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古渡新声潮起东南”为主题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展开,标志着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半个世纪以来,围绕河姆渡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河姆渡文化版图”持续扩大。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河姆渡遗址的考古成果转化、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贡献新的力量。
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河姆渡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
7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
祭祀、撵稻、制陶等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在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前被一一还原;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选段、舞蹈表演《远古欢歌》《光耀河姆渡》等节目依次上演……近日,一场以“古渡新声潮起东南”为主题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在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展开,标志着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河姆渡遗址距今有7000年至5300年历史。1973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现余姚市)河姆渡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文化遗存,从此“远古江南水乡”河姆渡遗址名扬天下,被认为是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里程碑。
位于河姆渡遗址核心区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张培坚/摄
半个世纪以来,围绕河姆渡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田螺山、傅家山、井头山等遗址被一一发掘。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推进,“河姆渡文化版图”持续扩大。
“这些都标志着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工作已逐步走向整体化、系统化,也汇聚成我们建设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自信和底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究员、田螺山和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说。
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市为河姆渡文化保护已投入数亿元。从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起,余姚市相继兴建了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区、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等一系列展示设施。
今年春节期间,经过两个月数字化改造提升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数字化改造升级后的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展出文物320件。借助数字技术,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探索与保护历程,被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农耕文明、干栏式建筑、墓葬、水井模型等展柜以及陶器矩阵的展陈经过艺术化处理和数字化还原,视效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活跃在宁绍平原一带的先民所创造的河姆渡文化风貌,成了当地热门的打卡地。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河姆渡遗址的考古成果转化、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贡献新的力量。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地处四明山与翠屏山之间的姚江谷地,包含山丘、平原、河流、沼泽、稻田、林地、古村落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周边动植物种类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据介绍,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项目,集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研学教育、旅游服务、绿色生态于一体,总用地面积约45.36公顷,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
“根据现有遗迹分布,启动区规划设计了‘文明的模样’‘来自远古的稻谷’‘自然的馈赠’‘河姆渡时代的生灵’‘七千年后的居民’等5个展示区。建成后,游客可在这里开启跨越7000年的时光之旅,划桨驾舟,撵稻制陶,沉浸式体验河姆渡先民的一天。”宁波河姆渡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定儿介绍。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