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跨越九千里的特殊“申请”!宁波专家赴库车修复文物
2025-03-31 14:4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新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计划于今年5月初开馆,要展示的文物多,但缺人修复,怎么办?

  今年2月,在龟兹博物馆挂职的援疆干部马彪突然收到一个特殊的“申请”。

  马彪来自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想到自己单位就有相关人才,他“举贤不避亲”,当即通过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与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联系,双方决定,由宁波派人,帮助“龟兹”修文物。

  3月18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的3位文保专家李泽琛、于晴琪和许嘉祥赶到库车。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46件破损的陶瓷器修复完成,宁波与库车的对口支援工作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库甬两地文物修复工作者共同清理大花瓶。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因地制宜,“定制”修复方案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水下遗产中心文物修复专家李泽琛,平时除了参加水下考古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跟陶瓷器打交道。

  “新疆龟兹博物馆也有文物修复人员,但‘术业有专攻’,他们擅长修当地保留较多的丝织品,而陶瓷器并非他们所长。”李泽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批待修复的陶瓷器年代跨度很大,从汉代至清末皆有,有些是当地生产,有些则经丝路传来,都是龟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展线上亟待修复的文物。

  而宁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因为身处“港口”,日常接触各种陶瓷器,对该门类的修复相对熟悉。

李泽琛在修复文物。

  据观察,库车的这批陶瓷器“病害”各不相同,有些上面附着泥土凝结物,有些附着钙化物,有些器型不完整,需要石膏补配。李泽琛、于晴琪、许嘉祥三人分工协作,根据不同情况一一“定制”修复方案。

  “库车与宁波气候不同,‘病害’成因不同,文物修复过程也有差异。”李泽琛举例,库车气候干燥,土质松软,陶瓷器表面的硬结土等附着物,遇水或者加清理液后变得比较松软,容易清除;而宁波气候湿润,陶瓷文物表面的泥土裹附力强,较难清除。

  这一点,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的另一位文物修复工作者于晴琪也有同感。在库车修补文物,填加石膏时干起来很快,需要将膏状的“糊糊”调得“稀”一点才好操作。

于晴琪在修复文物。

  三人也有合力工作的时候,如3月27日,他们一起清理了一个彩绘花卉纹大花瓶。“根据考古发掘信息,结合器物样式,这个花瓶可能是丝路传来,不是本地产的,考虑器物体积较大,附着物粘结较难清除,我们决定一起清理,效率更高一些。”于晴琪说。

  互相学习,“交换”修复经验

  对本身就是兰州人的许嘉祥来说,库车的一切,陌生中有一点熟悉。

  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工作的他,曾去过很多地方修文物,在合肥、宿迁、广州等多地博物馆都工作过,他沉浸并享受领略地域文化之别,以及“找不同”的过程中

  “宁波的陶瓷器以青瓷、青白瓷、青花瓷为主,陶质会细腻一些,而库车的陶瓷器相对比较粗糙。”许嘉祥说,后者因土质松软,一抹容易掉色,修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上面的浅色花纹,需得小心保护。

  他同时也发现,同样是陶器上的纹饰,如鱼鳞纹、水波纹,库车的“版本”相对比较粗犷,像大河上游“湍急的水流”,而宁波的有关纹饰没有那么大的“起伏”,像河流下游“水流相对平缓”,许嘉祥形容得很诗意。

许嘉祥在清理文物细节。

  这几天,宁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当地修复人员一起在龟兹博物馆临时租用的文物库房工作,也会互相交流学习。

  “我们修陶瓷器的时候,他们在修丝织品,会互相观摩。”许嘉祥发现,对方在学陶瓷修复时非常认真,上手也很快。丝织品修复是龟兹博物馆的特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清理丝织品表面积污的过程中,如何一步一步形成自己修复体系,从而一点一点拥有保护文物的能力,也让我们非常感佩。”

两地文物修复工作者互相交流。

  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互相学习,无形中加深了甬库两地的文化交流。当在文物库房参观时,看到有民族特色、带有西域风格的木雕、金银器、乐器,宁波的三位文物工作者都对丝路文明有了新的认识。“能感觉到库车发展很快,听说今年马上要建起剧院、博物馆,还有一些广场,也能感受到当地热情。”许嘉祥说。

  “非常感谢宁波老师们的鼎力相助,来库车帮我们修复和清理了46件陶瓷器。”龟兹博物馆馆员热娜古力·艾则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两地环境不同,病虫害差异性比较显著,宁波的老师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我们向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修复方面的知识。”

  据了解,在此之后,甬库两地还将继续加强文物方面的保护交流,库车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拟被邀请参加在宁波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推动两地文物保护工作共同进步。

  新闻多一点

  龟兹博物馆即将开馆

  新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位于库车市友谊路,毗邻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经过一年的建设工作,计划于今年5月初正式开馆。

龟兹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该馆作为国内首家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6201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共三层,将设置龟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龟兹故城专题展厅、龟兹佛教文化艺术专题展厅及两个临展厅。

  馆内计划陈列文物700件(套),涵盖陶器、石器、铜器、骨器、玉器等类别。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达96件(套),包括唐石刻“华吉祥”佛、龟兹文书、银饰珊瑚珠穗面纱、彩绘泥塑供养人头像、模制灰陶灯、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

  据了解,库车古称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自汉代起便与中原政权保持密切关联,是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在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节点。其多元交融的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古代中华艺术的典范,更深刻印证了西域与中原文化相连、精神相系的历史脉络。

  龟兹博物馆开放后,将成为系统展示龟兹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艺术成就的窗口,为公众了解龟兹文明提供好去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跨越九千里的特殊“申请”!宁波专家赴库车修复文物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3-31 14:49: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新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计划于今年5月初开馆,要展示的文物多,但缺人修复,怎么办?

  今年2月,在龟兹博物馆挂职的援疆干部马彪突然收到一个特殊的“申请”。

  马彪来自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想到自己单位就有相关人才,他“举贤不避亲”,当即通过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与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联系,双方决定,由宁波派人,帮助“龟兹”修文物。

  3月18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的3位文保专家李泽琛、于晴琪和许嘉祥赶到库车。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46件破损的陶瓷器修复完成,宁波与库车的对口支援工作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库甬两地文物修复工作者共同清理大花瓶。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因地制宜,“定制”修复方案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水下遗产中心文物修复专家李泽琛,平时除了参加水下考古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跟陶瓷器打交道。

  “新疆龟兹博物馆也有文物修复人员,但‘术业有专攻’,他们擅长修当地保留较多的丝织品,而陶瓷器并非他们所长。”李泽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批待修复的陶瓷器年代跨度很大,从汉代至清末皆有,有些是当地生产,有些则经丝路传来,都是龟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展线上亟待修复的文物。

  而宁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因为身处“港口”,日常接触各种陶瓷器,对该门类的修复相对熟悉。

李泽琛在修复文物。

  据观察,库车的这批陶瓷器“病害”各不相同,有些上面附着泥土凝结物,有些附着钙化物,有些器型不完整,需要石膏补配。李泽琛、于晴琪、许嘉祥三人分工协作,根据不同情况一一“定制”修复方案。

  “库车与宁波气候不同,‘病害’成因不同,文物修复过程也有差异。”李泽琛举例,库车气候干燥,土质松软,陶瓷器表面的硬结土等附着物,遇水或者加清理液后变得比较松软,容易清除;而宁波气候湿润,陶瓷文物表面的泥土裹附力强,较难清除。

  这一点,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的另一位文物修复工作者于晴琪也有同感。在库车修补文物,填加石膏时干起来很快,需要将膏状的“糊糊”调得“稀”一点才好操作。

于晴琪在修复文物。

  三人也有合力工作的时候,如3月27日,他们一起清理了一个彩绘花卉纹大花瓶。“根据考古发掘信息,结合器物样式,这个花瓶可能是丝路传来,不是本地产的,考虑器物体积较大,附着物粘结较难清除,我们决定一起清理,效率更高一些。”于晴琪说。

  互相学习,“交换”修复经验

  对本身就是兰州人的许嘉祥来说,库车的一切,陌生中有一点熟悉。

  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工作的他,曾去过很多地方修文物,在合肥、宿迁、广州等多地博物馆都工作过,他沉浸并享受领略地域文化之别,以及“找不同”的过程中

  “宁波的陶瓷器以青瓷、青白瓷、青花瓷为主,陶质会细腻一些,而库车的陶瓷器相对比较粗糙。”许嘉祥说,后者因土质松软,一抹容易掉色,修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上面的浅色花纹,需得小心保护。

  他同时也发现,同样是陶器上的纹饰,如鱼鳞纹、水波纹,库车的“版本”相对比较粗犷,像大河上游“湍急的水流”,而宁波的有关纹饰没有那么大的“起伏”,像河流下游“水流相对平缓”,许嘉祥形容得很诗意。

许嘉祥在清理文物细节。

  这几天,宁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当地修复人员一起在龟兹博物馆临时租用的文物库房工作,也会互相交流学习。

  “我们修陶瓷器的时候,他们在修丝织品,会互相观摩。”许嘉祥发现,对方在学陶瓷修复时非常认真,上手也很快。丝织品修复是龟兹博物馆的特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清理丝织品表面积污的过程中,如何一步一步形成自己修复体系,从而一点一点拥有保护文物的能力,也让我们非常感佩。”

两地文物修复工作者互相交流。

  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互相学习,无形中加深了甬库两地的文化交流。当在文物库房参观时,看到有民族特色、带有西域风格的木雕、金银器、乐器,宁波的三位文物工作者都对丝路文明有了新的认识。“能感觉到库车发展很快,听说今年马上要建起剧院、博物馆,还有一些广场,也能感受到当地热情。”许嘉祥说。

  “非常感谢宁波老师们的鼎力相助,来库车帮我们修复和清理了46件陶瓷器。”龟兹博物馆馆员热娜古力·艾则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两地环境不同,病虫害差异性比较显著,宁波的老师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我们向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修复方面的知识。”

  据了解,在此之后,甬库两地还将继续加强文物方面的保护交流,库车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拟被邀请参加在宁波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推动两地文物保护工作共同进步。

  新闻多一点

  龟兹博物馆即将开馆

  新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位于库车市友谊路,毗邻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经过一年的建设工作,计划于今年5月初正式开馆。

龟兹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该馆作为国内首家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6201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共三层,将设置龟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龟兹故城专题展厅、龟兹佛教文化艺术专题展厅及两个临展厅。

  馆内计划陈列文物700件(套),涵盖陶器、石器、铜器、骨器、玉器等类别。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达96件(套),包括唐石刻“华吉祥”佛、龟兹文书、银饰珊瑚珠穗面纱、彩绘泥塑供养人头像、模制灰陶灯、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

  据了解,库车古称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自汉代起便与中原政权保持密切关联,是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在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节点。其多元交融的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古代中华艺术的典范,更深刻印证了西域与中原文化相连、精神相系的历史脉络。

  龟兹博物馆开放后,将成为系统展示龟兹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艺术成就的窗口,为公众了解龟兹文明提供好去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