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顾嘉懿
75年前,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共有多少个宁波人?
此前统计数据为9个,分别是盛康年、林汉达、盛丕华、包达三、张絅伯、蒉延芳、刘良模、周信芳、卢于道。他们的相关事迹,曾在宁波博物院(宁波帮博物馆)2019年举办的《与祖国同行》特别展览中展出。(相关新闻:7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至少有9位宁波人在天安门城楼)
宁波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陈茹在专家谢振声协助下,查阅了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名单,发现另外还有严景耀、沙文汉、陈克寒、李时良4位宁波籍人士。
其中严景耀、沙文汉2位,可明确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陈克寒、李时良2位也曾参加开国大典,是否上城楼,尚没有明确史料依据。
如此,已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宁波籍贯人士至少有11位。他们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正式代表盛康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正式代表林汉达,中国民主促进会候补代表严景耀,华东解放区正式代表沙文汉,全国工商界正式代表盛丕华、包达三、张絅伯,上海各人民团体正式代表蒉延芳,宗教界民主人士正式代表刘良模,特别邀请人士卢于道、周信芳。
严景耀:与夫人雷洁琼一起参加开国大典
新发现4人中的严景耀(1905—1976)是宁波余姚低塘镇姆湖严家(今属余姚低塘街道)人。他是一位中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
严景耀资料图。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博物院(宁波帮博物馆)提供
1924年,严景耀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犯罪学、刑罚学,192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次年他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代表中国出席了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次国际监狱会议,并访问了苏、法、英等国。
1931年,他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主修犯罪学,3年后获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认识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的负责人徐永英和冀朝鼎,并与他们成为好友。在这两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严景耀白天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晚上上工人夜校,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文。
1935年,严景耀转入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在苏联从事中国问题的研究工作,考虑到中国社会犯罪问题以及犯罪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毅然回到了祖国,显示出20世纪30年代一名海外学子的拳拳报国之心。
归国后,他一度执教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这时,结识了与他相伴一生的雷洁琼。
严景耀、雷洁琼合影资料图。
抗日战争期间,严景耀利用自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提篮桥监狱助理典狱长的身份,营救多位爱国学生。兼任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他,还与赵朴初等人共同研究少年犯罪问题。
194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复社”,参与翻译《西行漫记》《资本论》《列宁选集》等书。同年7月5日,他与雷洁琼结婚。婚礼上,赵朴初赋诗祝贺:“参差两两好安排,嘉礼从今美例开。越粤人才夸璧合,前称周许(鲁迅和许广平)后严雷。”
1945年12月,严景耀与夫人雷洁琼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两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又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9月,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进代表合影。后排右一为严景耀,右三为雷洁琼。
沙文汉:匹夫自有兴亡责
沙文汉(1908—1964),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沙氏五杰”之一。
他是宁波鄞县沙村(今属宁波市鄞州区)人,曾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1925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宁波带头参加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爱国斗争。1926年回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成立村中共支部,任书记。1928年转移至上海。1929年7月赴苏联入莫斯科列宁学院深造,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5月回国赴上海,从事工会运动。
沙文汉资料图。
1937年担任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参加重建统一的上海党组织的准备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教育厅厅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200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沙文汉陈修良年谱》,记录了沙文汉“9-10月被推举为浙江省全国政协代表,从杭州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华东代表团陈毅为团长,沙文汉为副团长。”
《沙文汉陈修良年谱》封面。
该书还提及沙文汉曾作《一九四九十月一日天安门上》诗两首。
其一:“昨夜雁声惊客梦,今朝寒气逼征裳。少年廿载知华发,故国千秋喜晓光。万巷欢歌震碧落,满城赤旗耀明阳。匹夫自有兴亡责,羸鸟不辞效战场。”
其二:“巍峨金殿立若空,拓展红旗迎景风。日月重光临禹城,山河百战出辕童。普天同庆新中国,举世欢呼毛泽东。五十万人齐进处,满城锣鼓撼黄中。”
还有2位宁波籍人士也曾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据研究,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宁波籍人士还有2位,分别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正式代表陈克寒,与特别邀请人士李时良。
陈克寒(1917-1980),宁波慈溪慈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1917年7月出生于上海。
陈克寒资料图。
1934年,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福州、上海、重庆、西安做党的情报工作。1936年,陈克寒进入红色中华通讯社西安分社工作,次年到延安新华通讯社,参与创办了《解放》周刊,致力于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陈克寒被调到武汉,担任汉口《新华日报》特派员、《新华日报》驻华北特派记者。他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对边区的创建、民主政权建设、统ー战线的实践、农民运动的发展、妇女工作的开展、矿工游击队的斗争、边区财政贸易金融状况、新型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撰写了“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系列通讯,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抗日根据地的报道。
1943年秋天,他返回延安,进入新华社工作。1950年,年仅33岁的陈克寒被任命为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华社的发展做了大量与时俱进的工作,制定了很多沿用至今的制度。
1952年,35岁的他被调到文化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9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77年11月任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79年12月任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年病逝。
李时良(1894—1974),又名圣锡,宁波鄞县(今属宁波市鄞州区)人。1949年9月,他作为工人阶级代表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推为大会主席团89位成员之一。
李时良资料图。
李时良13岁时便做学徒,随父赴沪谋生。1924年进入海军部江南造船所铜工间做工。1927年,他在江南造船所发起组织工会,曾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江南造船所,李时良毅然离所。当年年底,他在斜桥中央旅馆设立所工会临时办事处,帮助失业工友暂渡难关。1945年8月,在中共帮助下,他所在的工会临时办事处,迫使所方答应抗战前在所工人全部复工。
1946年工会被迫解散,次年,李时良发动职工援助被裁工人,支持反裁员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后,又参加中共领导的护厂斗争,积极投入抢修工作。
1949年9月25日《文汇报》曾刊登《荣任人民政协特邀代表的造船老工人李时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会再好也没有了,大家一条心,都跟着毛主席走,将来一定有更好的成绩。”还说,江南造船所青年工人在护厂及复工中表现得很英勇。
《文汇报》相关报道。
李时良历任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