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宿“东山禄房”外景。(陈章升 毛豪力 摄)
“抱歉,这个周日我们这里的‘家庭房’已经全部被预订了,您可以打电话到附近几家民宿问问。”
连日来,奉化区溪口镇东山村民宿“东山禄房”负责人董凤洁接到不少订房电话。春节假期以来,当地民宿人气指数直线攀升,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热场景。
“这里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最近打电话来订房间的客人很多。”13日上午,董凤洁指了指桌上的订房记录本说。
东山村是奉化小有名气的“民宿村”,也是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
“近年来,我们培育民宿产业集群,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佩伦介绍,该村现有8家精品民宿、1家咖啡馆、1家农家乐。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88万元。
盘活“沉睡”资源,“掘金”民宿经济
东山村因位于雪窦山东侧的山上而得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我们能不能建民宿、引客流?”徐佩伦回忆,2019年,一些村民提出发展民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东山村依山势而建,平地资源紧张,唯一的办法就是‘唤醒’闲置农房,将它们改建成民宿。”徐佩伦说,发展路径明确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周边“民宿村”参观考察。
村民汪苏君说,考察回来后,就有15户农户同意征地,用于村庄景观节点打造,闲置农房也逐渐被盘活。
彼时,在上海工作的徐小风来到奉化考察,打算在溪口开一家民宿。
“我的外婆是东山村人。”徐小风说,“当时,有个邻居要出租老房子,我和同学就租下了它。此后,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打造民宿‘花庭·东山上’。”
2020年国庆假期,“花庭·东山上”开门迎客。这家民宿共有10间客房,还有咖啡厅、泳池、花园。
“民宿开业后很快‘火出圈’,客流量节节攀升,2022年被评为浙江省金宿级民宿。”看着墙上的“金字招牌”,徐小风对民宿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农文旅融合,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花庭·东山上”生意红火,带动许多年轻人到东山村建民宿,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2021年,“80后”村民徐娜辞去幼师工作后返乡,投入500万元将一座东山村老宅改建为精品民宿;当了10年导游的“90后”村民江杉珊也回到村里,将自家与叔伯家的老房子合起来建民宿。
“村里8家精品民宿共有50个房间、65个床位,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村干部冯成达介绍,当地村民还将闲置农房打造成“短租房”“长租房”,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东山村实施亮化工程、道路拓宽与硬化工程,建设露营基地。去年,村里还完成游步道环线和停车场建设,串联起村内外的旅游资源。”民宿“贰十九号”负责人徐娜告诉记者。
如今,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东山村徐徐展开。
1个月前,东山村与来自云南的运营团队签订乡村CEO运营管理协议,推动“雪窦山民宿聚集区”乡村IP建设,打造“宿集、食集、行集、物集、艺集”五大业态集群,构建“景区+村集体+群众+公司”运营体系。
未来3年,双方将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村庄闲置资源,鼓励支持新农人创业,加快打造东山村民宿产业集群。同时,依托东山村现有资源,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我们鼓励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实现增收,加快引进新业态。”徐佩伦介绍,今年,东山村将推出乡村音乐节、创意伴手礼,将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把农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邬怡灵 江怿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