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5-04-26 19:3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范洪 王嘉彬 通讯员 许文峰

  4月26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首个主塔墩承台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跨海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中航道桥正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通苏嘉甬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此次施工的中航道桥全长1.43公里,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共设3个主塔墩和4个边辅墩,桥塔设计为钻石形,中塔高202米,边塔高198.5米。

  本次浇筑的81号主塔墩承台为圆端形结构,长61.8米、宽36.3米、高7米,面积相当于5个标准篮球场,混凝土浇筑量达13800立方米。

  杭州湾海域风大、浪高、潮急,而中航道桥施工区域又完全“飘”在水中,到中航道桥必须乘船。

  “施工区域离岸约7公里,根据交通管制要求,当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能见距离不足1000米、波高大于2米等任意一种情况出现时,船舶都不能通行。再加上该海域潮汐现象显著,潮水低会导致船舶靠不上码头;潮水涨得急、水流冲刷大的时候,船舶同样无法通行。”中铁大桥局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二分部项目常务副经理洪海涛介绍,如何利用有限的窗口期,将1370余吨钢筋及大量建筑材料高效运输到施工现场,并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成为承台施工的最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会同中铁大桥院和中国铁设联合设计、中铁大桥局等参建单位运用“潮汐动态数据库”,将相关部门潮汐预报与码头实时潮位数据结合,再运用专业算法预测当天潮汐变化规律。据此优化钢筋、冷却水管、劲性骨架等大宗材料运输计划,实现材料供应与潮汐变化精准匹配,确保材料运输“零延误”。

  除原材料运输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控问题也是此次承台施工的难点之一。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团队采用“前端防、中端管、后端查”的全链条控制措施,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并利用承台内提前布设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混凝土温度调控,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引起开裂,影响结构质量。”沪杭客专公司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指挥部指挥长钱利平说。

  通苏嘉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0座车站,建设工期5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取得阶段性进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4-26 19:30: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范洪 王嘉彬 通讯员 许文峰

  4月26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首个主塔墩承台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跨海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中航道桥正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通苏嘉甬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此次施工的中航道桥全长1.43公里,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共设3个主塔墩和4个边辅墩,桥塔设计为钻石形,中塔高202米,边塔高198.5米。

  本次浇筑的81号主塔墩承台为圆端形结构,长61.8米、宽36.3米、高7米,面积相当于5个标准篮球场,混凝土浇筑量达13800立方米。

  杭州湾海域风大、浪高、潮急,而中航道桥施工区域又完全“飘”在水中,到中航道桥必须乘船。

  “施工区域离岸约7公里,根据交通管制要求,当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能见距离不足1000米、波高大于2米等任意一种情况出现时,船舶都不能通行。再加上该海域潮汐现象显著,潮水低会导致船舶靠不上码头;潮水涨得急、水流冲刷大的时候,船舶同样无法通行。”中铁大桥局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二分部项目常务副经理洪海涛介绍,如何利用有限的窗口期,将1370余吨钢筋及大量建筑材料高效运输到施工现场,并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成为承台施工的最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会同中铁大桥院和中国铁设联合设计、中铁大桥局等参建单位运用“潮汐动态数据库”,将相关部门潮汐预报与码头实时潮位数据结合,再运用专业算法预测当天潮汐变化规律。据此优化钢筋、冷却水管、劲性骨架等大宗材料运输计划,实现材料供应与潮汐变化精准匹配,确保材料运输“零延误”。

  除原材料运输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控问题也是此次承台施工的难点之一。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团队采用“前端防、中端管、后端查”的全链条控制措施,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并利用承台内提前布设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混凝土温度调控,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引起开裂,影响结构质量。”沪杭客专公司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指挥部指挥长钱利平说。

  通苏嘉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0座车站,建设工期5年。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