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宁波“漆痴”有个漆艺振兴梦
2024-05-22 19: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潘垒介绍漆艺作品。张超梁、沈孙晖/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张超梁

  他的漆艺作品曾作为纪念品,被赠送给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国际友人;宁波大学将其作品作为宁波“特产”,送给长期助力宁大发展的“宁波帮”人士;他的漆艺作品,还被韩国清州国际工艺展场馆、吉林省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等多家机构收藏……

  他叫潘垒,人称“漆痴”,是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漆艺专业博士、宁波大学副教授,也是镇海区髹漆金缮非遗传承人。

  “我想让中国的漆艺作品成为顶流潮品,可与国际时尚大牌媲美。”这个漆艺振兴梦,42岁的潘垒已怀揣了20年!

  跨界

  潘垒是山东人,大学就读于山东大学平面设计专业,该专业课程设置中就有漆画。

  凭借制作的漆画,潘垒一鸣惊人夺下省级金奖。“这个奖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决定深耕漆艺领域。”他告诉记者。

  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韩发展兴盛。潘垒大学毕业后,远赴韩国继续深造,并从平面设计跨界到漆艺专业。

  “漆艺作品是时光凝结的硕果,需要很多时间,经过不断手工打磨,才能打造出一件接近完美的作品。”潘垒说,小到一个杯子、一双筷子,都得花费两三个月。而大件作品,要花费数年光阴。

潘垒漆艺作品。

  正因为漆艺作品耗时耗力,所以必须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好作品。夜深人静时,别人已进入梦乡,潘垒却在潜心创作。为了在博士毕业展上拿出好作品,他更是通宵达旦,沉浸在漆艺形态、图示、材料与工艺制作中。

  最终,潘垒从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毕业,他也成了中国屈指可数的漆艺专业博士之一

  焕新

  在潘垒看来,宁波是国内乃至世界的漆艺重要发源地。

  “比如,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佐证了中国漆艺传承了七千年。井头山遗址两件木器被确定为中国最早漆器,世界使用漆的历史也因此提早到了八千多年前。”潘垒说,这是他前来镇海创业的重要原因。

潘垒。

  据悉,潘垒入选了我市相关人才计划,以他为核心的“宁波非遗新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则入选了镇海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他在镇海创办了宁波博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目标填补宁波相关漆艺产业空白。

  “漆艺虽是传统手艺,也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迸发蓬勃活力。”潘垒团队已获“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动化喷漆设备”等40多项专利,涵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作品创作上,潘垒同样硕果累累——

  作为镇海非遗作品,其团队精心创作的“大漆快客杯——故里人家”,从全国8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潜心打造的“宋韵大漆茶具系列”,在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中,成为全市唯一获金奖的参选作品;

  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漆彩系列”茶叶罐,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多年来,潘垒团队的漆艺作品已获得逾30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潘垒漆艺作品。本人供图

  “非遗文创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根植文化、创新表达、融入生活等方面下功夫。”潘垒选择的发力点是国潮。

  潘垒团队依托漆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兼具的国潮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圈粉无数年轻文创爱好者。宁波博通旗下漆陶坊、博士手作品牌,累计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元

  传承

  “这是天然大漆,我烧的地方只有一点烟灰。如果是化学漆,时间这么久已经烧着了……”这是潘垒漆艺公开课上的一幕。像这样对市民免费的公开课,他每年会不定期在宁波各地开设。

  漆艺传承,需要集结多方力量。2017年入职宁波大学后,潘垒一直致力于漆艺研究、教学等工作。

  “通过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认识漆艺、学习漆艺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潘垒告诉记者,宁波博通已是镇海区实验小学、鲲池小学、中兴中学等4所学校的学生非遗实践基地。展厅里琳琅满目的漆艺作品,令孩子们惊叹不已。

潘垒漆艺作品。本人供图

  除了公开课外,潘垒还会组织髹漆金缮技艺研修班。这是漆艺里专门针对器物修复的一门技术,主要运用在大漆的装饰上。截至目前,他已举办20多期研修班,有100多人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令潘垒欣喜的是,有的学员也选择了漆艺作为事业,王妍妍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通过大漆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她说。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漆艺文化,潘垒团队的漆艺作品已在郑氏十七房景区、天一阁·月湖景区等多个平台展览。“对外展览的漆艺作品,除了延续以往色泽艳丽的风格,更多的是在器型方面选择贴近日常生活,让漆艺离市民不再遥远。”截至目前,潘垒已举行“丹漆随梦——潘垒漆艺作品展”等公益性展览超过5次。

潘垒展示漆艺与龙泉青瓷相结合的作品。

  作为一名传统漆艺文创专家,潘垒还别出心裁,让非遗与非遗碰撞出别样火花。他创新传统工艺,将漆艺与龙泉青瓷、福建建盏、河南汝窑等非遗工艺相结合,既激发出更多价值,更让非遗绽放更旺盛的生命力。

  “久久为功,振兴漆艺定可圆梦。”潘垒坚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必将焕发独特而耀眼的光彩。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漆痴”有个漆艺振兴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22 19:55:00

潘垒介绍漆艺作品。张超梁、沈孙晖/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张超梁

  他的漆艺作品曾作为纪念品,被赠送给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国际友人;宁波大学将其作品作为宁波“特产”,送给长期助力宁大发展的“宁波帮”人士;他的漆艺作品,还被韩国清州国际工艺展场馆、吉林省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等多家机构收藏……

  他叫潘垒,人称“漆痴”,是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漆艺专业博士、宁波大学副教授,也是镇海区髹漆金缮非遗传承人。

  “我想让中国的漆艺作品成为顶流潮品,可与国际时尚大牌媲美。”这个漆艺振兴梦,42岁的潘垒已怀揣了20年!

  跨界

  潘垒是山东人,大学就读于山东大学平面设计专业,该专业课程设置中就有漆画。

  凭借制作的漆画,潘垒一鸣惊人夺下省级金奖。“这个奖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决定深耕漆艺领域。”他告诉记者。

  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韩发展兴盛。潘垒大学毕业后,远赴韩国继续深造,并从平面设计跨界到漆艺专业。

  “漆艺作品是时光凝结的硕果,需要很多时间,经过不断手工打磨,才能打造出一件接近完美的作品。”潘垒说,小到一个杯子、一双筷子,都得花费两三个月。而大件作品,要花费数年光阴。

潘垒漆艺作品。

  正因为漆艺作品耗时耗力,所以必须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好作品。夜深人静时,别人已进入梦乡,潘垒却在潜心创作。为了在博士毕业展上拿出好作品,他更是通宵达旦,沉浸在漆艺形态、图示、材料与工艺制作中。

  最终,潘垒从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大学毕业,他也成了中国屈指可数的漆艺专业博士之一

  焕新

  在潘垒看来,宁波是国内乃至世界的漆艺重要发源地。

  “比如,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佐证了中国漆艺传承了七千年。井头山遗址两件木器被确定为中国最早漆器,世界使用漆的历史也因此提早到了八千多年前。”潘垒说,这是他前来镇海创业的重要原因。

潘垒。

  据悉,潘垒入选了我市相关人才计划,以他为核心的“宁波非遗新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则入选了镇海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他在镇海创办了宁波博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目标填补宁波相关漆艺产业空白。

  “漆艺虽是传统手艺,也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迸发蓬勃活力。”潘垒团队已获“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动化喷漆设备”等40多项专利,涵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作品创作上,潘垒同样硕果累累——

  作为镇海非遗作品,其团队精心创作的“大漆快客杯——故里人家”,从全国8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潜心打造的“宋韵大漆茶具系列”,在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中,成为全市唯一获金奖的参选作品;

  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漆彩系列”茶叶罐,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多年来,潘垒团队的漆艺作品已获得逾30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潘垒漆艺作品。本人供图

  “非遗文创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根植文化、创新表达、融入生活等方面下功夫。”潘垒选择的发力点是国潮。

  潘垒团队依托漆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兼具的国潮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圈粉无数年轻文创爱好者。宁波博通旗下漆陶坊、博士手作品牌,累计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元

  传承

  “这是天然大漆,我烧的地方只有一点烟灰。如果是化学漆,时间这么久已经烧着了……”这是潘垒漆艺公开课上的一幕。像这样对市民免费的公开课,他每年会不定期在宁波各地开设。

  漆艺传承,需要集结多方力量。2017年入职宁波大学后,潘垒一直致力于漆艺研究、教学等工作。

  “通过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认识漆艺、学习漆艺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潘垒告诉记者,宁波博通已是镇海区实验小学、鲲池小学、中兴中学等4所学校的学生非遗实践基地。展厅里琳琅满目的漆艺作品,令孩子们惊叹不已。

潘垒漆艺作品。本人供图

  除了公开课外,潘垒还会组织髹漆金缮技艺研修班。这是漆艺里专门针对器物修复的一门技术,主要运用在大漆的装饰上。截至目前,他已举办20多期研修班,有100多人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令潘垒欣喜的是,有的学员也选择了漆艺作为事业,王妍妍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通过大漆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她说。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漆艺文化,潘垒团队的漆艺作品已在郑氏十七房景区、天一阁·月湖景区等多个平台展览。“对外展览的漆艺作品,除了延续以往色泽艳丽的风格,更多的是在器型方面选择贴近日常生活,让漆艺离市民不再遥远。”截至目前,潘垒已举行“丹漆随梦——潘垒漆艺作品展”等公益性展览超过5次。

潘垒展示漆艺与龙泉青瓷相结合的作品。

  作为一名传统漆艺文创专家,潘垒还别出心裁,让非遗与非遗碰撞出别样火花。他创新传统工艺,将漆艺与龙泉青瓷、福建建盏、河南汝窑等非遗工艺相结合,既激发出更多价值,更让非遗绽放更旺盛的生命力。

  “久久为功,振兴漆艺定可圆梦。”潘垒坚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必将焕发独特而耀眼的光彩。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