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天一阁: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
2024-12-17 07:2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天一阁藏书。

四明大地,书香馥郁,文化底蕴深邃绵长。走进书香宁波,宛若翻开一本历史悠久的古籍,宁波天一阁在其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一页。

自建成伊始,“书不出阁”便如一道不可逾越的禁令,将天一阁的浩瀚藏书与外界的喧嚣繁华隔绝开来,犹如一位孤独的文化守护者,将无数珍贵典籍秘藏数百年。

时光流转,社会变迁,文化的交流与共享成为时代强音,天一阁,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在时代的呼唤下,踏上了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的蜕变之路。

这一蜕变,蕴含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坚守与突破的抉择,不仅改写了自身命运,更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促使我们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书不出阁”

天一阁,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在那个时代,书籍是极为珍贵的财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藏书,范钦和他的子孙后代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家规,比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等。

为了确保藏书的安全,族人还规定藏书阁的阁门和书橱门钥匙由家族分房掌管,只有各房同意,才能打开库门。同时,还有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等规矩。

天一阁还采取了一系列防火、防霉、防虫咬等保护书籍的措施。例如,族人会在书橱里放芸草防虫,在书橱底下放英石吸潮,同时规定晚上不能留在阁中看书,以免点灯引发火灾。

天一阁阁前还建有水池,经暗沟与院旁的月湖相通,以蓄水防火。

藏书楼为两层砖木结构,下层分为6间,在偏西一间设有楼梯,上层通为一厅,用书柜隔开,体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寓意以水制火,火不入阁。

这些严格的措施看似烦琐,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藏书。黄宗羲曾感叹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担起了文脉传承的重担,让千百年积蓄而来的珍本得以绵延至今。

登阁、献书

从一座寂寂无名的私家藏书楼,到名扬天下的南国书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偶然”的因缘际会,都成了一个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明亡后,大学者黄宗羲着手整理明代文献,编《明文案》,为此,他四处求访遗籍,并向范氏后人提出想登楼读书的请求。范氏子孙认可黄宗羲的学识和气节,以及他“国可灭,史不可灭”的信念,所以他们交出了自己珍藏严守着的钥匙。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在范氏子孙陪同下破例登楼,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烟波四面阁玲珑,第一登临是太冲。”黄宗羲登阁,不仅为天下读书爱书人开启了一扇门,更是天一阁向学者开放的一个标志。

消息传开后,众多学者和藏书家纷纷“买舟欲访甬句东”。但天一阁也只是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里,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万斯同、朱彝尊、全祖望、钱大昕等学者就登阁读过书,抄过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为诏修《四库全书》向民间藏书家征书,特别指出浙江范氏天一阁为征书的重点。彼时的范氏族长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传统,奉诏进呈范钦集毕生精力尽心搜求的古籍善本。范懋柱共进呈各类珍本638种,被《四库丛书总目》著录有473种,为天下藏书者第一。

后来,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宗七阁,也是仿照天一阁的样式建造的。这番献书之举,意义重大,将束之高阁的珍宝端出,让天一阁的藏书真正为世人所知,也让天一阁的名字传播更为久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右二)造访天一阁。

“阁闻天下”

从私藏到公藏,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博物馆,渐渐地,天一阁早已超出了范氏一家一族的概念,而成为宁波乃至全国共同守护的文明宝库。

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院围绕藏书文化开展研学、展览、体验等多项活动,并进行多向互动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管齐下,探索以书香文化为着力点的国际人文交流新模式,提升国际化文化软实力。

2016年,天一阁馆藏11种珍贵古籍首次走出国门,现身韩国“新安海底文化发掘40周年纪念”展览,天一阁的藏品在这次世界级的展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年“天一阁论坛”开办,迄今共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专家学者来甬,就古籍、文学、古建、文保等主题开展研讨,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2018年,天一阁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范钦的卡通形象“阁主大大”与熊本熊、阿童木、变形金刚等国际文化品牌同台……

新时代,在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中需要更多传播形式,天一阁正在探索国际交流新模式,向世界发出属于宁波天一阁的“声音”。

“Tianyi Talk”是近年创新推出的国际书香文化对话节目,已经分别连线英国牛津大学包德连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专家学者,共话东西方藏书文化。

2023年,天一阁还创新推出了10期“四海书香·海外街采”系列短视频,带领观众“行走”在米兰、佛罗伦萨等10座海外城市之间,感受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近年来,还有不少大咖“打卡”天一阁,通过他们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一古老藏书楼。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造访天一阁,留下了“震撼!美丽!精妙”的赞叹。今年3月,伴随“机遇中国·滨海宁波”大型外媒参访活动,外国友人走进天一阁,将天一书香带回故乡。

“书不出阁”是范家祖训,而“阁闻天下”则是今天的天一阁人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以藏书文化为切口,天一阁努力让自己变得“国际范”,努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让馥郁书香飘至远方。

记者郑倩雯 谢舒奕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天一阁: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12-17 07:23:00

天一阁藏书。

四明大地,书香馥郁,文化底蕴深邃绵长。走进书香宁波,宛若翻开一本历史悠久的古籍,宁波天一阁在其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一页。

自建成伊始,“书不出阁”便如一道不可逾越的禁令,将天一阁的浩瀚藏书与外界的喧嚣繁华隔绝开来,犹如一位孤独的文化守护者,将无数珍贵典籍秘藏数百年。

时光流转,社会变迁,文化的交流与共享成为时代强音,天一阁,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在时代的呼唤下,踏上了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的蜕变之路。

这一蜕变,蕴含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坚守与突破的抉择,不仅改写了自身命运,更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促使我们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书不出阁”

天一阁,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在那个时代,书籍是极为珍贵的财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藏书,范钦和他的子孙后代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家规,比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等。

为了确保藏书的安全,族人还规定藏书阁的阁门和书橱门钥匙由家族分房掌管,只有各房同意,才能打开库门。同时,还有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等规矩。

天一阁还采取了一系列防火、防霉、防虫咬等保护书籍的措施。例如,族人会在书橱里放芸草防虫,在书橱底下放英石吸潮,同时规定晚上不能留在阁中看书,以免点灯引发火灾。

天一阁阁前还建有水池,经暗沟与院旁的月湖相通,以蓄水防火。

藏书楼为两层砖木结构,下层分为6间,在偏西一间设有楼梯,上层通为一厅,用书柜隔开,体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寓意以水制火,火不入阁。

这些严格的措施看似烦琐,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藏书。黄宗羲曾感叹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担起了文脉传承的重担,让千百年积蓄而来的珍本得以绵延至今。

登阁、献书

从一座寂寂无名的私家藏书楼,到名扬天下的南国书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偶然”的因缘际会,都成了一个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明亡后,大学者黄宗羲着手整理明代文献,编《明文案》,为此,他四处求访遗籍,并向范氏后人提出想登楼读书的请求。范氏子孙认可黄宗羲的学识和气节,以及他“国可灭,史不可灭”的信念,所以他们交出了自己珍藏严守着的钥匙。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在范氏子孙陪同下破例登楼,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烟波四面阁玲珑,第一登临是太冲。”黄宗羲登阁,不仅为天下读书爱书人开启了一扇门,更是天一阁向学者开放的一个标志。

消息传开后,众多学者和藏书家纷纷“买舟欲访甬句东”。但天一阁也只是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里,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万斯同、朱彝尊、全祖望、钱大昕等学者就登阁读过书,抄过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为诏修《四库全书》向民间藏书家征书,特别指出浙江范氏天一阁为征书的重点。彼时的范氏族长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传统,奉诏进呈范钦集毕生精力尽心搜求的古籍善本。范懋柱共进呈各类珍本638种,被《四库丛书总目》著录有473种,为天下藏书者第一。

后来,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宗七阁,也是仿照天一阁的样式建造的。这番献书之举,意义重大,将束之高阁的珍宝端出,让天一阁的藏书真正为世人所知,也让天一阁的名字传播更为久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右二)造访天一阁。

“阁闻天下”

从私藏到公藏,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博物馆,渐渐地,天一阁早已超出了范氏一家一族的概念,而成为宁波乃至全国共同守护的文明宝库。

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院围绕藏书文化开展研学、展览、体验等多项活动,并进行多向互动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管齐下,探索以书香文化为着力点的国际人文交流新模式,提升国际化文化软实力。

2016年,天一阁馆藏11种珍贵古籍首次走出国门,现身韩国“新安海底文化发掘40周年纪念”展览,天一阁的藏品在这次世界级的展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年“天一阁论坛”开办,迄今共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专家学者来甬,就古籍、文学、古建、文保等主题开展研讨,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2018年,天一阁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范钦的卡通形象“阁主大大”与熊本熊、阿童木、变形金刚等国际文化品牌同台……

新时代,在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中需要更多传播形式,天一阁正在探索国际交流新模式,向世界发出属于宁波天一阁的“声音”。

“Tianyi Talk”是近年创新推出的国际书香文化对话节目,已经分别连线英国牛津大学包德连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专家学者,共话东西方藏书文化。

2023年,天一阁还创新推出了10期“四海书香·海外街采”系列短视频,带领观众“行走”在米兰、佛罗伦萨等10座海外城市之间,感受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近年来,还有不少大咖“打卡”天一阁,通过他们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一古老藏书楼。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造访天一阁,留下了“震撼!美丽!精妙”的赞叹。今年3月,伴随“机遇中国·滨海宁波”大型外媒参访活动,外国友人走进天一阁,将天一书香带回故乡。

“书不出阁”是范家祖训,而“阁闻天下”则是今天的天一阁人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以藏书文化为切口,天一阁努力让自己变得“国际范”,努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让馥郁书香飘至远方。

记者郑倩雯 谢舒奕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