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从一颗“汤圆”开始…讲述社区全年龄段融合的甜蜜故事
2024-08-23 07:0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看!我的风筝做好了!”家住海曙区高桥镇君馨社区的曹钟轩小朋友举着风筝开心地说。8月20日上午,君馨社区“糖果公社”公益服务中心里,来自辖区单位的志愿者们教正值暑期的孩子们做风筝。这是自8月10日“糖果公社”正式注册成立以来,开办的第11场青少年活动,鼓励青少年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到社区收获快乐、结交朋友。

  “糖果公社”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其注册商标是一个圆滚滚白嫩嫩的宁波汤圆形象,正是君馨社区的品牌IP“幸福君”。在君馨社区,这颗由孩子们设计的“大汤圆”是明星般的存在。如今,社区以“幸福君”商标入股,创办“糖果公社”,为辖区的青少年链接更多社会资源。

孩子们正在做风筝。

  从文化认同开始

  儿童成了融入社区的“排头兵”

  君馨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员多、新宁波人多。2023年5月社区刚成立时,社工们就发现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邻里之间也因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君馨社区毗邻高桥镇中心小学,辖区有学龄儿童1400余名。到了寒暑假,社区便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链接资源开展活动。例如参观宁波的地标建筑、见识高桥的非遗技艺、品尝高桥特色米食糕点……后来,每次儿童活动的名额都需要家长准点蹲守“秒杀”。渐渐地,孩子们和社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高桥镇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社区积极鼓励、引导孩子们参与基层治理。去年年底,社区邀请孩子们帮助设计社区的品牌形象,在收集创意环节,小朋友依依的意见被采纳,宁波汤圆的拟人形象“幸福君”成为社区IP。该形象迅速被居民们接受,并于今年6月正式注册商标,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

  如今,在“糖果公社”的助力下,孩子们对“幸福君”的创新热情更足了。今年小学五年级的许晨曦同学指着一个立牌盲盒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我设计的图案,只要画出草图,说明设计理念,‘糖果公社’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帮我们制造出来。”

  许晨曦设计的是一颗顶着蘑菇帽子的汤圆,帽子上还点缀着星星,她说这是“星福菌”,谐音就是“幸福君”,这个设计很受社区里的小伙伴欢迎,销量可观。

  幸福君的系列产品还有很多,如电扇、鼠标垫、折叠伞等等,都受到居民们的喜爱。在扣除“糖果公社”的设计费用和制作成本后,所获收益纳入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建设、帮扶困难群体等。

君馨社区的品牌IP“幸福君”。

  广招合伙人

  家庭主妇迈出家门成了共富“先锋队”

  社区里的娃儿们有了“事业”,释放了全职妈妈们的时间。

  当天,居民张娜把儿子送到了活动现场做风筝,自己则进了旁边的“馨工坊”。社区对接了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这次企业方寄来了几万件产品零件,需要她们完成组装。

  领取一定数量的零件后,张娜熟练地组装了起来,“都是计件算钱,手速快的话,一个月可以赚1000多元。如果想做多点,还可以登记了带回家做。”张女士告诉记者。

  这次的数量比较多,企业那边也有时间规定,馨工坊里的20多位全职妈妈或退休人员们都拿到了不少的量。但是大家没什么压力,反而激情满满。“加工流程很简单,十几秒就能做完一个,趁着不用管孩子,想着能多做一件是一件。”刘女士笑道。她们一边做还一边唠嗑,彼此交换着“管娃秘籍”,时不时传出笑声,工作氛围无比和谐。

  “高桥附近有不少工厂,他们也时常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社区馨工坊不仅帮助我们的居民增收,也能帮助工厂解决难题,这是双赢。”君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佳琪介绍,自从推出“馨工坊”后,社区的家庭主妇、年纪较轻的随迁老人积极报名,注册在案的人数迅速增长,社区共富群里的人数已达到了60多人。

  除了对接企业,社区还召集公益合伙人,扩大“朋友圈”。与泰隆商业银行海曙支行、宁波轨道交通高桥站、慧思教育等10多家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签署了共建共治协议。如今,不仅孩子们的活动多,大人们的活动也丰富多彩了起来。舞蹈班、金融课堂、邻里集市等公益活动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邻里。

“老乡团”成员上门慰问老人。

  把困境转为优势

  老乡成了随迁老人的慰问“主力军”

  越来越多的年轻居民融入社区,社区也掌握了更多的“外地资源”。在一年前,外地居民听不懂宁波话、宁波社工听不懂居民的方言,曾是社区工作的一大难题。“现在,大多数方言我们都能找到老乡来翻译了!”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说。

  君馨社区的“老漂族”很多,他们从老家来到宁波帮助子女带孩子,但因为语言不通,很少出门社交,当子女上班、孙辈上学时,他们尤为寂寞。

  之前,社工、网格员上门排摸,能摸清底数却摸不清需求,交流的障碍一直阻挡着社区为老服务的进程。后来,社区就寻找相应的老乡一起上门。在“馨工坊”注册登记的刘英就是“老乡团”的其中一员。在一次上门慰问随迁老人的过程中,她与同样来自江西的90岁老人周赛群相谈甚欢。刘英告诉社区工作人员,老人觉得住在这里就医不方便,想去体检还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希望社区能帮助解决问题。

  之后,社区快速对接附近医院,一支由医护人员、社区网格员以及老乡组成的“共享儿女”服务队迅速成立,定期为社区的随迁老人上门体检。这也是“馨安君”随迁老人朋辈支持体系构建项目的服务内容之一。(宁波晚报记者王昱汀 通讯员朱佳莹 何玉雨琦 王明权 文/摄)

  专家点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高级社会工作师 李旭:

  如何回应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与故乡文化?君馨社区向我们展示出社区串联资源与创新服务的故事——通过引导社区儿童的融入参与,打造社区的服务品牌IP;引入社区合伙人理念,整合多方资源,促进社区创业,发展社区经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随迁老人的互助支持网格;依据社区特色与需求,整合社区资源,串联起辖区儿童、家庭主妇、随迁老人等社区发展主体,促进社区文化更新;把辖区资源劣势转化成社区治理优势,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君馨社区从一颗“汤圆”开始,推动社区全龄段融合,向我们展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社区发展民非企业,盘活企业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联动发展,加强社区动员体系建设,更新社区文化,有效地创新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一颗“汤圆”开始…讲述社区全年龄段融合的甜蜜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8-23 07:09:00

  “看!我的风筝做好了!”家住海曙区高桥镇君馨社区的曹钟轩小朋友举着风筝开心地说。8月20日上午,君馨社区“糖果公社”公益服务中心里,来自辖区单位的志愿者们教正值暑期的孩子们做风筝。这是自8月10日“糖果公社”正式注册成立以来,开办的第11场青少年活动,鼓励青少年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到社区收获快乐、结交朋友。

  “糖果公社”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其注册商标是一个圆滚滚白嫩嫩的宁波汤圆形象,正是君馨社区的品牌IP“幸福君”。在君馨社区,这颗由孩子们设计的“大汤圆”是明星般的存在。如今,社区以“幸福君”商标入股,创办“糖果公社”,为辖区的青少年链接更多社会资源。

孩子们正在做风筝。

  从文化认同开始

  儿童成了融入社区的“排头兵”

  君馨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员多、新宁波人多。2023年5月社区刚成立时,社工们就发现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邻里之间也因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君馨社区毗邻高桥镇中心小学,辖区有学龄儿童1400余名。到了寒暑假,社区便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链接资源开展活动。例如参观宁波的地标建筑、见识高桥的非遗技艺、品尝高桥特色米食糕点……后来,每次儿童活动的名额都需要家长准点蹲守“秒杀”。渐渐地,孩子们和社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高桥镇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社区积极鼓励、引导孩子们参与基层治理。去年年底,社区邀请孩子们帮助设计社区的品牌形象,在收集创意环节,小朋友依依的意见被采纳,宁波汤圆的拟人形象“幸福君”成为社区IP。该形象迅速被居民们接受,并于今年6月正式注册商标,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

  如今,在“糖果公社”的助力下,孩子们对“幸福君”的创新热情更足了。今年小学五年级的许晨曦同学指着一个立牌盲盒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我设计的图案,只要画出草图,说明设计理念,‘糖果公社’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帮我们制造出来。”

  许晨曦设计的是一颗顶着蘑菇帽子的汤圆,帽子上还点缀着星星,她说这是“星福菌”,谐音就是“幸福君”,这个设计很受社区里的小伙伴欢迎,销量可观。

  幸福君的系列产品还有很多,如电扇、鼠标垫、折叠伞等等,都受到居民们的喜爱。在扣除“糖果公社”的设计费用和制作成本后,所获收益纳入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建设、帮扶困难群体等。

君馨社区的品牌IP“幸福君”。

  广招合伙人

  家庭主妇迈出家门成了共富“先锋队”

  社区里的娃儿们有了“事业”,释放了全职妈妈们的时间。

  当天,居民张娜把儿子送到了活动现场做风筝,自己则进了旁边的“馨工坊”。社区对接了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这次企业方寄来了几万件产品零件,需要她们完成组装。

  领取一定数量的零件后,张娜熟练地组装了起来,“都是计件算钱,手速快的话,一个月可以赚1000多元。如果想做多点,还可以登记了带回家做。”张女士告诉记者。

  这次的数量比较多,企业那边也有时间规定,馨工坊里的20多位全职妈妈或退休人员们都拿到了不少的量。但是大家没什么压力,反而激情满满。“加工流程很简单,十几秒就能做完一个,趁着不用管孩子,想着能多做一件是一件。”刘女士笑道。她们一边做还一边唠嗑,彼此交换着“管娃秘籍”,时不时传出笑声,工作氛围无比和谐。

  “高桥附近有不少工厂,他们也时常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社区馨工坊不仅帮助我们的居民增收,也能帮助工厂解决难题,这是双赢。”君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佳琪介绍,自从推出“馨工坊”后,社区的家庭主妇、年纪较轻的随迁老人积极报名,注册在案的人数迅速增长,社区共富群里的人数已达到了60多人。

  除了对接企业,社区还召集公益合伙人,扩大“朋友圈”。与泰隆商业银行海曙支行、宁波轨道交通高桥站、慧思教育等10多家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签署了共建共治协议。如今,不仅孩子们的活动多,大人们的活动也丰富多彩了起来。舞蹈班、金融课堂、邻里集市等公益活动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邻里。

“老乡团”成员上门慰问老人。

  把困境转为优势

  老乡成了随迁老人的慰问“主力军”

  越来越多的年轻居民融入社区,社区也掌握了更多的“外地资源”。在一年前,外地居民听不懂宁波话、宁波社工听不懂居民的方言,曾是社区工作的一大难题。“现在,大多数方言我们都能找到老乡来翻译了!”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说。

  君馨社区的“老漂族”很多,他们从老家来到宁波帮助子女带孩子,但因为语言不通,很少出门社交,当子女上班、孙辈上学时,他们尤为寂寞。

  之前,社工、网格员上门排摸,能摸清底数却摸不清需求,交流的障碍一直阻挡着社区为老服务的进程。后来,社区就寻找相应的老乡一起上门。在“馨工坊”注册登记的刘英就是“老乡团”的其中一员。在一次上门慰问随迁老人的过程中,她与同样来自江西的90岁老人周赛群相谈甚欢。刘英告诉社区工作人员,老人觉得住在这里就医不方便,想去体检还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希望社区能帮助解决问题。

  之后,社区快速对接附近医院,一支由医护人员、社区网格员以及老乡组成的“共享儿女”服务队迅速成立,定期为社区的随迁老人上门体检。这也是“馨安君”随迁老人朋辈支持体系构建项目的服务内容之一。(宁波晚报记者王昱汀 通讯员朱佳莹 何玉雨琦 王明权 文/摄)

  专家点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高级社会工作师 李旭:

  如何回应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与故乡文化?君馨社区向我们展示出社区串联资源与创新服务的故事——通过引导社区儿童的融入参与,打造社区的服务品牌IP;引入社区合伙人理念,整合多方资源,促进社区创业,发展社区经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随迁老人的互助支持网格;依据社区特色与需求,整合社区资源,串联起辖区儿童、家庭主妇、随迁老人等社区发展主体,促进社区文化更新;把辖区资源劣势转化成社区治理优势,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君馨社区从一颗“汤圆”开始,推动社区全龄段融合,向我们展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社区发展民非企业,盘活企业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联动发展,加强社区动员体系建设,更新社区文化,有效地创新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