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市多地反诈中心接连发布紧急预警,提醒市民注意“代转账(付款)”陷阱,切莫成了电诈“工具人”!
4月22日,宁海多部门联合发布警示函,提醒群众守护好自己的收款码,莫随意出借,以防被有心人利用。

宁海县反诈中心还通报了一起案例。
2024年11月,一名犯罪嫌疑人通过上线介绍,得知可通过他人的收款码用来收取转移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资金,按流水进行抽点获利。

该犯罪嫌疑人于是伙同另外两人物色了一商家并赢得其信任,随后向其求助称要接收朋友的货款,但自己的收款码因意外无法使用,信以为真的商家便“出借”自己的收款码帮他们中转了9万余元非法资金。事后,商家账户因涉诈被冻结,他才如梦初醒迅速报警。
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将三人抓获,并对他们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然而此时涉诈资金早被取现并转交,该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在江北也有类似案例发生,情形不同的是这次商家法律意识淡薄且抵不住诱惑,最终沦为电诈“帮凶”。
据江北区反诈中心通报,辖区一商家接到“订单”,有人想有偿借用收款码收取“货款”,商家觉察到对方让其接收的资金可能涉及违法犯罪所得,但本着有钱赚、不多管闲事的心态,他出借了自己的收款码。最终,6笔资金流入他的账户,共计1.2万余元,他收取了“辛苦费”600元,其余部分转账至对方指定账户。
后来东窗事发,这名商家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

除这两地外,今年3月至今,镇海、北仑、高新等地都发布了相关预警信息。据了解,餐饮商家尤其容易成为“洗钱”目标。
套路解析
电诈“工具人”会先选择目标商家,与商家频繁接触并混熟后,他会谎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限额了,但家中有事要急用钱,请求帮忙中转资金。
待商家答应帮忙后,骗子就会引导受害商家用自己的账户接受资金,并“请求”受害商家将钱转账至指定账户。至此,涉诈资金就“洗白”了。
而被骗子利用的商家面临的则不仅是正常经营受影响,还有可能承担涉案资金被划扣的损失。
“受害人发现被骗后报警,外地反诈中心介入并冻结涉诈银行账户,被利用的商家账户肯定也会受影响。”反诈民警提醒道,“公安部门还会调查商家的行为,并根据案情严重程度对其作出处罚。”
警方提醒
广大商户请警惕“中转”请求,任何“代转账”或“代付款”的请求请务必谨慎对待,仔细核查对方身份及资金来源,发现异常请立即报警。保护好个人信息与账户,切勿随意提供银行卡、收款码,同时定期检查账户流水,发现异常资金往来立即报警,避免沦为电诈“帮凶”。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