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这样爱上阅读的
2024-06-13 07:06:0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小时候是怎么读书的?亲子共读,家长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陪孩子读经典”第二届“宁波伴读日”活动正在全市铺开,多位名家纷纷来甬交流座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伴读名家: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著书二十余载,她用《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三本书,与宋代伟大的灵魂共处。

母亲的从小陪伴,也成就了他们三人

“宁波的读书氛围非常好。阅读从孩子抓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崔铭是第二次来宁波,走访期间,她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书香气息。

“孩子是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崔铭表示,在小学、初中阶段多给孩子读一些经典,让他们爱上阅读,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在崔铭看来,陪孩子读经典,最重要的环节是父母与孩子共读。

崔铭之前写过《苏轼传》《欧阳修传》和《王安石传》。她研究发现,这三位伟大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位非常好的母亲,“在三人早年的读书生涯中,他们的母亲起到了特别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崔铭说,苏轼的母亲从小陪儿子(苏轼、苏辙)读史书,跟他们讲历史,直到苏轼12岁时,父亲才接棒,继续陪伴他读书,“可以说苏轼和苏辙成为文学大家,背后离不开从小陪伴共读的父母。”

王安石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王益在22岁时就考取了进士,其母亲也出自书香门第,很有见识和修养。“王安石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特别爱读书,也在22岁那年考取了进士。”

崔铭分享说,欧阳修是比较不幸的一位,他4岁丧父,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非常辛苦,一边要谋生,一边还要教育孩子,没有书就去借书给孩子读……”

“可以说,苏轼、欧阳修、王安石三人的阅读兴趣和爱好都是在10岁之前培养起来的,10岁之后他们已经非常自觉地去博览群书了。”崔铭总结说,对孩子而言,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

伴读名师:陆琦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部书记、宁波市名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学校图书馆取消后的变化……

“如何让孩子主动去阅读,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尝试的做法是取消了校园图书馆。”陆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取而代之的是把各类书籍分层分级,送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不强调让孩子到固定的场域和时间去阅读,是这个尝试的初衷。

“阅读应该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一件事。”陆琦说,多年前,学校刚开始这样推行的时候,也有家长表示担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是更多可喜的变化。

据介绍,学校图书馆取消后,所有的书籍被分散到了各个班级、教学楼楼道以及大大小小的阅读角,“孩子们在任何一个场域,都可以第一时间拿到书。”

除了上述举措外,学校还把图书的采购权交给了家长。

陆琦说,家长也要思考每个班级的图书采购情况,以及需要进行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书的轮换,这一点也加强了对家长的引导。

“我们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家长成为阅读的思考者,而不仅仅是听取别人的意见。”陆琦说,不少家长后来主动反馈,他们在推荐书籍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读过,觉得适合孩子的,才会建议采购,“这些年,我们学校在构建不同层次的阅读推广者,包括学生荐书团、家长荐书团、教师荐书团等不同层面的推荐人。”

陆琦说,学校推出的阅读栏目“新城陪你读本书”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该栏目目前已经推出了200多期,点击量达到上百万。” 这档阅读栏目会把阅读和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结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过程等都会穿插在阅读互动中,“多种形式的载体,可以助力让孩子成为阅读、思考和实践的主体。”

通过这些调整,陆琦惊喜地发现,首先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其次阅读启发了孩子更多的思考;对家长而言,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陪伴方式。

陆琦表示,当下全市正在推进“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活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也将结合活动主题,推出“亲子共读”阅读分享专题,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己做主的必修课。

伴读之星:姚十一本名姚丽,鄞州人,青年作家,宁波新锐小说的创作中坚。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作品见于《文艺报》《山花》《青年文学》等报刊。

阅读媒介,不要局限于书本

“我的文学启蒙是在十二三岁时,当时就品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因为课业压力,直到大学毕业前夕,我才重新找回书写的快乐,中间足有十年的空当。”

在姚十一看来,对孩子而言,阅读经典是向更好的灵魂、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教育方法学习的一个途径,对家长来说,意义也是一样的。

“大家从书中收获的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如果不读书,我们与大猩猩有什么区别呢?”姚十一说。

她表示,很多孩子还是非常喜欢阅读的,阅读的方式也非常丰富,读绘本、有声阅读等等,也都算阅读。

“我看到身边有不少孩子,一拿起书,几乎就放不下来。”姚十一说,面对真正不太喜欢阅读的孩子,家长也可以进行陪伴和引导,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更多的介质,让其成为孩子的老师。有时候不一定是书本身,孩子们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描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习和阅读。此外,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游戏完成学习和阅读,还可以跟着父母一起阅读。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对家长来说,还是要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看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再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家长们肯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姚十一说。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水衫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这样爱上阅读的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6-13 07:06:05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小时候是怎么读书的?亲子共读,家长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陪孩子读经典”第二届“宁波伴读日”活动正在全市铺开,多位名家纷纷来甬交流座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伴读名家: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著书二十余载,她用《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三本书,与宋代伟大的灵魂共处。

母亲的从小陪伴,也成就了他们三人

“宁波的读书氛围非常好。阅读从孩子抓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崔铭是第二次来宁波,走访期间,她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书香气息。

“孩子是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崔铭表示,在小学、初中阶段多给孩子读一些经典,让他们爱上阅读,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在崔铭看来,陪孩子读经典,最重要的环节是父母与孩子共读。

崔铭之前写过《苏轼传》《欧阳修传》和《王安石传》。她研究发现,这三位伟大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位非常好的母亲,“在三人早年的读书生涯中,他们的母亲起到了特别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崔铭说,苏轼的母亲从小陪儿子(苏轼、苏辙)读史书,跟他们讲历史,直到苏轼12岁时,父亲才接棒,继续陪伴他读书,“可以说苏轼和苏辙成为文学大家,背后离不开从小陪伴共读的父母。”

王安石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王益在22岁时就考取了进士,其母亲也出自书香门第,很有见识和修养。“王安石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特别爱读书,也在22岁那年考取了进士。”

崔铭分享说,欧阳修是比较不幸的一位,他4岁丧父,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非常辛苦,一边要谋生,一边还要教育孩子,没有书就去借书给孩子读……”

“可以说,苏轼、欧阳修、王安石三人的阅读兴趣和爱好都是在10岁之前培养起来的,10岁之后他们已经非常自觉地去博览群书了。”崔铭总结说,对孩子而言,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

伴读名师:陆琦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部书记、宁波市名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学校图书馆取消后的变化……

“如何让孩子主动去阅读,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尝试的做法是取消了校园图书馆。”陆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取而代之的是把各类书籍分层分级,送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不强调让孩子到固定的场域和时间去阅读,是这个尝试的初衷。

“阅读应该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一件事。”陆琦说,多年前,学校刚开始这样推行的时候,也有家长表示担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是更多可喜的变化。

据介绍,学校图书馆取消后,所有的书籍被分散到了各个班级、教学楼楼道以及大大小小的阅读角,“孩子们在任何一个场域,都可以第一时间拿到书。”

除了上述举措外,学校还把图书的采购权交给了家长。

陆琦说,家长也要思考每个班级的图书采购情况,以及需要进行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书的轮换,这一点也加强了对家长的引导。

“我们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家长成为阅读的思考者,而不仅仅是听取别人的意见。”陆琦说,不少家长后来主动反馈,他们在推荐书籍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读过,觉得适合孩子的,才会建议采购,“这些年,我们学校在构建不同层次的阅读推广者,包括学生荐书团、家长荐书团、教师荐书团等不同层面的推荐人。”

陆琦说,学校推出的阅读栏目“新城陪你读本书”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该栏目目前已经推出了200多期,点击量达到上百万。” 这档阅读栏目会把阅读和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结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过程等都会穿插在阅读互动中,“多种形式的载体,可以助力让孩子成为阅读、思考和实践的主体。”

通过这些调整,陆琦惊喜地发现,首先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其次阅读启发了孩子更多的思考;对家长而言,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陪伴方式。

陆琦表示,当下全市正在推进“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活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也将结合活动主题,推出“亲子共读”阅读分享专题,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己做主的必修课。

伴读之星:姚十一本名姚丽,鄞州人,青年作家,宁波新锐小说的创作中坚。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作品见于《文艺报》《山花》《青年文学》等报刊。

阅读媒介,不要局限于书本

“我的文学启蒙是在十二三岁时,当时就品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因为课业压力,直到大学毕业前夕,我才重新找回书写的快乐,中间足有十年的空当。”

在姚十一看来,对孩子而言,阅读经典是向更好的灵魂、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教育方法学习的一个途径,对家长来说,意义也是一样的。

“大家从书中收获的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如果不读书,我们与大猩猩有什么区别呢?”姚十一说。

她表示,很多孩子还是非常喜欢阅读的,阅读的方式也非常丰富,读绘本、有声阅读等等,也都算阅读。

“我看到身边有不少孩子,一拿起书,几乎就放不下来。”姚十一说,面对真正不太喜欢阅读的孩子,家长也可以进行陪伴和引导,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更多的介质,让其成为孩子的老师。有时候不一定是书本身,孩子们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描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习和阅读。此外,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游戏完成学习和阅读,还可以跟着父母一起阅读。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对家长来说,还是要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看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再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家长们肯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姚十一说。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水衫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