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拼对完成,具有修复可能的陶豆。
这是一个有“魔法”的过程——
先在一堆碎陶片里“合并同类项”,找出具备修复条件的,再对残缺部分进行石膏填补;其貌不扬的残片经巧手串缀在一起,又变成一件完整器;如果它的文化特征比较典型,还有机会进博物馆展示。
从残损的各部位残片、拼对好的大半器身,到修复完整的展品,如果一块陶片在出土后能完成身份的“三级跳”,那它一定是“重生”之幸运儿。
毕竟,它们中的大部分,还是“注孤生”。
文物出土后“命运”如何?
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奉化张家遗址已经完成了发掘现场的全部工作。
事实证明,张家遗址只是奉化江流域的一个小型遗址,含房址一座、生活遗迹多处,出土石器稍多,陶器较少。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丁风雅根据有限的遗迹遗物判断,这可能是一处石器加工作坊,“里面发现了一个石纺轮的制作坯料,还挺少见”。
石纺轮坯料。
在考古人的日常中,发现“大”遗址是偶然事件,与“小”遗址打交道才是寻常。每一小点推进性的结论,也都是通过“小”发现的不断积累,方能谨慎得出。
完成田野发掘,只是整个考古工作的第一步,后续大量的时间,相关工作将从室外转向室内,即进行出土器物的统计、拼对、修复、绘图、摄影、描述、建档与简报报告编写等工作。
记者走进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设在奉化的“临时仓库”,发现房间里的场面超出想象。大量的陶片用编织袋或整理箱装着,按层位、出土单位标识;待修复的、纹饰精美的,能获得用塑封袋独立包装、拥有单独“身份证”的待遇;修复好的、偏完整器的则有机会“上架”,按层位、时代摆好,获得有限的初步展示空间。
好几个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都在一个库房里收存,平时的整理工作需极细心。
分类、拼对与修复
“平时大家在博物馆看到的器物,一般都是比较精美的完整器,但它们刚出土的时候,可能也是像这样的碎片。”
说话间,丁风雅拿出一只编织袋,从里面取出几十块残碎的陶片,快速筛选起来,差不多颜色质地的被归到一起,红色的夹砂陶、灰色的泥质陶、偏黑色的夹炭陶,泥质陶里还分灰色、红色、灰黄色,有些是鼎足,有些是口沿,有些是器耳,有些是腹片……根据记者初步感知,这种分辨与归类能力纯属熟能生巧。
丁风雅在给陶片分类。
“陶质、陶色、厚薄相近的放在一起。”转眼间,丁风雅便把几块表面烧黑的夹砂陶捏在手中,组成一个陶鼎的口沿部位。
“拼对”是文物修复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把一件文物的所有残片找齐不太可能,能拼出口沿、器身、器底的一部分,从口到底能拼起来一部分就属上佳,被认为有修复的必要和可能。
陶器的修复,一般指用石膏“补残”,把碎陶片拼成的陶器残部复原成一个完整器。在张家遗址帮忙的老师傅董德淮是个中好手,只需一罐树脂、一袋石膏粉、一只碗、一个勺子、几把刀片、几张磨砂纸,便可展开修复。
董德淮坐在桌前解释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我们要先用树脂打样做模具,把模具扣在需要修复的位置,往里面灌石膏。”石膏的制作很是讲究,要先搅成“糊糊”状,不能有气泡,再往缺口处灌;等石膏半凝固,按照器身弧度、厚薄,刮掉多余的部分,用砂纸打磨,“关键是要让人看清残片与修复处的接口,不能搅乱历史信息,整个修复过程得是可逆的……”
被拼对出来的陶片。
什么样的文物能进博物馆?
陶器的拼对修复,是室内整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丁风雅表示,单看残片,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分辨器型、器类、时代等,把它们挑出来后拼对到一起,样子就有了。
“我们可以通过拼对,了解一件器物的名称、尺寸、器型特征,从而记录信息、判断它是‘鼓腹’还是‘折沿’,了解它们的器型特征,为断代提供依据。”
深埋地下,历经几千年光阴,有朝一日重见天日,并找到“同类”,获得全新的生命,对一件陶器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事。要知道大量的残片,并没有这样的荣幸,能找到邻近位置的,已属侥幸。
丁风雅指着一些大略完成初步拼对的口沿器身、带纹饰的标本说:“像这些,虽然不能完整复原,但也有意义,对我们了解遗存的文化性质、所属年代和古人的审美习惯、制作工艺以及复原生活场景,有一定帮助。”
在拼对修复步骤完成后,工作人员还会做测量、绘图、建档,对重要器物进行三维建模,断代定年,编写简报,最后,相关文物才会根据规定,办理完必要的手续后,移交博物馆。
至于什么样的文物有机会进馆,是不是足够“好看”就可以,则有另有讲究。
“主要还是看文物有没有研究和展示价值,比如说我们近年在宁波地区的考古,发现过一些马桥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器物,是宁波史前文化序列中发现比较稀缺的,虽然保存状况一般,但将来也有机会进入博物馆展示。”丁风雅补充说。
初步修复完成的一件陶盆。
奉化江流域的考古调查还将继续
奉化江流域的先秦遗址考古工作,自2017年以来,新发现近40处先秦遗址,其中8处已完成发掘。丁风雅说,2025年,这一课题还将继续。
如果说前两年的发掘主要集中在奉化江上游的剡江、北面的鄞江两岸,那么2025年,工作将向东南,即奉化江支流县江和东江的流域转移。
“根据目前的调查,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总体来说保存情况还是不错的,文化序列从河姆渡文化早期到良渚文化时期、钱山漾文化时期,晚商到西周、东周时段都有遗存保留,对我们认识宁波地区先秦文化序列、聚落变迁、人群扩散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推动宁波地区文明探源,了解地区文明进程的发展情况。”丁风雅说,相关田野考古工作全部完成后,将对出土遗存相关信息做汇总梳理、整理研究,结合科技考古展开多学科研究,并及时对外公布研究结果。
记者顾嘉懿 /文 潘苗 /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