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人数占全球42.5%。肝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严重影响了治疗的宝贵时间及该病预后。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与周俭教授领衔研发的肝癌早筛新技术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落地,仅需采集0.2毫升血浆,就能够提前1年至1年半时间发现肝癌,有效实现早诊早治,推动防治关口前移,显著提高肝癌五年生存率。
据了解,现有主要筛查手段是超声检查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其检出率仅为50%。为了在早期发现肝癌,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历经9年攻关,锁定血液中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纹”。依托该成果研发的肝癌miRNA7TM诊断试剂盒,仅需采集0.2毫升血浆即可实现肝癌早期筛查,诊断准确率超过80%。
2023年,依托宁波市医疗卫生高端团队重大攻坚项目(第一层次),宁波市第二医院柔性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樊嘉院士团队。为了让宁波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国际团队的专业诊疗,自2024年起,院士团队在宁波二院开设门诊。此次将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检测新技术引入宁波,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这项技术不仅能实现肝癌早筛早诊,还可动态监测肝癌治疗效果,及时预警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发生,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宁波二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主任魏云巍介绍。
研究表明,基于这项新技术的精准医学干预,能够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至70%以上,而当前中国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4%。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为广泛使用了该项技术,近5年-7年来,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已达68%。中山医院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今,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检测技术已作为肝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海、杭州等地医疗机构开展应用。
存在乙肝和(或)丙肝感染、酒精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术后、有肝癌家族史等肝癌高发人群,可以到宁波二院肝胆胰外科、肝病科、体检中心等相关科室就诊,预约该项检测。此项检测也适用于需要体检的健康人群。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俞俊妍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