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黎明正在工作。(沈孙晖罗梦圆摄)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朱 涵王梦阳
一辆电动小三轮载着各类生活用品,缓缓停在镇海招宝山街道苗圃路2号居民楼下。码放整齐的成人纸尿裤、鲜甜可口的水果……这批物资是66岁的夏黎明专门为社区残疾人刘师傅准备的。“刘师傅高位截瘫,如厕不便,我搜集了一批纸尿裤给他送去。”昨天一早,夏黎明提着物资,敲响了刘师傅的家门。
一进门,夏黎明便熟门熟路地为刘师傅洗水果,两人不时聊着家常,小小的房间里暖意融融。“起初我很抗拒接触陌生人,夏师傅天天来,还以他的经历鼓励我乐观自强。”刘师傅告诉记者,两人的交流消除了他的心理障碍,也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我们一起说说笑笑,日子变得开心有趣。而且,我们年龄相仿,就像亲兄弟一样!”
据悉,夏黎明因幼时患小儿麻痹,双腿落下终身残疾,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06年,待业在家的他偶然看到镇海区残联招聘社区残疾人专干,不禁点燃了他内心的希望。经过层层选拔,夏黎明成功入职“家门口”的胜利路社区,成为镇海区首批残疾人专干之一。
但这份工作并不容易。望着内心封闭、不愿意与外界沟通的“邻居”,夏黎明抱着满腔热忱迎难而上,做起了残疾人的知心人。
每天一大早,夏黎明便驾驶电动小三轮,穿梭在社区。或上门陪聊、送去应季蔬果,或带上春日里的软糯汤圆、冬日里的腊八粥……不论酷暑寒冬、逢年过节,他坚持走访辖区残疾人家庭,19年来从未间断。谁家轮椅、拐杖坏了,谁家有生活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里,第一时间向社区和区残联反映。
除了刘师傅外,被夏黎明时时记挂在心的残疾人还有百余人。“张师傅最近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王师傅的残疾车有些不牢固,看看能不能申报换一辆;吴师傅的住院发票要帮忙报销……”夏黎明的电脑中有一个每日更新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着每个社区在籍残疾人的近况与需求。每天上班前,他会仔细翻看,“我年纪大了,怕记不住事,还是记录下来最安心”。
夏黎明还是社区残疾人眼中的贴心“顾问”。工作之余,他深入研究各类残疾人保障政策,耐心解答居民关于补贴申请、医疗救助、康复服务等方面的疑问,协助他们理清流程、填写申请表、递交资料、办理手续。
“每一项政策、每一笔补贴,都是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不能因为我的疏忽而‘迟到’。我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大家及时得到帮助。”为此,夏黎明时刻盯紧各项流程,确保大伙能顺利获得所需的保障和服务。
虽身残,但心有大爱。“社会各界这么关心我们残疾人,我有了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就要为社会做点事。”夏黎明说,只要干得动,他就要为残疾人带去温暖。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