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思政巴士开往屠呦呦旧居 带学生探秘中医药文化
2024-07-03 07:2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黄花蒿种植园旁,杨玲为小学生讲解。

6月30日上午,从奉化驶往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的思政巴士上,35名小学生齐声吟诵《伤寒论》中“千古第一药方”《桂枝汤》,开始了这场横跨奉化与宁波城区、持续6个多小时的移动思政课。

这场中医药文化之旅始于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落脚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中药实验室,文化宣讲与体验实操相结合,大学生与小学生联动。课程跨度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授课内容之丰富,给浙药大思政导师杨玲带来了挑战。

思政大课怎么才能有趣、有质、有品?青年导师杨玲拉了个“智囊团”,请来小学班主任、中药学院专任教师一起来磨课,设计了“喜羊羊和小侦探”的人物原型,构建“探秘中医药”的故事情节,把思政研学作为故事中的游戏场景,用“任务”驱动学生投入到神奇的中药文化探索中。

奉化学子乘思政巴士参观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屠呦呦旧居做“侦探”

“我是今天的思政课老师,我姓杨,同学们叫我喜羊羊老师……”

“是灰太狼里的喜羊羊吗?”“哇啊,喜羊羊老师好!”

思政巴士上,杨玲精心设计的开场白让同学们来了兴致。杨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小侦探”。

角色已定,故事开启。

“迪迦奥特曼的武器叫神光棒,孙悟空的武器叫金箍棒,我们屠呦呦的武器叫什么?”杨老师以“武器”为关键词,引导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打败疟疾”的武器是青蒿素。“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小侦探们,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屠呦呦旧居找到黄花蒿。”

杨玲又以“屠呦呦依中药古方提取青蒿素”引入药方。“小朋友们会背诗吗?其实,不少古代药方也是朗朗上口的诗歌。”杨玲以张仲景《伤寒论》“千古第一药方”汤头歌《桂枝汤》为例,发布第二个任务:“小侦探都有超强记忆力,看看谁先会背这首《桂枝汤》?”任务一发布,35名小侦探齐声吟诵汤头歌,思政巴士成了移动课堂,同学们且行且吟,浸润在中药文化中。

之后,“喜羊羊”老师拿出装有“青蒿”的宝盒让学生观察药材形态、闻气味,并发布第三个任务:“参观完屠呦呦旧居,告诉老师屠呦呦最喜欢什么地方?”

小侦探们带着任务参观屠呦呦旧居,犹如置身游戏场景,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认真了解屠呦呦生平事迹的过程。

奉化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用中药材装点蒲扇。

实验室里当“药师”

“屠呦呦最喜欢待在实验室,小侦探们想不想去中药实验室体验一下?”回程的思政巴士上,“喜羊羊”老师发布实验室任务:制作山楂蜜丸、中药香囊和蒲扇,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动手环节充满期待。

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中药实验室,同学们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炼蜜、捣粉、搅拌、搓丸。

“古人根据炼蜜生发的泡泡来确定蜂蜜熬炼得怎么样了。大家来看,蜂蜜熬成这种小小的鱼眼泡,就是嫩蜜。再熬一会,泡泡变大,变成牛眼泡就是老蜜。古人用动物眼睛来总结传授炼蜜经验,是不是很聪明?”中药学院专任教师一边炼蜜一边讲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炼蜜完成,加入山楂粉中,揉搓成团状,同学们变身“小药师”手搓蜜丸。一颗颗山楂丸从搓丸板上滚出,小侦探们品尝酸甜滋味,笑容荡漾在脸颊。

用药材装点蒲扇的过程,也是认识中药的过程。“我用的是桑枝、白果和苦杏仁。”“这个是菊花和荆芥花,这个是黄芪,绿色的是淡竹叶。”……完成蒲扇制作的同学们,都能认识一两种药材。

做中医药文化“宣讲员”

参观屠呦呦旧居、手搓山楂丸的移动思政课,大学生也参与其中深受教育。

他们在指导小学生动手实操,解答小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浙药大中药学院大二学生郎芹第一次去屠呦呦旧居,实地走访了解其生平事迹。“屠呦呦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让人钦佩。”郎芹说。

浙药大王梦圆同学指导小朋友做香囊,被小学生的问题逗乐了。“小学生对中药充满好奇,香囊为什么能驱蚊?中药粉有什么作用?中医药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小朋友的疑问也促使我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努力。”王梦圆说。

奉化区实验小学孙一同学感叹:“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无价之宝,非常珍贵。”魏羽萱同学说:“家乡宁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很骄傲!”吕曦小朋友在手搓山楂丸中认识到:“再小的事情想要做到技艺精湛都不容易,要加倍努力。”

“通过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我们希望小学生们能够喜欢中医药文化,能够关注中医药发展,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有朝一日能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浙药大中药学院党委书记谢奇说。

记者王冬晓 实习生吴瑜哲/文

记者张培坚/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思政巴士开往屠呦呦旧居 带学生探秘中医药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7-03 07:26:00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黄花蒿种植园旁,杨玲为小学生讲解。

6月30日上午,从奉化驶往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的思政巴士上,35名小学生齐声吟诵《伤寒论》中“千古第一药方”《桂枝汤》,开始了这场横跨奉化与宁波城区、持续6个多小时的移动思政课。

这场中医药文化之旅始于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落脚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中药实验室,文化宣讲与体验实操相结合,大学生与小学生联动。课程跨度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授课内容之丰富,给浙药大思政导师杨玲带来了挑战。

思政大课怎么才能有趣、有质、有品?青年导师杨玲拉了个“智囊团”,请来小学班主任、中药学院专任教师一起来磨课,设计了“喜羊羊和小侦探”的人物原型,构建“探秘中医药”的故事情节,把思政研学作为故事中的游戏场景,用“任务”驱动学生投入到神奇的中药文化探索中。

奉化学子乘思政巴士参观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屠呦呦旧居做“侦探”

“我是今天的思政课老师,我姓杨,同学们叫我喜羊羊老师……”

“是灰太狼里的喜羊羊吗?”“哇啊,喜羊羊老师好!”

思政巴士上,杨玲精心设计的开场白让同学们来了兴致。杨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小侦探”。

角色已定,故事开启。

“迪迦奥特曼的武器叫神光棒,孙悟空的武器叫金箍棒,我们屠呦呦的武器叫什么?”杨老师以“武器”为关键词,引导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打败疟疾”的武器是青蒿素。“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小侦探们,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屠呦呦旧居找到黄花蒿。”

杨玲又以“屠呦呦依中药古方提取青蒿素”引入药方。“小朋友们会背诗吗?其实,不少古代药方也是朗朗上口的诗歌。”杨玲以张仲景《伤寒论》“千古第一药方”汤头歌《桂枝汤》为例,发布第二个任务:“小侦探都有超强记忆力,看看谁先会背这首《桂枝汤》?”任务一发布,35名小侦探齐声吟诵汤头歌,思政巴士成了移动课堂,同学们且行且吟,浸润在中药文化中。

之后,“喜羊羊”老师拿出装有“青蒿”的宝盒让学生观察药材形态、闻气味,并发布第三个任务:“参观完屠呦呦旧居,告诉老师屠呦呦最喜欢什么地方?”

小侦探们带着任务参观屠呦呦旧居,犹如置身游戏场景,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认真了解屠呦呦生平事迹的过程。

奉化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用中药材装点蒲扇。

实验室里当“药师”

“屠呦呦最喜欢待在实验室,小侦探们想不想去中药实验室体验一下?”回程的思政巴士上,“喜羊羊”老师发布实验室任务:制作山楂蜜丸、中药香囊和蒲扇,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动手环节充满期待。

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中药实验室,同学们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炼蜜、捣粉、搅拌、搓丸。

“古人根据炼蜜生发的泡泡来确定蜂蜜熬炼得怎么样了。大家来看,蜂蜜熬成这种小小的鱼眼泡,就是嫩蜜。再熬一会,泡泡变大,变成牛眼泡就是老蜜。古人用动物眼睛来总结传授炼蜜经验,是不是很聪明?”中药学院专任教师一边炼蜜一边讲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炼蜜完成,加入山楂粉中,揉搓成团状,同学们变身“小药师”手搓蜜丸。一颗颗山楂丸从搓丸板上滚出,小侦探们品尝酸甜滋味,笑容荡漾在脸颊。

用药材装点蒲扇的过程,也是认识中药的过程。“我用的是桑枝、白果和苦杏仁。”“这个是菊花和荆芥花,这个是黄芪,绿色的是淡竹叶。”……完成蒲扇制作的同学们,都能认识一两种药材。

做中医药文化“宣讲员”

参观屠呦呦旧居、手搓山楂丸的移动思政课,大学生也参与其中深受教育。

他们在指导小学生动手实操,解答小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浙药大中药学院大二学生郎芹第一次去屠呦呦旧居,实地走访了解其生平事迹。“屠呦呦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让人钦佩。”郎芹说。

浙药大王梦圆同学指导小朋友做香囊,被小学生的问题逗乐了。“小学生对中药充满好奇,香囊为什么能驱蚊?中药粉有什么作用?中医药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小朋友的疑问也促使我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努力。”王梦圆说。

奉化区实验小学孙一同学感叹:“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无价之宝,非常珍贵。”魏羽萱同学说:“家乡宁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很骄傲!”吕曦小朋友在手搓山楂丸中认识到:“再小的事情想要做到技艺精湛都不容易,要加倍努力。”

“通过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我们希望小学生们能够喜欢中医药文化,能够关注中医药发展,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有朝一日能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浙药大中药学院党委书记谢奇说。

记者王冬晓 实习生吴瑜哲/文

记者张培坚/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