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近两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口腔颌面部指的是哪些部位?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哪些?出现什么症状时要高度警惕?4月16日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徐斌主任医师做客《甬上健康大讲堂》,在线为广大市民科普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防治知识。
口腔颌面部肿瘤有很多种
最为熟知的是口腔癌
直播一开始,徐斌先就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区域作了一番科普:“通常是包含眼睛以下的面中下部以及锁骨以上的颈部,除了眼睛、鼻子、耳朵、咽喉、食道,主要涉及整个口腔以及面部和颈中上区的肿瘤、瘤样病变、感染、外伤、骨折、畸形等,当然,也包括牙齿的拔除和种植。”
口腔颌面部肿瘤具体都有哪些?徐斌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通常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有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肿瘤,造釉细胞瘤等颌骨肿瘤,血管瘤、脂肪瘤、颌骨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骨囊肿等瘤样病变、囊性病变。“恶性肿瘤主要有舌癌、唇癌、颊癌、口咽癌、牙龈癌、口底癌、唇癌,还有相对比较少的腮腺癌、颌下腺癌等唾液腺癌以及面部的皮肤癌等。这其中,又以舌癌发生率较高。”
他补充,就症状而言,口腔颌面部肿瘤表现各不相同,比如腮腺和颌下腺的肿瘤主要是肿块,口腔黏膜常见的癌肿表现是溃疡,以及菜花样的增生性肿块。
59岁男子退休不久查出舌癌
医生用皮瓣再造“新舌”
相比其他口腔颌面部肿瘤,舌癌的“知名度”相对高一些。舌癌的一大症状是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会“胡思乱想”。徐斌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多数口腔溃疡属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大小在1毫米-2毫米,有痛感,通常通过休息能够自愈。超过两周不愈合,痛感没有那么强烈的,并且溃疡面有变大趋势的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到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鉴别。”
提到舌癌进展快但早期发现比例不高的问题,徐斌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可能是癌性溃疡早期多是不痛的,不适感并没有那么强烈;第二个还是不够重视,以为上火了,休息休息吃点药就会好;另外就是医生的经验,绝大多数口腔科医生是治疗牙齿为主,颌面外科或黏膜科专科医生较少,对肿瘤的敏感性不是那么高。”
在近期接诊的舌癌患者中,59岁的男患者给徐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患者刚退休不久就被查出舌癌,因为肿块很大,需要切除整个舌体组织。患者恐慌不已,最后听说可以用大腿皮肤肌肉组织“造”出新舌头,同意接受手术。术后说话基本上可以听清楚,简单交流没有障碍,恢复得很不错。
“这就是皮瓣再造‘新舌’术,医生常用的组织主要有颌面颈部的比如下巴下面叫颏下皮瓣,一侧锁骨上的叫胸锁乳突肌皮瓣,胸部的有胸大肌皮瓣,还有就是四肢的如前臂皮瓣、上臂皮瓣、大腿的股前外皮瓣等。”
早筛至关重要,这些因素
可能诱发口腔颌面部肿瘤
徐斌介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早期恶性肿瘤治愈率在90%以上,但是晚期肿瘤可能就不到50%。因此,早筛至关重要。
他建议市民要定期接受体检,包括面颈部触诊、口腔检查。“看看有没有黏膜病,有没有残根残冠,有问题尽早处理。”他说,早期的恶性肿瘤因为肿块较小,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有限,一般不需要修补,也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晚期肿瘤一般肿块比较大,切除后组织缺损严重的话就需要做修复重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高,术后需要放化疗等进一步治疗。
很多人关心,什么因素会诱发口腔颌面部肿瘤?徐斌介绍,首先是烟草和酒精,吸烟者口腔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5倍-10倍,酗酒者的风险进一步升高;其次是槟榔,咀嚼槟榔(国内某些地区)是明确致癌因素,原因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密切相关;此外,口腔卫生差、长期龋齿或义齿刺激、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缺乏)等原因也会诱发口腔颌面肿瘤。徐斌前不久才接诊了一位90多岁的老人,老人的左下后牙区出现残冠两年多,虽然舌头一直与残冠反复摩擦,但老人年事已高,疼痛减弱,一直忍着没有处理。直到家人察觉到老人说话不利索,才发现其舌头上出现直径3厘米的巨大溃疡,最终确诊为舌癌。“这类残根残冠长期刺激导致口腔颌面部肿瘤在临床很常见,也很容易被老百姓忽视。”徐斌说。最后,他还提到了HPV感染,“部分口咽癌与HPV-16型感染相关,但中国以传统危险因素(烟酒)为主。”
宁波晚报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