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作为乡土文化的瑰宝,村歌是村民的直抒胸臆,是村落的时代回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营造浓厚的爱国爱家氛围,深化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等建设,增强广大市民对家乡美、家乡好和强村富民路的认同感,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甬派客户端推出“人文乡村行·阿拉村歌唱起来”惠民活动,面向全市各乡村征集原创村歌,挖掘村歌背后的创作故事、乡土文化和悠悠乡愁,唱响宁波乡村“好声音”。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天舟 孙吉晶 见习记者 顾佳诚
“万华村里万花香,到处一片美丽的模样。绿树掩映青砖黛瓦,四季变幻绚烂的彩妆……”
今天上午,海曙区横街镇万华村文化礼堂内,村歌《万华村里万花香》正不停地单曲循环播放,村民们伴着灵动的旋律“一展歌喉”,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歌中所唱的“四季万花香”,是万华村已然实现的美丽蝶变;“勾起童年的怀想”,是万华村正打造的“妈妈儿时的家”品牌的真实写照……伴着村歌,一幅“新晋网红乡村”的新图景正在照进现实。
万华村一景。万华村供图。
村里来了大学生,阿拉村歌唱起来
在文化礼堂里,一堂特殊的村歌“教学课”正在进行:两位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正伴着旋律,逐字逐句地教几位“文艺骨干”唱村歌。
哪个词要轻唱,哪句话要升调,哪段旋律是高潮部分需要更有感情地唱……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一一为村民们解答。村民们一遍遍练习,将技巧融入演绎,通过自己的歌声唱出万华村的故事。
“‘万华村里万花香’这句词,村民们无人不晓,但要将整首村歌完整地唱下来,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村民袁开儿说,这次能邀请懂音乐的学生前来教唱,机会难得。“目前村里有几支文艺队伍,我们打算学会后教村民们一起传唱。”袁开儿说。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学生和记者一起参与采访。
虽是首次担任“教唱老师”,但学生周诗怡很快进入了角色。“能够教会村民唱村歌,也算是为艺术振兴乡村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吧。”她笑着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村歌带我领略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我也感受到村歌为乡村振兴所注入的强大动能。”
“这首村歌是8年前邀请专业音乐人创作的,但曲子只在大型活动中播放,民间的传唱度并不高。”万华村党总支书记朱剑君告诉记者,“如今村子发展日新月异,村民的幸福感逐步提升,大家的需求开始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转变。”
学生在教村民唱村歌。顾佳诚/摄
因此,他正着手打造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就有传唱村歌、组建一支村歌队。“村歌中的词仍符合时代潮流,是万华村乡村振兴的见证。”朱剑君说。
在万华村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1个自然村,生活着近1.8万人,如何让村民和谐共处是乡村治理的关键。
“村歌唱来朗朗上口,歌词又符合村民的生活实际,通过传唱村歌能够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正气的社会环境。”朱剑君说,“村歌唱出了村庄面貌的焕新,村歌传唱必定能提升村庄的精神内在。”
万华村定期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万华村供图
歌词中的“蓝图”正照进现实
眼下,万华村20余亩荷花盛放,村歌里“绿色大地上,荷花飘来夏日的清凉”的描述在眼前具象化了。连片的荷花几乎与人齐高,粉嫩的花瓣在夏风中摇曳,这里正成为城西新晋“网红打卡地”,一张张“夏日人像大片”在此诞生。
“万华村里万花香,正如村歌所唱,目前村里已种植白牡丹、萱草花、金丝皇菊等各类有实用价值的花卉近300亩。”朱剑君说,这既能实现四季有花开、可观赏,也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为村集体增收。
几乎与人齐高的荷花。沈天舟/摄
约10公里长的河道是万华村发展的“财富”。如何靠“水”而兴?围绕“美丽河湖”建设,一张“网红乡村”的建设蓝图在朱剑君的脑海里铺开。
目前,该村已建起4个游艇码头,11艘造型各异的无人驾驶游艇将在暑期采购到位,届时这片水域将诞生城西又一个极具特色的亲水项目。沿着河道而行,7座新打造的中式凉亭引人注目,“未来,我们还将建设4座凉亭、11个灯塔,打造出一条‘Country Walk’打卡线路。”朱剑君说,这些景观建筑的建设资金,均来自社会各界募集。
正在建设的“Y万华”人行桥。沈天舟/摄
漫步在村子的青砖黛瓦间,记者遇到了不少村民,他们心中那份属于“万华”的自信、自豪和幸福感溢于言表。“近几年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村民徐科达不由唱起刚学会的村歌,“万华村里万花香,到处一片美丽的模样……”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