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古砖瓦是如何烧制而成的?奉化这位非遗传承人揭开"面纱"
2024-05-21 17:5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段凌云 景士杰 周雨倩

  今天(5月21日)凌晨4点,在许多人还沉浸梦乡时,位于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砖瓦烧制技艺)传承基地的灯早已亮起。

  吃完早饭后,基地负责人周利光来到烧制砖瓦的土窑边,打开窑门,观察火势、添加木柴,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周利光介绍烧制砖瓦情况。本文图片由陈章升、段凌云摄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这里转转。现在,基地有两座土窑,其中一座已经烧了7天砖,再过5天就可以熄火了。”周利光指了指正在烧制的“宝贝”,“里面有10多种仿古砖,包括元宝砖、压栋砖、‘花边’等,都是修复古建筑所需的材料。”

周利光烧制的仿古砖瓦。

  周利光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砖瓦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16岁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他已经与土窑、砖瓦打了40多年交道。“烧制砖瓦是个辛苦活,不仅需要脑力、眼力,还要有耐心。据老一辈人讲,这门手艺在宁波传承已有上千年。”周利光说。

基地外景。

  周利光老家在海曙区洞桥镇。2012年,他来到庙后周村,接管两座闲置的土窑。“老周是个‘热心肠’。在他推动下,古砖瓦烧制技艺在庙后周村焕发新活力。”说起这位非遗传承人,庙后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川竖起大拇指称赞。

周利光展示烧制的仿古砖瓦。

  取泥是制作砖瓦的第一步。据周利光介绍,以前,窑厂制砖瓦的泥取自河道淤泥,“一艘船两个人合作,一个负责取泥,另一个将泥‘脱水’后搬到船上。”

  取泥有许多讲究,“积水滩”的泥叫青泥,用来烧瓦片,而“盘水滩”的泥只能做青砖。从河道挖来的泥通常要堆放数月,沥出水分后再进行炼泥、醒泥。窑工不断地用脚踩,使其富有韧劲,然后制坯,用钢丝切取泥料,利用模具或手工制作成型。

窑工工作场景。

  “由于条件所限,现在我很少制瓦,制砖材料选自建筑工地工人挖出的地表1米以下的泥土。”周利光告诉记者,制瓦比制砖工艺复杂,包括和泥、铲泥、挖泥、揉搓等10余道工序

  砖瓦入窑时,周利光会亲自把关。砖瓦要一层一层地堆码,层与层之间、行与行之间要留有烟火道。一窑砖瓦通常要经过12天不间断烧制

在窑内搬运烧制好的砖瓦。

  封窑后,窑工们会在窑顶糊上黄泥并泼水冷却。“这一步称为‘发青’,是决定砖瓦能否烧出青灰色的关键步骤。”周利光介绍。

  目前,周利光所在的庙后周村共有3张“非遗名片”。他说,近两年,村里建起非遗体验基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人气更旺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这些老手艺,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古砖瓦是如何烧制而成的?奉化这位非遗传承人揭开"面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21 17:56: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段凌云 景士杰 周雨倩

  今天(5月21日)凌晨4点,在许多人还沉浸梦乡时,位于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砖瓦烧制技艺)传承基地的灯早已亮起。

  吃完早饭后,基地负责人周利光来到烧制砖瓦的土窑边,打开窑门,观察火势、添加木柴,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周利光介绍烧制砖瓦情况。本文图片由陈章升、段凌云摄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这里转转。现在,基地有两座土窑,其中一座已经烧了7天砖,再过5天就可以熄火了。”周利光指了指正在烧制的“宝贝”,“里面有10多种仿古砖,包括元宝砖、压栋砖、‘花边’等,都是修复古建筑所需的材料。”

周利光烧制的仿古砖瓦。

  周利光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砖瓦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16岁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他已经与土窑、砖瓦打了40多年交道。“烧制砖瓦是个辛苦活,不仅需要脑力、眼力,还要有耐心。据老一辈人讲,这门手艺在宁波传承已有上千年。”周利光说。

基地外景。

  周利光老家在海曙区洞桥镇。2012年,他来到庙后周村,接管两座闲置的土窑。“老周是个‘热心肠’。在他推动下,古砖瓦烧制技艺在庙后周村焕发新活力。”说起这位非遗传承人,庙后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川竖起大拇指称赞。

周利光展示烧制的仿古砖瓦。

  取泥是制作砖瓦的第一步。据周利光介绍,以前,窑厂制砖瓦的泥取自河道淤泥,“一艘船两个人合作,一个负责取泥,另一个将泥‘脱水’后搬到船上。”

  取泥有许多讲究,“积水滩”的泥叫青泥,用来烧瓦片,而“盘水滩”的泥只能做青砖。从河道挖来的泥通常要堆放数月,沥出水分后再进行炼泥、醒泥。窑工不断地用脚踩,使其富有韧劲,然后制坯,用钢丝切取泥料,利用模具或手工制作成型。

窑工工作场景。

  “由于条件所限,现在我很少制瓦,制砖材料选自建筑工地工人挖出的地表1米以下的泥土。”周利光告诉记者,制瓦比制砖工艺复杂,包括和泥、铲泥、挖泥、揉搓等10余道工序

  砖瓦入窑时,周利光会亲自把关。砖瓦要一层一层地堆码,层与层之间、行与行之间要留有烟火道。一窑砖瓦通常要经过12天不间断烧制

在窑内搬运烧制好的砖瓦。

  封窑后,窑工们会在窑顶糊上黄泥并泼水冷却。“这一步称为‘发青’,是决定砖瓦能否烧出青灰色的关键步骤。”周利光介绍。

  目前,周利光所在的庙后周村共有3张“非遗名片”。他说,近两年,村里建起非遗体验基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人气更旺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这些老手艺,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