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党纪 永远的“戒尺” 宁波解放前后“学纪”“守纪”故事
2024-05-23 07:4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第二十二军先后解放余姚、慈溪、宁波、镇海等。图为宁波军民在中山路集会,欢庆宁波解放。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正是因为有着铁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949年5月25日,“浙东名城”宁波解放。人民子弟兵遵守“不扰民,不入宅”而“露宿街头”,这份“见面礼”一直镌刻在宁波的“解放记忆”中,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纪律性。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当下,在宁波解放75周年之际,回望宁波解放前后“学纪”“守纪”故事,为明理,为增信,更为力行。

宁波解放前夕,如何迎接南下大军、如何保护城市,成为中共四明工委的首要工作。

根据浙东临委指示,四明工委成立城工部,开展城市工作。城市工作的要求非常明确:安定人心,维持秩序,保护城市各项设施,以便大军到达后接管。

要顺利接管,纪律挺在前。城市机构建立后,宣传《入城守则和纪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被摆在了中心位置。

《入城守则和纪律》。

“约法八章”是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香山颁布的,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规定,要求人民解放军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等。

“学纪”是基础,“明纪”是根本。根据浙东临委要在十天、半个月内“以突击精神完成整理内部,学习政策,加强纪律性”的指示,四明工委扩大会议通过学习、讨论,统一了认识。

其中之一,提高干部执行和掌握党的政策的水平,首先要克服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反对游击习气、分散主义和经验主义,事先要请示,事后要汇报;进城后要保持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的作风,克服功臣自居、地位观念和享乐主义思想。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在军事行动的间隙进行短期的突击整训,一面学习政策,加强纪律性;一面继续提高战斗意志,克服在胜利形势下产生的各种不良倾向。

各县组织县、区地方武装及区乡干部突击学习《入城守则和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法八章”等文件,着重克服无组织、无纪律与违反群众纪律现象。

1949年5月,四明工委在姚南章雅山村举办了城工干部培训班,吸收各地知识青年参加学习,并抽调一部分干部作骨干,共有学员百余人。学习内容以城市政策、工商业政策、城市纪律等为主。培训结束后,部分学员分配到各县,其余组成随军工作队,随四明主力部队行动;同时,各县也组织培训班,为接管城市做好准备。

1949年5月26日,镇海解放。图为当地群众向人民解放军赠送锦旗。

解放军入城有严格规定——如对城市工商业、市政文化建设、名胜古迹、仓库物资以及一切公共建筑只许看管不许动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等要项。

根据入城守则,宁波解放前夜,战士们连背包也没解开,抱着枪,和衣躺在灵桥西头两侧的人行道上。

经过长途奔袭,战士们十分饥饿,但没有一人叫开商店和市民家要吃要喝。

宁波是座英雄的城市,宁波人民对解放军非常热爱。25日,天刚刚亮,有许多学生端着一筛一筛的宁波特产——金团到桥上来慰问部队。

根据部队入城守则的规定,是不能吃群众的东西的,但不管他们怎么婉言谢绝,学生们就是不肯把东西拿回去,后来一些战士还硬是和学生一起,把东西送回了学校。

时间再回溯到宁波解放前夜,5月24日傍晚前后,全市店铺纷纷打了烊,一些大厂大店的前后门堵塞了起来。

25日清晨,一些胆子较大的市民,开始蹑向街头,向解放军的哨岗问长问短起来。当天上午,开门的商店还是很少。下午,开门的更少,差不多吃过中饭就关了店门。第二天,情况稍好,开门的商店渐多。原来在头一天,店主们都在街上观察动静,打听消息,见全市所有商店未遭到抢劫,才放下心来。又见共产党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入城后一律露宿街头,无一人进入商店或住宅,更感钦佩。

一位市民说:“我一早开‘牌门’(店门),发现穿黄衣服的解放军在打绑腿。解放军昨晚就睡在露天店门口。”还有一位市民回忆起来也是感慨万分:“我从窗门看出去,只见解放军走进墙门,都睡在屋檐下。第二天一大早,解放军打好铺盖行李,地也替阿拉扫得干干净净,连七石缸里的水也挑满了。我是出娘肚皮第一回碰着介好军队。”

军服虽破、军容却齐,没有吵醒百姓的战士们,给老百姓留下了好印象,他们也慢慢和战士唠起了家常。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纪律的生命力,就在于遵守和执行。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令解放军浙江前线指挥部首长:“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1949年5月6日,毛泽东致粟裕等人关于占领奉化注意保护文物的电报手稿。

毛泽东的这一封电报,不仅保护了一座古镇的历史遗迹,更让国民党人士和台湾同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对新时期对台统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之后的令行禁止,也彰显了遵纪守纪的高度自觉。

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从新昌进入奉化塔下村,在稍作休整、再申纪律后,命一八三团随师部进占奉化溪口。

第六十一师进占溪口后,师司令部驻在蒋介石旧居丰镐房。宅内有很多精米细面、腊肉火腿等食品,但部队严守纪律,未动分毫。当日晚,师政治部民运科召集溪口镇居民代表开会,宣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申明如发现有违纪行为,任何人都可向师政治部报告。

部队驻扎溪口期间,官兵纪律严明,蒋氏旧居的屋宅、器物甚至祖宗牌位均得到保护。部队进驻后,把地毯卷起收藏。蒋介石撤走时来不及收拾、散放各处的珍贵之物,官兵们分毫未占。部队临走时检查执行纪律情况,封存物品一件不少。

对于如何保护新解放区文物古迹的问题,周恩来非常重视。1949年5月7日,在收到关于保护南浔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和山西太原普善寺两个请示报告后,周恩来批示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保护这两处文物古迹的电文,并送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批发。随后,中宣部拟定保护文物古迹的电文,并编印《全国古建筑文物简目》,分发给解放军各部,要求加以保护,宁波的天一阁赫然在列。

解放初期的天一阁。

为保护天一阁,宁波解放的第二天上午9时,第六十六师师部特务连的一个班就赶到天一阁执行保护命令。一是防盗防火,院内建筑和书籍不能有丝毫损坏;二是搞好军民关系,遵守范家祖规,禁止外人入阁,婉言谢绝来访;三是搞好清洁卫生。

1949年5月25日,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解放溪口后,严格纪律,秋毫无犯,赢得当地群众的赞誉。图为第六十一师进入溪口的情景。

由于院内不能住人,不能吸烟,不能烧火煮饭,战士们就买来稻草,在院子外西边两间小屋内打地铺睡。在驻防保护天一阁的18天中,一个固定岗,一个流动哨在院子周围巡逻,实行24小时监护,保证了天一阁的绝对安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在和平环境中,对广大党员的各种诱惑也接踵而至。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宁波党员队伍中有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革命成功论”的想法,滋长了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计较地位待遇,贪图享受,甚至腐化堕落。

1950年2月初,慈溪、鄞县、余姚先后公审处决3名贪污公粮犯,宁波地委就此事发文,告诫全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任何环境的锻炼与考验,保持共产党员的应有品质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向损害党与人民利益的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由此,拉开了纪律教育的大幕。

同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克服党内不正之风,提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对全党整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7月15日,宁波市委召开全市党、团员干部大会,号召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及某些干部、党员功臣自居、骄傲自满的错误作风和倾向。此后,地委、市委遵照省委关于整风的指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整风运动。10月7日,地委召开党员干部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专区、市的整风运动。宁波的整风工作使各级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广大的区、乡干部来说,收效更是显著,消除了很多糊涂观念,摈弃了命令主义,普遍重视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党的28年革命斗争经验时谈到,我们党有三件“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第一件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周恩来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特别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

在新时代新征程,守纪律、讲规矩,自觉百炼成钢、更好担当,方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王益 照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党纪 永远的“戒尺” 宁波解放前后“学纪”“守纪”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5-23 07:40:00

第二十二军先后解放余姚、慈溪、宁波、镇海等。图为宁波军民在中山路集会,欢庆宁波解放。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正是因为有着铁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949年5月25日,“浙东名城”宁波解放。人民子弟兵遵守“不扰民,不入宅”而“露宿街头”,这份“见面礼”一直镌刻在宁波的“解放记忆”中,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纪律性。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当下,在宁波解放75周年之际,回望宁波解放前后“学纪”“守纪”故事,为明理,为增信,更为力行。

宁波解放前夕,如何迎接南下大军、如何保护城市,成为中共四明工委的首要工作。

根据浙东临委指示,四明工委成立城工部,开展城市工作。城市工作的要求非常明确:安定人心,维持秩序,保护城市各项设施,以便大军到达后接管。

要顺利接管,纪律挺在前。城市机构建立后,宣传《入城守则和纪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被摆在了中心位置。

《入城守则和纪律》。

“约法八章”是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香山颁布的,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规定,要求人民解放军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等。

“学纪”是基础,“明纪”是根本。根据浙东临委要在十天、半个月内“以突击精神完成整理内部,学习政策,加强纪律性”的指示,四明工委扩大会议通过学习、讨论,统一了认识。

其中之一,提高干部执行和掌握党的政策的水平,首先要克服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反对游击习气、分散主义和经验主义,事先要请示,事后要汇报;进城后要保持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的作风,克服功臣自居、地位观念和享乐主义思想。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在军事行动的间隙进行短期的突击整训,一面学习政策,加强纪律性;一面继续提高战斗意志,克服在胜利形势下产生的各种不良倾向。

各县组织县、区地方武装及区乡干部突击学习《入城守则和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法八章”等文件,着重克服无组织、无纪律与违反群众纪律现象。

1949年5月,四明工委在姚南章雅山村举办了城工干部培训班,吸收各地知识青年参加学习,并抽调一部分干部作骨干,共有学员百余人。学习内容以城市政策、工商业政策、城市纪律等为主。培训结束后,部分学员分配到各县,其余组成随军工作队,随四明主力部队行动;同时,各县也组织培训班,为接管城市做好准备。

1949年5月26日,镇海解放。图为当地群众向人民解放军赠送锦旗。

解放军入城有严格规定——如对城市工商业、市政文化建设、名胜古迹、仓库物资以及一切公共建筑只许看管不许动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等要项。

根据入城守则,宁波解放前夜,战士们连背包也没解开,抱着枪,和衣躺在灵桥西头两侧的人行道上。

经过长途奔袭,战士们十分饥饿,但没有一人叫开商店和市民家要吃要喝。

宁波是座英雄的城市,宁波人民对解放军非常热爱。25日,天刚刚亮,有许多学生端着一筛一筛的宁波特产——金团到桥上来慰问部队。

根据部队入城守则的规定,是不能吃群众的东西的,但不管他们怎么婉言谢绝,学生们就是不肯把东西拿回去,后来一些战士还硬是和学生一起,把东西送回了学校。

时间再回溯到宁波解放前夜,5月24日傍晚前后,全市店铺纷纷打了烊,一些大厂大店的前后门堵塞了起来。

25日清晨,一些胆子较大的市民,开始蹑向街头,向解放军的哨岗问长问短起来。当天上午,开门的商店还是很少。下午,开门的更少,差不多吃过中饭就关了店门。第二天,情况稍好,开门的商店渐多。原来在头一天,店主们都在街上观察动静,打听消息,见全市所有商店未遭到抢劫,才放下心来。又见共产党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入城后一律露宿街头,无一人进入商店或住宅,更感钦佩。

一位市民说:“我一早开‘牌门’(店门),发现穿黄衣服的解放军在打绑腿。解放军昨晚就睡在露天店门口。”还有一位市民回忆起来也是感慨万分:“我从窗门看出去,只见解放军走进墙门,都睡在屋檐下。第二天一大早,解放军打好铺盖行李,地也替阿拉扫得干干净净,连七石缸里的水也挑满了。我是出娘肚皮第一回碰着介好军队。”

军服虽破、军容却齐,没有吵醒百姓的战士们,给老百姓留下了好印象,他们也慢慢和战士唠起了家常。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纪律的生命力,就在于遵守和执行。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令解放军浙江前线指挥部首长:“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1949年5月6日,毛泽东致粟裕等人关于占领奉化注意保护文物的电报手稿。

毛泽东的这一封电报,不仅保护了一座古镇的历史遗迹,更让国民党人士和台湾同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对新时期对台统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之后的令行禁止,也彰显了遵纪守纪的高度自觉。

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从新昌进入奉化塔下村,在稍作休整、再申纪律后,命一八三团随师部进占奉化溪口。

第六十一师进占溪口后,师司令部驻在蒋介石旧居丰镐房。宅内有很多精米细面、腊肉火腿等食品,但部队严守纪律,未动分毫。当日晚,师政治部民运科召集溪口镇居民代表开会,宣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申明如发现有违纪行为,任何人都可向师政治部报告。

部队驻扎溪口期间,官兵纪律严明,蒋氏旧居的屋宅、器物甚至祖宗牌位均得到保护。部队进驻后,把地毯卷起收藏。蒋介石撤走时来不及收拾、散放各处的珍贵之物,官兵们分毫未占。部队临走时检查执行纪律情况,封存物品一件不少。

对于如何保护新解放区文物古迹的问题,周恩来非常重视。1949年5月7日,在收到关于保护南浔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和山西太原普善寺两个请示报告后,周恩来批示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保护这两处文物古迹的电文,并送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批发。随后,中宣部拟定保护文物古迹的电文,并编印《全国古建筑文物简目》,分发给解放军各部,要求加以保护,宁波的天一阁赫然在列。

解放初期的天一阁。

为保护天一阁,宁波解放的第二天上午9时,第六十六师师部特务连的一个班就赶到天一阁执行保护命令。一是防盗防火,院内建筑和书籍不能有丝毫损坏;二是搞好军民关系,遵守范家祖规,禁止外人入阁,婉言谢绝来访;三是搞好清洁卫生。

1949年5月25日,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解放溪口后,严格纪律,秋毫无犯,赢得当地群众的赞誉。图为第六十一师进入溪口的情景。

由于院内不能住人,不能吸烟,不能烧火煮饭,战士们就买来稻草,在院子外西边两间小屋内打地铺睡。在驻防保护天一阁的18天中,一个固定岗,一个流动哨在院子周围巡逻,实行24小时监护,保证了天一阁的绝对安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在和平环境中,对广大党员的各种诱惑也接踵而至。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宁波党员队伍中有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革命成功论”的想法,滋长了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计较地位待遇,贪图享受,甚至腐化堕落。

1950年2月初,慈溪、鄞县、余姚先后公审处决3名贪污公粮犯,宁波地委就此事发文,告诫全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任何环境的锻炼与考验,保持共产党员的应有品质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向损害党与人民利益的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由此,拉开了纪律教育的大幕。

同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克服党内不正之风,提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对全党整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7月15日,宁波市委召开全市党、团员干部大会,号召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及某些干部、党员功臣自居、骄傲自满的错误作风和倾向。此后,地委、市委遵照省委关于整风的指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整风运动。10月7日,地委召开党员干部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专区、市的整风运动。宁波的整风工作使各级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广大的区、乡干部来说,收效更是显著,消除了很多糊涂观念,摈弃了命令主义,普遍重视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党的28年革命斗争经验时谈到,我们党有三件“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第一件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周恩来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特别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

在新时代新征程,守纪律、讲规矩,自觉百炼成钢、更好担当,方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王益 照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