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派客户端记者 史娓超
近年来,新消费业态以“破竹之势”涌入老街区,成为激活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力量。
在宁波海曙镇明路上,藏着诸多由旧街坊改造而来的独立咖啡店、特色餐饮,在吸引一波又一波人群的同时,也填补了传统街区的消费空白,让老街区焕发新生。
人气餐饮、独立咖啡店争相涌入
四月的宁波街头春日气息弥漫,镇明路街区一派热闹景象。独立咖啡店、高人气餐饮越开越多,时尚消费与浓郁的烟火气并存,正催生城市消费新场景。
早在2015年将网红烘焙“蛋糕爆炸”从四眼碶迁店到镇明路后,2024年,主理人李童又在镇明路和广济街路口择了一处街角位置,开了一家侘寂风的“无物咖啡”。李童回忆称,自开业起,店铺就经常处于客满状态。一年下来,除了时常有闻名而来的打卡人群,还有十分稳定的一群“铁杆粉”。
“我们工作日的咖啡出品量在80到100杯左右,周末在100杯以上,进店客流密集,周末出现排队等位三四十桌已是常态。”李童告诉记者,“无物咖啡”的经营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在镇明路周边的独立咖啡店中已经算是面积较大的了,但仍经常客满为患,尤其在周末。
与之相距不远的“栖木”也是镇明路上的“排队王”,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经常有吃货给出好评。
而“00后”主理人王镓涛对这家店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只卖意式冰淇淋。“与其他餐饮店相比,我们的出品时间较短,平均5分钟就能手打一个意式冰淇淋。周末、节假日,50多平方米的店内坐满人是常态,店内店外也经常排队,日均能卖近400个冰淇淋。”

除了镇明路,与其交织的迎凤街、章耆街、广济街等老街上,也藏着不少由老旧街边店改造而来的咖啡店。尽管不少店空间狭小,但丝毫不影响人群接踵而来。
在迎凤街的“药兽咖啡”,“95后”主理人花儿正在咖啡机前忙碌,手边是一叠厚厚的订单。“精品咖啡的出餐时间要略长一些。忙的时候,吧台四五位小伙伴一天出品300多杯,顾客经常要排队半小时以上。”
激活老街区,何以“咖啡+”?
对于老街区而言,“咖啡+”何以成为城市微更新的“有效搭子”?
宁波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伟强认为,城市街区更新关键在于迎合新需求,并且要有持续更新的路径。
“咖啡+”与老街区的结合,本质上是“新消费场景”与“城市底蕴”的碰撞,其成功密码在于空间活化与场景重构。老街区的街巷肌理为咖啡店提供了独特的场景载体,或形成新旧共生的视觉冲击,或打造下楼即达的便捷消费场景。

第三方机构公布的《2023-2024城市咖啡消费新趋势洞察》显示,喝咖啡已经成为城市人群越来越常见的生活方式。其中,女性占比74%,25岁-35岁人群占比47%。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镇明路、迎凤街还是其他老街区,都曾是宁波商业繁荣的一个微小观察窗口。而在购物中心全面开花时期,随着传统街边店的落寞,老街区也一度式微。
当下,为什么越来越多新消费业态又重回老街区?在采访中,“烟火气”“松弛感”“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主理人们共同提及的高频词。
“当初‘蛋糕爆炸’迁址时就做过粉丝投票,镇明路高居榜首。其不仅距离天一广场、月湖等商圈景区近,也是宁波非常有底蕴的老街,街边店氛围也更好。因此,当我们打算新开一家咖啡店时,镇明路也依旧是首选。”李童坦言。

花儿告诉记者,地理位置是自己当初选址此处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月湖景区还是天一广场、鼓楼步行街,都是走段路就能到的距离,也由此带来很大客流。“尽管‘药兽咖啡’是一家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店,却经常有人拖着行李箱也要在赶高铁前来喝一杯。”
“我还特别喜欢老街区的烟火气、松弛感。店门前就是成排的绿荫,道路整洁干净、人来人往,不少铁粉熟客在店门口的露营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大家体验的就是这种放松的氛围。”花儿说。
挖潜“渐进式更新”,升腾“烟火气”
随着城市更新向更深层次发展,也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可能丢失原有区域特色、业态同质化等。老街区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通过“小尺度、渐进式”更新或许能够实现可持续“生长”。
镇明路西侧毗邻月湖公园,北端则是鼓楼步行街,往东不到一公里就是天一广场,再走一段路就是城隍庙。近两年,随着渐进式更新理念逐渐落地,镇明路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小尺度、渐进式是城市更新的一大特点,这种焕新方式更加关注街巷个性气质,不至于‘千巷一面’。”宁波商业联合会商业广场分会会长金华认为,这种微更新就像“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的是整条经脉,激活的是整片区域。只有分类施策,才能让老街区在岁月长河中保持生命力。
老街区向新生长的秘诀,在于城市文化底蕴和新老业态的融合共生。地道的老宁波生活图景、新潮的消费业态,引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共同支撑起老街区的更新和繁盛。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