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余姚
整治招投标领域顽疾 余姚大数据应用一键预警评审环节问题
2024-06-27 07:33:1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余姚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深入兰江街道谭家岭西路堰头地块居住用房项目施工现场开展监督。(赵红锏 摄)

“评审专家姚某某在对一工程项目进行评标时,未如实告知个人有关情况,出现了应回避未回避的情形……”日前,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余姚市纪委监委的注意。该市纪委监委随即组织力量开展核查,查明姚某某在评标时未申请回避的问题,及时消除影响,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理。

评审专家是评标环节“一决胜负”的关键。根据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余姚市纪委监委聚焦评审专家这易被忽视的主体,通过大数据画像,剑指“病态入库”的问题专家,有效纠治招投标领域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推动主管部门规范招投标专家库的管理,持续推动大数据监督“聚变”效应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

余姚市鹿亭乡纪委举行村民家里的“议廉会”,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蒋亚维 摄)

监督扫盲 聚焦一个关键主体

评审专家是一个容易受到忽略的群体,以往监督往往关注招投标的双方,较少关注评审专家。然而近年来一些评审专家受“围猎”,放弃原则底线,以“评标权”换“外财”,让评审专家这个群体逐步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视野。

“从各地查处的案例来看,个别评审专家已经成为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新主体。”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在开展深入调研后表示,“个别专家评标时存在打‘人情分’、漠视评标现场纪律、隐瞒个人信息等现象。”评审专家评标行为受招标人委托开展,行使的是公权力,是监察法的适用对象,也是招投标领域廉洁风险防范的重要主体之一。

此外,专家库自身也存在诸多管理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专家库“只进不退、多进少退”的机械管理机制,使部分有劣迹行为、超出年龄界限、知识更新缓慢、脱离专业岗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家长期留在库内。评标专家库动态调整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评标质量。

与此同时,专家库的管理运行中还存在专家抽取不合规、专业需求不匹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漏洞给招投标主体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增加了招投标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潜滋暗长的风险。

为此,该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的着力点,打造基层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用数据模型为评标专家勾勒出完整、全面、立体的画像,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甄别、动态预警。该市纪委监委以评标专家为切入点,倒查招投标各主体间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查找专家库管理使用的漏洞与短板,压实主体责任,构筑起“数据全面共享、评审全程跟踪、预警及时生成、整改迅速到位”的闭环生态。

余姚市纪委监委技术保障中心对基层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预警信息开展研判。(饶帆帆 摄)

精准画像 搭建一套数字模型

评审专家不具备评审资格、应回避未回避、评标打分具有倾向性……很难想象这些以往难以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碰撞实现了一键预警。

近期,预警发现某专家存在酒驾问题,行为恶劣,但现行的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施细则中无相关情形的处理条款,于是经研究,对其进行专家身份冻结处理,同时及时推进实施细则文件修订工作,增加相应情形的处罚条款。除此之外,存在刑事犯罪记录、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以及技能证书、工作经历、学历学位造假等情形的评审专家,在大数据面前也一一现出了“原形”。

为打破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壁垒”,余姚市纪委监委着力构建专家行权数据信息体系。一方面,多跨归集招投标主体行权数据,对接余姚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等单位归集了近三年1.2万多个、400万元以上项目的信息304.7万多条,同时衔接该市现行招投标系统“姚易招”业务数据接口,实现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数据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中实时可见;另一方面,拓展监督数据维度,对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系统、法院办案系统、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等预警所需的其他业务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比对,使得评标专家的画像更加有血有肉。

在此基础上,梳理招投标主体公权力运行轨迹,总结提炼监督规则,建设预警模型,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深挖权力事项背后的线索,探索出一条以专家画像为载体的有效监督路径,精准识别其中的廉政风险。

“我们围绕专家入库、抽取、打分、能力、退出全周期行权监督场景,重点针对关联回避问题、抽取过程合规性、专家评标履职异常等监督领域,搭建专家‘征聘’‘抽取’‘行权’‘能力’‘退出’五大监管子场景。”该市纪检监察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监督嵌入专家行使公权力的全过程,对专家规范开展评审工作和我们推动招投标过程优化都大有裨益。”余姚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相关负责人在了解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运行机制后坦言。据悉,自系统推广至宁波市运行以来,29个模型已产生红色预警信息512条。

制度重塑 提升一域管理水平

“自2023年4月新组建市本级专家库并应用以来,应使用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的镇级小额工程共计154项,其中应用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的有150项,应用率为97.4%……”发文通报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应用情况,已成为余姚市每个月的规定动作。

原来,此前该市纪检监察技术保障中心在对比了有关数据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根据要求,40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项目招投标由各区(县、市)、乡镇(街道)自行组织,但这些小额工程很少通过专家库抽取评审专家,这不仅影响专家库的应用和评标数据的归集,同时也暗藏更大的廉政风险。

于是,该市纪委监委进一步压实专家库管理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各乡镇(街道)100万元至400万元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标,建立了常态化监督、阶段性通报机制,并将有关情况列入了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一年来,专家库的应用率得到了稳步提升。

进一步规范评审专家履职和专家库管理,是招投标专家库大数据监督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据悉,该市纪委监委对预警信息进行梳理分析,针对高频问题推动源头治理,通过下发监督提醒函、召开协商会、约谈责任人员等形式,推动细化《宁波市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出台《余姚市小额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评审专家入库培训、考试和动态管理的相关细则,对涉及专家行为的敏感管理事项进行优化,着力切断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串通渠道,最大限度压缩评标专家“权力寻租”的空间,堵塞风险漏洞。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芦锦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整治招投标领域顽疾 余姚大数据应用一键预警评审环节问题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6-27 07:33:13

余姚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深入兰江街道谭家岭西路堰头地块居住用房项目施工现场开展监督。(赵红锏 摄)

“评审专家姚某某在对一工程项目进行评标时,未如实告知个人有关情况,出现了应回避未回避的情形……”日前,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余姚市纪委监委的注意。该市纪委监委随即组织力量开展核查,查明姚某某在评标时未申请回避的问题,及时消除影响,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理。

评审专家是评标环节“一决胜负”的关键。根据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余姚市纪委监委聚焦评审专家这易被忽视的主体,通过大数据画像,剑指“病态入库”的问题专家,有效纠治招投标领域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推动主管部门规范招投标专家库的管理,持续推动大数据监督“聚变”效应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

余姚市鹿亭乡纪委举行村民家里的“议廉会”,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蒋亚维 摄)

监督扫盲 聚焦一个关键主体

评审专家是一个容易受到忽略的群体,以往监督往往关注招投标的双方,较少关注评审专家。然而近年来一些评审专家受“围猎”,放弃原则底线,以“评标权”换“外财”,让评审专家这个群体逐步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视野。

“从各地查处的案例来看,个别评审专家已经成为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新主体。”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在开展深入调研后表示,“个别专家评标时存在打‘人情分’、漠视评标现场纪律、隐瞒个人信息等现象。”评审专家评标行为受招标人委托开展,行使的是公权力,是监察法的适用对象,也是招投标领域廉洁风险防范的重要主体之一。

此外,专家库自身也存在诸多管理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专家库“只进不退、多进少退”的机械管理机制,使部分有劣迹行为、超出年龄界限、知识更新缓慢、脱离专业岗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家长期留在库内。评标专家库动态调整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评标质量。

与此同时,专家库的管理运行中还存在专家抽取不合规、专业需求不匹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漏洞给招投标主体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增加了招投标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潜滋暗长的风险。

为此,该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的着力点,打造基层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用数据模型为评标专家勾勒出完整、全面、立体的画像,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甄别、动态预警。该市纪委监委以评标专家为切入点,倒查招投标各主体间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查找专家库管理使用的漏洞与短板,压实主体责任,构筑起“数据全面共享、评审全程跟踪、预警及时生成、整改迅速到位”的闭环生态。

余姚市纪委监委技术保障中心对基层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预警信息开展研判。(饶帆帆 摄)

精准画像 搭建一套数字模型

评审专家不具备评审资格、应回避未回避、评标打分具有倾向性……很难想象这些以往难以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碰撞实现了一键预警。

近期,预警发现某专家存在酒驾问题,行为恶劣,但现行的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施细则中无相关情形的处理条款,于是经研究,对其进行专家身份冻结处理,同时及时推进实施细则文件修订工作,增加相应情形的处罚条款。除此之外,存在刑事犯罪记录、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以及技能证书、工作经历、学历学位造假等情形的评审专家,在大数据面前也一一现出了“原形”。

为打破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壁垒”,余姚市纪委监委着力构建专家行权数据信息体系。一方面,多跨归集招投标主体行权数据,对接余姚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等单位归集了近三年1.2万多个、400万元以上项目的信息304.7万多条,同时衔接该市现行招投标系统“姚易招”业务数据接口,实现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数据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中实时可见;另一方面,拓展监督数据维度,对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系统、法院办案系统、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等预警所需的其他业务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比对,使得评标专家的画像更加有血有肉。

在此基础上,梳理招投标主体公权力运行轨迹,总结提炼监督规则,建设预警模型,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深挖权力事项背后的线索,探索出一条以专家画像为载体的有效监督路径,精准识别其中的廉政风险。

“我们围绕专家入库、抽取、打分、能力、退出全周期行权监督场景,重点针对关联回避问题、抽取过程合规性、专家评标履职异常等监督领域,搭建专家‘征聘’‘抽取’‘行权’‘能力’‘退出’五大监管子场景。”该市纪检监察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监督嵌入专家行使公权力的全过程,对专家规范开展评审工作和我们推动招投标过程优化都大有裨益。”余姚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相关负责人在了解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运行机制后坦言。据悉,自系统推广至宁波市运行以来,29个模型已产生红色预警信息512条。

制度重塑 提升一域管理水平

“自2023年4月新组建市本级专家库并应用以来,应使用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的镇级小额工程共计154项,其中应用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的有150项,应用率为97.4%……”发文通报小额工程评审专家库应用情况,已成为余姚市每个月的规定动作。

原来,此前该市纪检监察技术保障中心在对比了有关数据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根据要求,40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项目招投标由各区(县、市)、乡镇(街道)自行组织,但这些小额工程很少通过专家库抽取评审专家,这不仅影响专家库的应用和评标数据的归集,同时也暗藏更大的廉政风险。

于是,该市纪委监委进一步压实专家库管理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各乡镇(街道)100万元至400万元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标,建立了常态化监督、阶段性通报机制,并将有关情况列入了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一年来,专家库的应用率得到了稳步提升。

进一步规范评审专家履职和专家库管理,是招投标专家库大数据监督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据悉,该市纪委监委对预警信息进行梳理分析,针对高频问题推动源头治理,通过下发监督提醒函、召开协商会、约谈责任人员等形式,推动细化《宁波市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出台《余姚市小额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评审专家入库培训、考试和动态管理的相关细则,对涉及专家行为的敏感管理事项进行优化,着力切断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串通渠道,最大限度压缩评标专家“权力寻租”的空间,堵塞风险漏洞。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芦锦心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