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讲述弦上春秋!父女“联手”让千年古琴出圈 宁波古琴学会“弦动四方”系列活动在甬举行
2025-04-16 14: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袁先鸣 通讯员 孙梁 朱宏

提起古琴,你会想到什么?是“昔伏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传说?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还是古装剧里文人雅士的仪态万千?

近日,宁波古琴学会“弦动四方”系列活动——“良材善斫·泠然太古”古琴声学品鉴之道讲座在宁波五一广场举行。著名斫琴家、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倪诗韵受邀到场讲解古琴艺术,百余位琴人、学者及古琴爱好者共聚一堂,以琴为媒,探讨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

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傅丹女士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既是对古琴文化的深情回望,亦是对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本次活动由宁波市音乐家协会指导,宁波市古琴学会、宁波市工人文化宫主办,宁波红琴馆承办。

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傅丹女士出席活动。

弦上春秋,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历史上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喜爱。

讲座伊始,倪诗韵从古琴制作演变史切入:东汉抚琴俑印证了古琴已形成全箱式结构;魏晋时期资料记载,“琴徽”的出现作为泛音标记推动琴器功能飞跃;盛唐“九霄环佩”古琴的传世则是琴史上的重要见证……这些实例勾勒出古琴发展脉络。随后,倪诗韵以“声韵溯源”为主线,通过“理论解析+现场演奏”的立体形式,系统解读古琴声学艺术。

倪诗韵、倪羽朦父女在台上讲解。

倪诗韵师从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王永昌,现为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其斫琴技术已颇具造诣。他斫制的古琴被业内称为“倪琴”,也因造型优美、音色纯正,在当今古琴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古琴制作讲究“看、掂、敲、听”,通过与木材“对话”的方式审材、造型、辨音,经百余道工序、数年雕琢,方得一张良琴。斫琴技艺绝非“敝帚自珍”,匠人千锤百炼,终为让一张张古琴承载清音,在琴弦颤动中续写千年琴韵。

“千琴千性,琴如人性。”现场,倪诗韵以实物对比展示不同时期的“倪琴”风格。基于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与社会需求,第一代琴追求“紧实安静”,音色淡雅,更契合文人自娱的雅趣;第二代琴因应舞台演奏需求,音色圆润、松透、浑厚,满足专业演出的声学要求;第三代琴则融多元审美于一体,在传统文人琴的紧实、清越、透润基调上,巧妙融入舞台演奏所需的力量感,实现了传统韵味与现代表达的有机统一。

当天的琴曲展演环节上,倪诗韵之女、上海市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青年琴家倪羽朦以三张不同时期的“倪琴”即兴演奏《流水》《归去来辞》等经典曲目。宁波古琴学会骨干成员同台演奏,孙梁的《良宵引》、忻贤勇的《流水》、鲁淑玲的《兰陵王》音色或苍劲如松风,或温润如玉磬,直观呈现了“良琴衬人”的深意。  

薪火相传,让非遗有了活态传承密码

宁波古琴学会会长鲁淑玲表示:“宁波琴会是推广古琴文化,引领提升宁波琴人艺术水平的重要平台。本次‘弦动四方’系列活动旨在以举办名家讲座的方式,通过业内名家的传经送宝,逐步引领提升宁波琴人的审美和艺术水平。琴会秉承振兴古琴文化、服务广大琴友的理念,不定期组织举办讲座、音乐会,建设古琴传承基地等,同时也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共同促进宁波古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非遗传承,技艺是形,精神是魂。”面对宁波红琴馆馆长章蔚红的提问,倪诗韵的回答掷地有声。

作为本次活动主要承办方之一的宁波红琴馆,也是宁波古琴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主要阵地之一。由宁波古琴学会副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认证古琴高级教师章蔚红创立,致力于以多元形式传播古琴艺术的精神内涵。作为琴馆馆长,章蔚红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设古琴课程,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古琴教学与美学理念,让古琴从“小众雅器”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章蔚红提问。

在这场讲座中,章蔚红担任“提问者”,与非遗传承人倪诗韵、倪羽朦对谈,聚焦古琴传承中的技艺与精神。

“非遗需要推广和传承,我们这一代人对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身体力行的,无论是做琴,教学,演出还是做活动。”倪诗韵认为,仅会斫琴和演奏是不够的,因此倾力从事古琴教学,培养学生和传承人。

倪诗韵围绕传承路径表示,教学是根基,需兼顾院校专业培养与大众普及,并通过演奏会、雅集、讲座等形式阐释文化底蕴,借助文化活动与社交媒体拓宽传播路径。谈及传承核心,他强调古琴“技艺是形,精神是魂”,既要坚守传统技法,更要传承文人审美与哲思。青年传承人倪羽朦分享新媒体传播经验,通过短视频、直播让古琴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二人聚焦传统与创新,展现古琴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

近年来,倪诗韵先后应邀在首都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二十多所国家文化单位和大学举行讲座,内容涉及梅庵琴派、古琴制作、古琴文献、古琴欣赏入门等方面。自2021年起,他定期在抖音和视频号等主流短视频平台直播古琴音乐欣赏类和古琴学相关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吸引了古琴艺术的爱好者。

“直播间不仅是舞台,更是课堂。”倪羽朦坦言,自己曾因数据低迷想放弃,父亲的一句“哪怕只有一人,也要坚持”让她重拾初心。如今,父女联袂直播成为品牌,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父女联手,复兴千年古音

近年来,倪氏父女的足迹遍布全国,让古琴成为文化对话的“无言大使”。

作为新生代的古琴艺术传承人,倪羽朦认为,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古琴,可以在古琴音乐及其表演形式上作出一些改变。“在古琴音乐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趋势,用当代人的审美去改编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偏流行的曲目,用古琴把它演奏出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粉丝群体。”不仅如此,倪羽朦围绕古琴表演形式,也正在进行着诸多尝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琴艺术与文化,倪羽朦还把古琴这门艺术带出了国门。2016年,她受邀到英国伦敦孔子学院参演新年音乐会;2018年8月,她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演“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音乐会”;2019年1月,她参加了新加坡“太古遗音”古琴名家音乐会;2019年2月,她赴法国巴黎参演“静听琴说”古琴音乐会……

在倪诗韵看来,古琴绵延至今,是因为它的经典和传统。今天,古琴作为世界非遗更需要保护。他坚信,“古琴的‘知音’越来越多,现在是古琴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复兴最好的时代。通过大家的努力,这种传统和经典才可以长期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宁波琴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续传承、开新篇”的工作思路,陆续邀请了龚一、郑正华、赵家珍、戴晓莲、杨青、王鹏、徐君跃等一众名家赴甬传播古琴文化,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讲述弦上春秋!父女“联手”让千年古琴出圈 宁波古琴学会“弦动四方”系列活动在甬举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4-16 14:34: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袁先鸣 通讯员 孙梁 朱宏

提起古琴,你会想到什么?是“昔伏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传说?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还是古装剧里文人雅士的仪态万千?

近日,宁波古琴学会“弦动四方”系列活动——“良材善斫·泠然太古”古琴声学品鉴之道讲座在宁波五一广场举行。著名斫琴家、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倪诗韵受邀到场讲解古琴艺术,百余位琴人、学者及古琴爱好者共聚一堂,以琴为媒,探讨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

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傅丹女士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既是对古琴文化的深情回望,亦是对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本次活动由宁波市音乐家协会指导,宁波市古琴学会、宁波市工人文化宫主办,宁波红琴馆承办。

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傅丹女士出席活动。

弦上春秋,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历史上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喜爱。

讲座伊始,倪诗韵从古琴制作演变史切入:东汉抚琴俑印证了古琴已形成全箱式结构;魏晋时期资料记载,“琴徽”的出现作为泛音标记推动琴器功能飞跃;盛唐“九霄环佩”古琴的传世则是琴史上的重要见证……这些实例勾勒出古琴发展脉络。随后,倪诗韵以“声韵溯源”为主线,通过“理论解析+现场演奏”的立体形式,系统解读古琴声学艺术。

倪诗韵、倪羽朦父女在台上讲解。

倪诗韵师从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王永昌,现为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其斫琴技术已颇具造诣。他斫制的古琴被业内称为“倪琴”,也因造型优美、音色纯正,在当今古琴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古琴制作讲究“看、掂、敲、听”,通过与木材“对话”的方式审材、造型、辨音,经百余道工序、数年雕琢,方得一张良琴。斫琴技艺绝非“敝帚自珍”,匠人千锤百炼,终为让一张张古琴承载清音,在琴弦颤动中续写千年琴韵。

“千琴千性,琴如人性。”现场,倪诗韵以实物对比展示不同时期的“倪琴”风格。基于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与社会需求,第一代琴追求“紧实安静”,音色淡雅,更契合文人自娱的雅趣;第二代琴因应舞台演奏需求,音色圆润、松透、浑厚,满足专业演出的声学要求;第三代琴则融多元审美于一体,在传统文人琴的紧实、清越、透润基调上,巧妙融入舞台演奏所需的力量感,实现了传统韵味与现代表达的有机统一。

当天的琴曲展演环节上,倪诗韵之女、上海市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青年琴家倪羽朦以三张不同时期的“倪琴”即兴演奏《流水》《归去来辞》等经典曲目。宁波古琴学会骨干成员同台演奏,孙梁的《良宵引》、忻贤勇的《流水》、鲁淑玲的《兰陵王》音色或苍劲如松风,或温润如玉磬,直观呈现了“良琴衬人”的深意。  

薪火相传,让非遗有了活态传承密码

宁波古琴学会会长鲁淑玲表示:“宁波琴会是推广古琴文化,引领提升宁波琴人艺术水平的重要平台。本次‘弦动四方’系列活动旨在以举办名家讲座的方式,通过业内名家的传经送宝,逐步引领提升宁波琴人的审美和艺术水平。琴会秉承振兴古琴文化、服务广大琴友的理念,不定期组织举办讲座、音乐会,建设古琴传承基地等,同时也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共同促进宁波古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非遗传承,技艺是形,精神是魂。”面对宁波红琴馆馆长章蔚红的提问,倪诗韵的回答掷地有声。

作为本次活动主要承办方之一的宁波红琴馆,也是宁波古琴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主要阵地之一。由宁波古琴学会副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认证古琴高级教师章蔚红创立,致力于以多元形式传播古琴艺术的精神内涵。作为琴馆馆长,章蔚红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设古琴课程,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古琴教学与美学理念,让古琴从“小众雅器”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章蔚红提问。

在这场讲座中,章蔚红担任“提问者”,与非遗传承人倪诗韵、倪羽朦对谈,聚焦古琴传承中的技艺与精神。

“非遗需要推广和传承,我们这一代人对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身体力行的,无论是做琴,教学,演出还是做活动。”倪诗韵认为,仅会斫琴和演奏是不够的,因此倾力从事古琴教学,培养学生和传承人。

倪诗韵围绕传承路径表示,教学是根基,需兼顾院校专业培养与大众普及,并通过演奏会、雅集、讲座等形式阐释文化底蕴,借助文化活动与社交媒体拓宽传播路径。谈及传承核心,他强调古琴“技艺是形,精神是魂”,既要坚守传统技法,更要传承文人审美与哲思。青年传承人倪羽朦分享新媒体传播经验,通过短视频、直播让古琴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二人聚焦传统与创新,展现古琴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

近年来,倪诗韵先后应邀在首都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二十多所国家文化单位和大学举行讲座,内容涉及梅庵琴派、古琴制作、古琴文献、古琴欣赏入门等方面。自2021年起,他定期在抖音和视频号等主流短视频平台直播古琴音乐欣赏类和古琴学相关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吸引了古琴艺术的爱好者。

“直播间不仅是舞台,更是课堂。”倪羽朦坦言,自己曾因数据低迷想放弃,父亲的一句“哪怕只有一人,也要坚持”让她重拾初心。如今,父女联袂直播成为品牌,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父女联手,复兴千年古音

近年来,倪氏父女的足迹遍布全国,让古琴成为文化对话的“无言大使”。

作为新生代的古琴艺术传承人,倪羽朦认为,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古琴,可以在古琴音乐及其表演形式上作出一些改变。“在古琴音乐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趋势,用当代人的审美去改编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偏流行的曲目,用古琴把它演奏出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粉丝群体。”不仅如此,倪羽朦围绕古琴表演形式,也正在进行着诸多尝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琴艺术与文化,倪羽朦还把古琴这门艺术带出了国门。2016年,她受邀到英国伦敦孔子学院参演新年音乐会;2018年8月,她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演“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音乐会”;2019年1月,她参加了新加坡“太古遗音”古琴名家音乐会;2019年2月,她赴法国巴黎参演“静听琴说”古琴音乐会……

在倪诗韵看来,古琴绵延至今,是因为它的经典和传统。今天,古琴作为世界非遗更需要保护。他坚信,“古琴的‘知音’越来越多,现在是古琴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复兴最好的时代。通过大家的努力,这种传统和经典才可以长期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宁波琴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续传承、开新篇”的工作思路,陆续邀请了龚一、郑正华、赵家珍、戴晓莲、杨青、王鹏、徐君跃等一众名家赴甬传播古琴文化,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