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创未来社区“有水平”编织社活动现场。
当潮玩盲盒遇上传统编织,当闲置空间变身编织剧场,当编织技能化作邻里共享的纽带,银发巧手带来别样的治愈温情。在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未来社区,有个“有水平”编织社,一群平均年龄61岁的“编织达人”以毛线为媒,串联起社区互助共享的新网络。
将潮玩解压盲盒改造升级
“以前总觉得手艺过时了,没想到现在年轻人抢着要!”64岁的李秀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编织如此受欢迎。
海创社区“有水平”编织社成立于2023年,由居民沈燕芬自发组建。编织社成员都是海创社区的居民,这群平均年龄61岁的阿姨,平常就爱接触一些新事物,除了毛线玉米、毛线白菜,给棉花娃娃做衣服也不在话下。
最近,“有水平”编织社将潮玩解压盲盒改造升级,解压治愈盲盒中随机放置一件社团成员亲手编织的围巾、帽子、果形摆件等小物件,并附上手写的幽默祝福卡,如“只要我吃得够圆,就没人能把我看扁”“逆风如解意,多赚人民币”等,供社区居民兑换。
2月19日,第一批“银发编织盲盒”在海创社区数字化小程序“乐居海创”正式上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喜爱。“乐居海创”小程序是海创未来社区一种基于奖励积分的邻里互助智慧运营平台,可基于社区生活场景,提供精准服务匹配居民生活需求。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然后用积分来换取社区提供的服务或参与社区治理。
“这个有意思,祝我不加班!”35岁的王女士经常在“乐居海创”上报名参加社区活动,她花了600积分兑了一个盲盒,收获了一根毛线玉米和“不加班”的祝福。今年刚6岁的小朋友替奶奶抽到了一朵粉色小花和一句深刻的话语:“别赶路,去感受路。”如今,首批治愈盲盒共推出44件,已全部兑换完毕。“盲盒的创意是从年轻人那里学的,咱们要与时俱进。”沈燕芬说。
海创未来社区运营方负责人袁珍珍介绍,潮玩盲盒银发版的创新举措,是将“解压经济”等社会议题融入传统手艺,用年轻人更易接受的“盲盒”来降低沟通门槛,推动社区居民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助。

海创未来社区“有水平”编织社编织的解压盲盒展示。
编织技能转为“社区货币”
居民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编织盲盒,编织阿姨们也可以通过编织来积分,提高获得感。
“我这‘老手艺’还能赚‘工资’呢!”59岁的孙荷君展示着她的“乐居海创”小程序积分,她已经累计编织服务30小时,获得4500积分。
据悉,海创未来社区推出的“时间银行”编织版,居民可委托编织社成员代织围巾、修复旧毛衣等,1小时编织服务=150积分,积分可换取日用小商品、特色社区活动体验等资源。
“时间银行编织版”让社区互助看得见、摸得着。截至目前,海创未来社区“有水平”编织社累计编织服务450余小时,积分兑换物品80余次。
依托海创未来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运营方还将社区内原本闲置的展格、墙面改造成为新的“编织人生剧场”:有社团阿姨的形象照及编织宣言,有颜色鲜艳的各式摆件,有计划捐给养老院高龄老人的毛衣和围巾……
每周四上午的“编织开放日”,编织社成员会聚集在一起,边唠家常边进行编织技艺探讨,吸引了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有水平”编织社。目前编织社已由最开始的10人,新增至16人。
“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待开发的富矿。我们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各项能力,以柔性编织手艺切入到社区治理环节,从而带动社区居民共治共享,用一针一线释放‘小团体’的‘大能量’。”海创未来社区书记徐波平说。
宁波晚报记者王悦宁通讯员吴佳怡潘楹周艺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