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洋队员”沉浸式打卡龙舟文化 宁波老阿姨夸赞“very good”
2024-05-21 06:39:5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5月19日上午,在鄞州区云龙镇举行的“荣辰建设”杯2024中国·宁波(鄞州)—保加利亚·鲁塞市龙舟友谊赛上,中保两国队员奋力划桨,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体验划龙舟,讲述了一个鄞州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动故事。

当天下午,一行人沉浸式打卡龙舟陈列馆。在民俗体验环节,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连朴实的老阿姨都飙起了英语“very good”。

外籍友人包粽子。

外籍友人体验非遗手作

连老阿姨都飙英语夸赞

在云龙镇龙舟陈列馆,香包制作、包粽子等民俗体验,让保加利亚嘉宾沉浸式体验鄞州的龙舟文化。

米乔·赫里斯托夫·伊万诺夫是这次的随行翻译,同时是保加利亚的中文教师。现场,他的流利中文和包粽子技术,让村里的大妈惊艳了。

“我知道,这是粽子,要扔河里,对不对?”在云龙志愿者的帮助下,米乔很快就成功包出了一个三角粽,造型完美,惹得大家一阵惊呼,“这包粽子的水平太厉害了!”

其实,米乔是个“中国通”,曾在中国呆了10年之久。“在保加利亚有很多人对中文感兴趣,我现在也是一名中文老师,教他们学习中文。”米乔笑着说。

在中国10年,米乔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非常热情”,这次在宁波,他同样体验到了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每个人都笑容满面,非常友善。”

外籍友人做香包。

另一边,在缝制香包环节,保加利亚人维克多·斯托亚诺夫·斯托亚诺夫的手上功夫更是绝了。“柿子香包代表好事连连,葫芦香包代表福禄,这些都是半成品,你们把这里缝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宁波市级香包非遗传承人周管芬一边示范,一边解说。

“Let me have a try!”话音刚落,维克多就自顾自缝起香包,熟练的动作把老人们都看呆了。“这针脚,男人当中算厉害了!”“保加利亚男人都很会过日子啊!”阿姨不经意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看着外籍友人一个个对民俗体验活动如此感兴趣,老阿姨们都飙起了英语:“very good!”同时,阿姨们还教他们说宁波话——“交关赞”。

沉浸式打卡龙舟陈列馆

一群男人“卷”起了卧推

5月19日下午,保加利亚一行人走进云龙镇龙舟陈列馆,仿佛打开了“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千百年来奋楫争先的历史画卷。

1976年,出土于云龙镇甲村石秃头山的战国时期国家一级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将龙舟竞渡的历史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云龙就组建了自己的龙舟队,2009年至今,云龙镇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活动。目前,云龙镇有27支龙舟队,龙舟队成员近600人。这些年,云龙龙舟队屡屡在中华龙舟大赛斩获大奖。在去年6月举办的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中,云龙龙舟队在职业男子组500米直道赛中荣获第三名,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龙舟陈列馆位于云龙镇龙舟基地内,始建于2019年。陈列馆主要分为云龙龙舟的历史、文化、启航、商会、推动者五大板块。陈列馆内部陈列着龙舟、助威鼓、竞渡服饰等独具云龙特色的藏品,核心藏品就是“羽人竞渡”纹铜钺复制品和缩小版的传统龙舟。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藏品,都讲述着云龙的龙舟历史,让保加利亚嘉宾连连称赞。“没想到这里的龙舟文化已经有2000多年了,我们上午在这里体验划龙舟,太有意义了!”一名保加利亚的皮划艇运动员如是说。当得知云龙镇的龙舟队员并非全职运动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更是吃惊。

在陈列馆一楼,是龙舟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地方。一群男人开始“卷”起来了,他们在卧推架上开启了一场力量较量,满屏的荷尔蒙。每次成功卧推,现场就一片欢呼声。最后,来自保加利亚的“大块头”直接卧推140公斤,把龙舟队员们都看呆了。

云龙镇镇级龙舟队队长张维龙直言,这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棒!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李安琪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洋队员”沉浸式打卡龙舟文化 宁波老阿姨夸赞“very good”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5-21 06:39:56

5月19日上午,在鄞州区云龙镇举行的“荣辰建设”杯2024中国·宁波(鄞州)—保加利亚·鲁塞市龙舟友谊赛上,中保两国队员奋力划桨,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体验划龙舟,讲述了一个鄞州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动故事。

当天下午,一行人沉浸式打卡龙舟陈列馆。在民俗体验环节,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连朴实的老阿姨都飙起了英语“very good”。

外籍友人包粽子。

外籍友人体验非遗手作

连老阿姨都飙英语夸赞

在云龙镇龙舟陈列馆,香包制作、包粽子等民俗体验,让保加利亚嘉宾沉浸式体验鄞州的龙舟文化。

米乔·赫里斯托夫·伊万诺夫是这次的随行翻译,同时是保加利亚的中文教师。现场,他的流利中文和包粽子技术,让村里的大妈惊艳了。

“我知道,这是粽子,要扔河里,对不对?”在云龙志愿者的帮助下,米乔很快就成功包出了一个三角粽,造型完美,惹得大家一阵惊呼,“这包粽子的水平太厉害了!”

其实,米乔是个“中国通”,曾在中国呆了10年之久。“在保加利亚有很多人对中文感兴趣,我现在也是一名中文老师,教他们学习中文。”米乔笑着说。

在中国10年,米乔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非常热情”,这次在宁波,他同样体验到了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每个人都笑容满面,非常友善。”

外籍友人做香包。

另一边,在缝制香包环节,保加利亚人维克多·斯托亚诺夫·斯托亚诺夫的手上功夫更是绝了。“柿子香包代表好事连连,葫芦香包代表福禄,这些都是半成品,你们把这里缝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宁波市级香包非遗传承人周管芬一边示范,一边解说。

“Let me have a try!”话音刚落,维克多就自顾自缝起香包,熟练的动作把老人们都看呆了。“这针脚,男人当中算厉害了!”“保加利亚男人都很会过日子啊!”阿姨不经意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看着外籍友人一个个对民俗体验活动如此感兴趣,老阿姨们都飙起了英语:“very good!”同时,阿姨们还教他们说宁波话——“交关赞”。

沉浸式打卡龙舟陈列馆

一群男人“卷”起了卧推

5月19日下午,保加利亚一行人走进云龙镇龙舟陈列馆,仿佛打开了“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千百年来奋楫争先的历史画卷。

1976年,出土于云龙镇甲村石秃头山的战国时期国家一级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将龙舟竞渡的历史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云龙就组建了自己的龙舟队,2009年至今,云龙镇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活动。目前,云龙镇有27支龙舟队,龙舟队成员近600人。这些年,云龙龙舟队屡屡在中华龙舟大赛斩获大奖。在去年6月举办的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中,云龙龙舟队在职业男子组500米直道赛中荣获第三名,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龙舟陈列馆位于云龙镇龙舟基地内,始建于2019年。陈列馆主要分为云龙龙舟的历史、文化、启航、商会、推动者五大板块。陈列馆内部陈列着龙舟、助威鼓、竞渡服饰等独具云龙特色的藏品,核心藏品就是“羽人竞渡”纹铜钺复制品和缩小版的传统龙舟。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藏品,都讲述着云龙的龙舟历史,让保加利亚嘉宾连连称赞。“没想到这里的龙舟文化已经有2000多年了,我们上午在这里体验划龙舟,太有意义了!”一名保加利亚的皮划艇运动员如是说。当得知云龙镇的龙舟队员并非全职运动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更是吃惊。

在陈列馆一楼,是龙舟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地方。一群男人开始“卷”起来了,他们在卧推架上开启了一场力量较量,满屏的荷尔蒙。每次成功卧推,现场就一片欢呼声。最后,来自保加利亚的“大块头”直接卧推140公斤,把龙舟队员们都看呆了。

云龙镇镇级龙舟队队长张维龙直言,这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棒!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李安琪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