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街道东门社区临时疏导点的摊位。
4月16日早晨6点多,奉化区锦屏街道东门社区的临时安置区里,62岁的笋农张大伯正在摆放凌晨刚挖的雷笋,竹筐里的春笋还沾着晨露。
“过去在城基路摆摊,小贩一多,小小的弄堂里就很拥堵,现在有了临时摊位,方便了很多。”张大伯说,当天早晨带的50多公斤春笋已经卖了一半,比过去在马路边多卖了两成。
这个能容纳数十个摊位的临时疏导点,铺着平整的水泥地,摊位后方设置了垃圾桶。
曾几何时,东门社区、奉中社区等奉化老城区里的“马路市场”让社区工作人员和执法队员犯了难:一面是周边农户的生计,一面是拥堵的交通。
在附近小区开便利店的周先生,正在买春笋:“过去路边摊堵着校门,家长们怨声载道,现在疏导点离学校也远,既不影响交通,我们买新鲜菜也顺路。”
奉化区锦屏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站在疏导点入口,看着有序摆放的摊位说:“我们每天早上5点来巡查,指导摊主规整摊位线。一般情况下,摊位摆到上午10点左右就结束。”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个春笋销售临时疏导点,位于奉化庄山社区也有一个自产自销临时疏导点,面积有几百平方米。
此前,庄山社区内流动摊贩随意摆摊现象较为突出,尤其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不仅造成拥堵,也影响了社区环境卫生与居民生活质量。
据了解,经过治理该疏导点每日凌晨4点多开放,上午八九点关闭。开放时间契合居民早起买菜的习惯,方便农户在清晨售卖新鲜采摘的农产品。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疏导点有不少农户入驻,摊位上摆满各类当季时令蔬菜,如鲜嫩的青菜、饱满的豆角、翠绿的黄瓜等,吸引大量居民前来选购。宁波晚报记者 鲁威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