万元;

  再如,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中心大楼,通过绿色屋顶等环境设计策略,和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等,正常运行已接近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标准。

  低碳,始于心,终于行。   

  在奉化区莼湖街道栖凤村,村民周南湖将这段时间攒起来的破旧渔网渔具运往村口的“海洋伙伴”环保舱。

  伴随着“叮”的一声,他收到了垃圾兑换的“礼物”——电动牙刷;

  家住江北区北岸琴森的姚安华,最近迷上了线下版“闲鱼”——“三棵鱼”循环商店,家里闲置但成色不错的小家电有了新去处……

  “今天,你低碳了么?”早已成为宁波百姓的行动自觉。

  打造绿色低碳宣传基地;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推行绿色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等认证与标识制度;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绿色品牌……

  一系列与共治、共享有关的举措,剑指一个目标——到2025年,社会低碳理念普及程度超过80%

  《我的阿勒泰》里,主人公说,“人生如狂野,人生如转场”。

  对城市而言,低碳,又何尝不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转场”新路。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作为工业大市 该如何“碳”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15 20:3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冯瑄 通讯员刘金鑫 陈晓众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作为工业大市,宁波,何以低碳?

  或许,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

  全市共计有41个建设项目纳入碳排放评价,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评价试点。

  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契机,盘活工业用地3.67万亩,腾出用能空间100.5万吨标煤。

  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589.09万千瓦,发电量76亿千瓦时。

  全市已有累计13个乡镇(街道)、103个村(社区)入选省级低(零)碳镇村试点……

  从工业到交通、建筑,从城市到乡村,以低碳为名的“转场”从未止步。

  “在低碳城市建设基础上,我们这两年瞄准了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的新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有关负责人说。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一长串定语,概括起来就是“增绿、添金

  按照已出台的有关方案,到2025年,宁波力争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到2027年,宁波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工业型城市前列

  ——“增绿、添金”,产业要向着“绿新高”奔跑,从“链”入手,美丽转身。

  万华宁波工业园,以万华宁波为核心,剑指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持续开展污碳协同项目建设。

  比如热电协同处理灰渣和水性污泥、高效气液焚烧炉协同处理含甲醇、一氧化碳等危险组分的废液和废气。

  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危险固废产生量1400吨、一般固废产生量9600吨,年节约用煤9086.6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3960.5吨,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300吨。

  北仑,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环保“绿岛”集成改革,推动园区内企业废水、废气、固废集中处置,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截至目前,“绿岛”模式已惠及区域内980余家企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并被生态环境部发文推广。

  今年起我们将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园区试点、标杆项目数量再突破。诸如,推进镇海石化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建设。”这位负责人介绍。

  当前,我市5个案例入选国家减污降碳案例名录,数量居全国之首。

  以“绿新高”为目标,宁波瞄准石化、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探索研究减 污降碳协同相关路径、相关市级指数评价办法等,力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走在全省前列。

  到2025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20个,谋划培育一批“零碳示范工厂”和“零碳(近零碳)示范园区”

  ——“增绿、添金”,在能源结构持续转型,在无限“风光”里和“氢”城之力中。

  走进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零碳”综合示范港区雏形初现。

  通过风、光等清洁能源系统,港区年发电约16000万千瓦时,平均每年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945吨 。

  在镇海炼化加氢站,氢能大巴往来穿梭,大巴动力正源自石化副产高纯度“蓝氢”。

  这个加氢站每天可加注蓝氢500公斤,在满负荷情况下每日可供85辆大巴运行100公里,年减少碳排放1875吨。

  炼油氢气回收装置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25.6万吨。

  “我们将持续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保供新体系,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市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海岛清洁能源项目、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深远海风电项目、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试点示范项目等将成为撑起宁波打造能源强市的“四梁八柱”。

  ——“增绿、添金”,要全域、全民发力,共绘绿色发展同心圆。

  低碳,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跳出工业看低碳,更多的“绿”,在美丽画卷上晕染。

  比如,刚刚入选国家节能示范工程项目的宁波轨道交通“供—用—管综合节能低碳示范项目”,

  将在 6号线、7号线、8号线等项目及既有线改造中全面推广应用,每年每条线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109吨,节约电费2400万元;

  再如,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中心大楼,通过绿色屋顶等环境设计策略,和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等,正常运行已接近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标准。

  低碳,始于心,终于行。   

  在奉化区莼湖街道栖凤村,村民周南湖将这段时间攒起来的破旧渔网渔具运往村口的“海洋伙伴”环保舱。

  伴随着“叮”的一声,他收到了垃圾兑换的“礼物”——电动牙刷;

  家住江北区北岸琴森的姚安华,最近迷上了线下版“闲鱼”——“三棵鱼”循环商店,家里闲置但成色不错的小家电有了新去处……

  “今天,你低碳了么?”早已成为宁波百姓的行动自觉。

  打造绿色低碳宣传基地;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推行绿色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等认证与标识制度;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绿色品牌……

  一系列与共治、共享有关的举措,剑指一个目标——到2025年,社会低碳理念普及程度超过80%

  《我的阿勒泰》里,主人公说,“人生如狂野,人生如转场”。

  对城市而言,低碳,又何尝不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转场”新路。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