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爸爸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一个器官捐献者家庭的七年守望
2025-04-04 11:0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5网络中国节·清明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敏 文/摄

  “爸爸,我和弟弟来看您了。”

  3月28日,宁波大同公墓,2025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现场,春风拂过纪念墙上一张张温暖的笑脸。15岁的小灵儿踮起脚尖,轻轻擦拭着父亲潘祖礼的照片。照片里的爸爸笑容温暖,仿佛从未离开。

晖晖一定要摸摸爸爸的脸。

  6岁的弟弟晖晖使劲拽着妈妈的衣角:“我要摸摸爸爸的脸。”周海清弯下腰抱起儿子,小男孩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爸爸的脸,突然笑了,仿佛真的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

  “你看到了吧,我们的一对儿女很可爱很懂事,你在那边就放心吧……”迎上纪念墙上丈夫温暖的目光,周海清轻声说道。

  七年前,他成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2018年10月13日,是周海清心中永远的痛。

  那是个周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丈夫潘祖礼接单去鄞州书香景苑小区拆卸空调外机,不幸遭电击,心脏骤停。

  六天的抢救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根据他生前的意愿,当时已经怀孕4个月的周海清含泪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当年10月19日,潘祖礼捐献了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挽救了三位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又让两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他成为宁波第182位人体器官捐献者。

  8岁的女儿还不太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晚上等不到爸爸回家,便天天问她:“妈妈,爸爸去哪了?”她紧紧抱着女儿,轻拍着哄她入睡:“爸爸去天堂了。如果你想他了,就看看外面的星星。”“是哪一颗星星?”“最亮的那一颗。”

姐弟俩送给爸爸一朵蝴蝶花。

  七年,她活成了“女汉子”

  丈夫这个顶梁柱走了,周海清的整个世界都塌了,公婆年迈体弱,8岁的女儿右眼失明,她肚子里怀着3个月大的孩子。夜深人静,环顾着简陋、狭窄的出租房,无助的周海清淹没在了苦涩的泪水里。

  “为了孩子,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成了支撑周海清走下去的唯一信念。好在新生的儿子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儿子慢慢长大,女儿聪明懂事,家里重又充满了欢笑。

  丈夫走后,周海清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她一个人打两份工,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学校做保洁工作;周末也不休息,去干家政,甚至腰椎间盘突出了,也咬着牙继续干。邻居说她是个“女汉子”,她苦笑着说:“我哪敢休息?全家人就靠我这点收入过日子。”

  “最难的是儿子问‘爸爸在哪里’的时候。”她说着,眼泪砸在手背上。清明回老家扫墓,她告诉儿子,爸爸就睡在这块石碑后面,儿子便一遍遍地大声呼唤:“爸爸!爸爸!爸爸快出来啊……”

  生活总在裂缝中透进光亮。

  丈夫走后,女儿小灵儿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成了她心头最温暖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儿子晖晖出生后,小灵儿每天一放学就主动帮助妈妈照看弟弟。有一次深夜,晖晖生病发高烧,周海清抱着儿子奔走在无人的街道上,不放心妈妈的小灵儿坚持陪着上医院,看着在医院忙着挂号、付费、取药的女儿,周海清又欣慰又心疼。

  七年来,周海清从未停止对丈夫的思念。

  “他对我的好,足够我回忆一辈子。”说起丈夫的好,周海清的眼睛亮亮的。怀孕时,她想吃草莓,草莓太贵,他买来一斤,自己连一个都不舍得吃;出门买衣服,他只肯买一二十元一件的地摊货,却让她尽量去店里买,说女人要穿得好一点;来自湖南的她吃不惯宁波菜,他便偷偷学烧湖南菜……

  丈夫走了半年后,儿子晖晖出生。那天,即将临盆的周海清独自去医院等待分娩,医生惊讶地问她:“你老公呢?”“我老公去世了。”……那天,她痛哭失声,对丈夫的思念让她心痛不已。“他平时最看不得我受委屈……”儿子出生了,让她惊喜的是,儿子长得特别像丈夫,“这也许是老天给我的最大的安慰。”

  逢年过节,她都会带上两个孩子,大包小包地赶回远在台州偏僻山村的公婆家,那里有两个年迈的老人,还有丈夫成长的点点滴滴。“我要替丈夫照顾好两个老人,这也是丈夫的心愿。”

  那么多好心人陪我们一家走出黑暗

  “是大家的关爱陪着我家走出了那段最黑暗的时光。”周海清不会忘记,丈夫走后七年,各方爱心从未忘记这个不幸的家庭。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直惦记着母子三人;器官捐献协调员汪敏时常给两个孩子送来温暖;从2021年起,宁波市红十字会与民建宁波市委会牵手成立的“小桔灯”助学基金就将小灵儿列入基金资助对象,每年资助2000元;在宁波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宁波一家爱心企业每年资助他们5000元;鄞州一家学校为她安排了保洁工作,让她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还有很多好心人经常为母子三人送衣送物……

  “宁波是个温暖的城市,感谢每一位爱心人士!”四年前,周海清追随着爱人的脚步,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她说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让周海清自豪的是,小灵儿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大大小小的奖状已有五十多张。再过两个月,小灵儿就要参加中考了,按她的成绩应该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学校。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周海清笑着说。

小灵儿为爸爸送祝福。

  爸爸,您永远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爸爸是天上最亮的星星。”小灵儿和弟弟晖晖一直记着妈妈这句话,想爸爸了,姐弟俩就会一起抬头寻找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姐姐,爸爸正看着我们呢。”晖晖看着星星一闪一闪,就会开心地朝着星星挥手。

  每当这时,小灵儿就会怜惜地看着弟弟,弟弟都没见过爸爸一面。在小灵儿心中,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记得您带我出去,全身上下只剩一块钱,也要给我买根棒冰;我记得您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像鸟儿一样飞翔;我记得您带我去挖笋,找到一个笋的时候就喊我过来,看着我挥舞小锄头……”清明节前,思念爸爸的小灵儿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告诉爸爸:“您不在的日子里,我跟妈妈还有弟弟过得很好很好,您不用担心我们。”

  “爸爸是英雄,捐献器官点亮他人的生命,我也要做自己的启明星,带着大家的温暖和鼓励,点亮我所爱的世界……”小灵儿说。

  活动结束前,小灵儿拉着妈妈和弟弟在纪念墙前合影,身后是面带笑容的爸爸。

  采访结束时,周海清说了一句话:“他不是离开了,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这或许就是对器官捐献最动人的诠释。据统计,宁波像潘祖礼这样的捐献者已有454位,他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然沉默,却永远照亮着生命的希望之路。而如何让这些奉献爱的家庭得到更多关怀,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爸爸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一个器官捐献者家庭的七年守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4-04 11:02: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敏 文/摄

  “爸爸,我和弟弟来看您了。”

  3月28日,宁波大同公墓,2025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现场,春风拂过纪念墙上一张张温暖的笑脸。15岁的小灵儿踮起脚尖,轻轻擦拭着父亲潘祖礼的照片。照片里的爸爸笑容温暖,仿佛从未离开。

晖晖一定要摸摸爸爸的脸。

  6岁的弟弟晖晖使劲拽着妈妈的衣角:“我要摸摸爸爸的脸。”周海清弯下腰抱起儿子,小男孩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爸爸的脸,突然笑了,仿佛真的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

  “你看到了吧,我们的一对儿女很可爱很懂事,你在那边就放心吧……”迎上纪念墙上丈夫温暖的目光,周海清轻声说道。

  七年前,他成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2018年10月13日,是周海清心中永远的痛。

  那是个周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丈夫潘祖礼接单去鄞州书香景苑小区拆卸空调外机,不幸遭电击,心脏骤停。

  六天的抢救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根据他生前的意愿,当时已经怀孕4个月的周海清含泪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当年10月19日,潘祖礼捐献了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挽救了三位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又让两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他成为宁波第182位人体器官捐献者。

  8岁的女儿还不太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晚上等不到爸爸回家,便天天问她:“妈妈,爸爸去哪了?”她紧紧抱着女儿,轻拍着哄她入睡:“爸爸去天堂了。如果你想他了,就看看外面的星星。”“是哪一颗星星?”“最亮的那一颗。”

姐弟俩送给爸爸一朵蝴蝶花。

  七年,她活成了“女汉子”

  丈夫这个顶梁柱走了,周海清的整个世界都塌了,公婆年迈体弱,8岁的女儿右眼失明,她肚子里怀着3个月大的孩子。夜深人静,环顾着简陋、狭窄的出租房,无助的周海清淹没在了苦涩的泪水里。

  “为了孩子,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成了支撑周海清走下去的唯一信念。好在新生的儿子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儿子慢慢长大,女儿聪明懂事,家里重又充满了欢笑。

  丈夫走后,周海清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她一个人打两份工,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学校做保洁工作;周末也不休息,去干家政,甚至腰椎间盘突出了,也咬着牙继续干。邻居说她是个“女汉子”,她苦笑着说:“我哪敢休息?全家人就靠我这点收入过日子。”

  “最难的是儿子问‘爸爸在哪里’的时候。”她说着,眼泪砸在手背上。清明回老家扫墓,她告诉儿子,爸爸就睡在这块石碑后面,儿子便一遍遍地大声呼唤:“爸爸!爸爸!爸爸快出来啊……”

  生活总在裂缝中透进光亮。

  丈夫走后,女儿小灵儿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成了她心头最温暖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儿子晖晖出生后,小灵儿每天一放学就主动帮助妈妈照看弟弟。有一次深夜,晖晖生病发高烧,周海清抱着儿子奔走在无人的街道上,不放心妈妈的小灵儿坚持陪着上医院,看着在医院忙着挂号、付费、取药的女儿,周海清又欣慰又心疼。

  七年来,周海清从未停止对丈夫的思念。

  “他对我的好,足够我回忆一辈子。”说起丈夫的好,周海清的眼睛亮亮的。怀孕时,她想吃草莓,草莓太贵,他买来一斤,自己连一个都不舍得吃;出门买衣服,他只肯买一二十元一件的地摊货,却让她尽量去店里买,说女人要穿得好一点;来自湖南的她吃不惯宁波菜,他便偷偷学烧湖南菜……

  丈夫走了半年后,儿子晖晖出生。那天,即将临盆的周海清独自去医院等待分娩,医生惊讶地问她:“你老公呢?”“我老公去世了。”……那天,她痛哭失声,对丈夫的思念让她心痛不已。“他平时最看不得我受委屈……”儿子出生了,让她惊喜的是,儿子长得特别像丈夫,“这也许是老天给我的最大的安慰。”

  逢年过节,她都会带上两个孩子,大包小包地赶回远在台州偏僻山村的公婆家,那里有两个年迈的老人,还有丈夫成长的点点滴滴。“我要替丈夫照顾好两个老人,这也是丈夫的心愿。”

  那么多好心人陪我们一家走出黑暗

  “是大家的关爱陪着我家走出了那段最黑暗的时光。”周海清不会忘记,丈夫走后七年,各方爱心从未忘记这个不幸的家庭。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直惦记着母子三人;器官捐献协调员汪敏时常给两个孩子送来温暖;从2021年起,宁波市红十字会与民建宁波市委会牵手成立的“小桔灯”助学基金就将小灵儿列入基金资助对象,每年资助2000元;在宁波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宁波一家爱心企业每年资助他们5000元;鄞州一家学校为她安排了保洁工作,让她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还有很多好心人经常为母子三人送衣送物……

  “宁波是个温暖的城市,感谢每一位爱心人士!”四年前,周海清追随着爱人的脚步,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她说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让周海清自豪的是,小灵儿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大大小小的奖状已有五十多张。再过两个月,小灵儿就要参加中考了,按她的成绩应该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学校。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周海清笑着说。

小灵儿为爸爸送祝福。

  爸爸,您永远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爸爸是天上最亮的星星。”小灵儿和弟弟晖晖一直记着妈妈这句话,想爸爸了,姐弟俩就会一起抬头寻找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姐姐,爸爸正看着我们呢。”晖晖看着星星一闪一闪,就会开心地朝着星星挥手。

  每当这时,小灵儿就会怜惜地看着弟弟,弟弟都没见过爸爸一面。在小灵儿心中,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记得您带我出去,全身上下只剩一块钱,也要给我买根棒冰;我记得您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像鸟儿一样飞翔;我记得您带我去挖笋,找到一个笋的时候就喊我过来,看着我挥舞小锄头……”清明节前,思念爸爸的小灵儿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告诉爸爸:“您不在的日子里,我跟妈妈还有弟弟过得很好很好,您不用担心我们。”

  “爸爸是英雄,捐献器官点亮他人的生命,我也要做自己的启明星,带着大家的温暖和鼓励,点亮我所爱的世界……”小灵儿说。

  活动结束前,小灵儿拉着妈妈和弟弟在纪念墙前合影,身后是面带笑容的爸爸。

  采访结束时,周海清说了一句话:“他不是离开了,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这或许就是对器官捐献最动人的诠释。据统计,宁波像潘祖礼这样的捐献者已有454位,他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然沉默,却永远照亮着生命的希望之路。而如何让这些奉献爱的家庭得到更多关怀,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