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医生为患者做腹部检查。
今年8月初,50多岁的张师傅到余姚三七市镇卫生院就诊,怀疑胆囊恶性病变。张师傅转诊到上级医院后,确诊胆囊癌。医院随即为他做了切除手术,可不幸的是,他还是没有熬过3个月时间。当初接诊他的三七市镇卫生院应霞主任医师追溯其病史发现,张师傅有多年的胆囊结石病史,曾多次诱发胆囊炎,可他对胆囊结石一直没有处理。
这是应医生碰到的第3个因胆囊结石诱发的胆囊癌病例。她提醒,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超过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倍,所以一旦查出胆囊结石,不管有无症状,最好尽早处理。
患胆囊结石10多年
却没当回事
应医生说,当时张师傅来的时候,自诉胃口差,上腹部肿胀隐痛半个多月。体格检查后,她本想查看他以前的体检情况,可最近两年他都没体检过,也没就诊记录。
其实,10多年前张师傅就已查出胆囊结石,但他说没啥特别症状,这些年就没怎么当回事。其间也曾出现过腹痛腹胀,但每次发作时吃点消炎药、输点液就没事了。曾有医生建议他切除胆囊,但因为工作太忙,又没啥特别的不舒服,他就一直拖着。可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持续了半个月时间,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持续加重。
凭着丰富的经验,应医生让张师傅抽血做了个化验,除了常规的检查,还增加了两个肿瘤指标。随后的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引起了胆囊炎,胆囊壁也明显增厚。
抽血化验的结果是炎症指标很高,在肿瘤指标没出来之前,应医生给张师傅进行了输液治疗。两天后,张师傅说胃口好了,复查时炎症指标略有下降,但并未回到正常范围。这时候,两个肿瘤指标也出来了,都很高。
结合张师傅多年的胆囊结石病史和B超检查结果,应医生建议他尽快转诊上级医院。
胆囊癌的死亡率很高
果不出所料。两天后,应医生就得到消息,张师傅确诊是胆囊癌,晚期。令人心痛的是,确诊后不到3个月,张师傅就走了。
应医生扼腕叹息,这是他近10年来碰到的第三例该疾病患者。两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伯腹部不舒服来看她的门诊。B超检查虽看不出明显异常,但跟正常人的胆囊壁相比略有增厚。她当时建议,还是再去大医院查查。果然,一查就是胆囊癌,中期。随后马上手术,接下来的化疗、放疗,让老人吃了不少苦头。
老人追悔莫及,他也有多年的胆囊结石,因为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也就没把那个结石当回事,哪里会想到,小小的结石会发展得那么严重。早知道的话,他就该听医生的话把胆囊切掉,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后果。
据介绍,胆囊癌的凶险程度,可能胰腺癌也比之不及。胆囊癌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胆囊癌病人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易发现,可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到晚期。胆囊癌常向肝脏、周围淋巴结转移,甚至侵犯胃肠道、胰腺等,难度大、整体治疗效果差,晚期胆囊癌病人通常活不到1年,故胆囊癌也被称为癌中之王。
发现这种高危因素
最好尽早切除胆囊
应医生介绍,胆囊癌的病因与胆囊结石等多因素有关。胆囊结石会继发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反复发炎后结石会越来越大,继发胆囊癌的几率会增加。2019年版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
鉴于胆囊结石这样的高危因素,门诊时遇到胆囊结石的患者,她都会提醒其及时切掉胆囊,但很多人都认为,又没什么症状,为什么要手术?还担心拿掉胆囊后会影响消化。
应医生说,其实这个是误区。胆囊切除后对生活质量影响并不大,消化功能也无特别大的影响,只要别吃太油腻的食物即可。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或者胆囊结石大于3厘米的,或者反复发生炎症的,属于高危,不管有没有症状,最好还是早点切除。
另外,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也是诱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还有,就是要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胆囊癌的风险因素,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宁波晚报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钟尚友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