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破局“蓝色荒漠” 他们把“菜园”搬上了远洋船
2025-03-31 22:1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施文 尹幸芷 实习生 陆锦骏 通讯员 叶健

“在这占地仅半平方米的实验舱内,只需定期补水,便能通过一键智能化操作,实现月产近30斤金玉兰菜的供给,解决远洋船舶的‘吃菜难题’。”

今天,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水手食舱”迎来了今年首批水培金玉兰菜丰收,这也是第五代“水手食舱”升级后的首次成果验收

“水手食舱”收获的头茬金玉兰菜

区别于传统的“植物工厂”,“水手食舱”通过微空间智能化种植模式,突破空间、种植条件局限,实现了我国首个远洋环境下智能化种植高产叶菜技术,真正将“菜园”搬上了远洋船。

破局“蓝色荒漠”:一场海洋餐桌的革命

“远洋船舶的新鲜蔬菜供应一直是困扰航海届多年的棘手难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水手食舱”项目负责人张志刚表示,“远洋渔船航行动辄数月甚至两三年,而新鲜叶菜的储存时间至多两个月,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摄入易导致口腔溃疡、精力不足、免疫力下降等‘航海疾病’,更严重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海洋渔业大市,数据显示,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各类渔船(包括捕捞渔船和运输船)6500余艘,海上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宁波欧亚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全斌告诉记者,以南极磷虾捕捞船为例,船只单趟出海时长长达五年,受远洋航行环境限制,无法依靠船舱甲板种植量产新鲜蔬菜作为补给,后期船员只能依赖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补充营养。

由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康养学院医学营养专业组建的科研团队——“水手食舱”团队,持续对远洋船员进行膳食营养调研,并对“船用金玉兰菜智能种植舱”进行升级换代,最新第五代设备采用微型封闭式种植舱技术,可不受海洋环境盐雾腐蚀、船舶摇晃、光照波动等因素制约

这套智能舱设备无需专人看护,只要将金玉兰菜根茎均匀摆放在舱体中,一键按下智能开关,定期补足舱内水分,等候一个月时间,就能实现轻松“收菜”,为解决“海洋餐桌”难题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解密“海上菜园”黑科技

目前较为成熟的“植物工厂”技术,主要利用智能计算机与电子传感系统,自动控制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适用于大部分农业种植环境,但并不适用于远洋船舶运输的极端条件。

“我们设计该装置的初衷,就是要解决远洋船舶种植蔬菜‘空间占比小、高产量、强适应性’的行业痛点。”张志刚告诉记者,“因此,无论是栽培品种选择,还是成本控制,都要经过严格把控。”

为什么选择金玉兰菜为培育品种?

“金玉兰菜学名芽球菊苣,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马栗树皮素能够清肝利胆,可帮助熬夜捕捞作业的船员保护肝脏、提升免疫力,且金玉兰在软化栽培过程中不需施肥打药,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高档保健型蔬菜。”张志刚表示。

这个占地面积仅有0.5平方米的实验舱,形似单门小型冰箱,舱内种植面积约0.25平方米,却能容纳约150根金玉兰菜根茎,月产量在30斤左右。通过半导体温控和密闭箱体设计,舱内能实现全自动生长要素调节,船舶运动补偿装置可应对8级海况颠簸。

据初步测算,批量收购的金玉兰种根成本可达到6元/斤左右,尽管对比土壤栽培绿叶菜而言成本不算太低,但却实现了国内外远洋船舶上种植持续稳定高产出从“0”到“1”的突破

如今,改进后的第五代“水手食舱”拥有很好的稳定性与便利性,可实现灵活放置组装,目前已在国内科考船、远航渔船和远洋货船等场景广泛应用。

科技筑起“海上绿色堡垒”

在远洋船舶漂泊的“蓝色荒漠”中,这个仅有半平方米的微型智能种植舱正在悄然改写历史。

未来,团队计划将“水手食舱”升级为远洋膳食纤维综合供应平台,第六代设备将利用立体栽培技术设计思路,将智能种植箱向上“扩展”至1.8米,划分四层种植层,按照目前既定产量,可实现单个种植舱月产量100斤的目标。以每艘远洋渔船20人的配置,每人每月可增加5斤蔬菜供给。

通过技术革新,未来智能种植舱还能将种植品类扩充至生菜、青菜等绿叶菜,种植周期也将大大缩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船员们“餐餐有绿叶,顿顿不重样”的愿景也将化为现实。

宁波市航海学会秘书长毛旭东指出,远洋船员长期在海上作业,对新鲜蔬菜有着很强需求,“水手食舱”项目针对这一现状取得的创新成果,对远洋船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设备的优化升级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二是要把控成本,这样“水手食舱”更具有推广价值。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破局“蓝色荒漠” 他们把“菜园”搬上了远洋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3-31 22:16: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施文 尹幸芷 实习生 陆锦骏 通讯员 叶健

“在这占地仅半平方米的实验舱内,只需定期补水,便能通过一键智能化操作,实现月产近30斤金玉兰菜的供给,解决远洋船舶的‘吃菜难题’。”

今天,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水手食舱”迎来了今年首批水培金玉兰菜丰收,这也是第五代“水手食舱”升级后的首次成果验收

“水手食舱”收获的头茬金玉兰菜

区别于传统的“植物工厂”,“水手食舱”通过微空间智能化种植模式,突破空间、种植条件局限,实现了我国首个远洋环境下智能化种植高产叶菜技术,真正将“菜园”搬上了远洋船。

破局“蓝色荒漠”:一场海洋餐桌的革命

“远洋船舶的新鲜蔬菜供应一直是困扰航海届多年的棘手难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水手食舱”项目负责人张志刚表示,“远洋渔船航行动辄数月甚至两三年,而新鲜叶菜的储存时间至多两个月,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摄入易导致口腔溃疡、精力不足、免疫力下降等‘航海疾病’,更严重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海洋渔业大市,数据显示,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各类渔船(包括捕捞渔船和运输船)6500余艘,海上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宁波欧亚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全斌告诉记者,以南极磷虾捕捞船为例,船只单趟出海时长长达五年,受远洋航行环境限制,无法依靠船舱甲板种植量产新鲜蔬菜作为补给,后期船员只能依赖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补充营养。

由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康养学院医学营养专业组建的科研团队——“水手食舱”团队,持续对远洋船员进行膳食营养调研,并对“船用金玉兰菜智能种植舱”进行升级换代,最新第五代设备采用微型封闭式种植舱技术,可不受海洋环境盐雾腐蚀、船舶摇晃、光照波动等因素制约

这套智能舱设备无需专人看护,只要将金玉兰菜根茎均匀摆放在舱体中,一键按下智能开关,定期补足舱内水分,等候一个月时间,就能实现轻松“收菜”,为解决“海洋餐桌”难题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解密“海上菜园”黑科技

目前较为成熟的“植物工厂”技术,主要利用智能计算机与电子传感系统,自动控制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适用于大部分农业种植环境,但并不适用于远洋船舶运输的极端条件。

“我们设计该装置的初衷,就是要解决远洋船舶种植蔬菜‘空间占比小、高产量、强适应性’的行业痛点。”张志刚告诉记者,“因此,无论是栽培品种选择,还是成本控制,都要经过严格把控。”

为什么选择金玉兰菜为培育品种?

“金玉兰菜学名芽球菊苣,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马栗树皮素能够清肝利胆,可帮助熬夜捕捞作业的船员保护肝脏、提升免疫力,且金玉兰在软化栽培过程中不需施肥打药,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高档保健型蔬菜。”张志刚表示。

这个占地面积仅有0.5平方米的实验舱,形似单门小型冰箱,舱内种植面积约0.25平方米,却能容纳约150根金玉兰菜根茎,月产量在30斤左右。通过半导体温控和密闭箱体设计,舱内能实现全自动生长要素调节,船舶运动补偿装置可应对8级海况颠簸。

据初步测算,批量收购的金玉兰种根成本可达到6元/斤左右,尽管对比土壤栽培绿叶菜而言成本不算太低,但却实现了国内外远洋船舶上种植持续稳定高产出从“0”到“1”的突破

如今,改进后的第五代“水手食舱”拥有很好的稳定性与便利性,可实现灵活放置组装,目前已在国内科考船、远航渔船和远洋货船等场景广泛应用。

科技筑起“海上绿色堡垒”

在远洋船舶漂泊的“蓝色荒漠”中,这个仅有半平方米的微型智能种植舱正在悄然改写历史。

未来,团队计划将“水手食舱”升级为远洋膳食纤维综合供应平台,第六代设备将利用立体栽培技术设计思路,将智能种植箱向上“扩展”至1.8米,划分四层种植层,按照目前既定产量,可实现单个种植舱月产量100斤的目标。以每艘远洋渔船20人的配置,每人每月可增加5斤蔬菜供给。

通过技术革新,未来智能种植舱还能将种植品类扩充至生菜、青菜等绿叶菜,种植周期也将大大缩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船员们“餐餐有绿叶,顿顿不重样”的愿景也将化为现实。

宁波市航海学会秘书长毛旭东指出,远洋船员长期在海上作业,对新鲜蔬菜有着很强需求,“水手食舱”项目针对这一现状取得的创新成果,对远洋船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设备的优化升级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二是要把控成本,这样“水手食舱”更具有推广价值。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