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27天!合肥-宁波舟山港-威廉港“双快模式”全国首发
2025-04-30 10: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图为上午9点,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直航欧洲的“嘉华宁波”号静候“嘉宾”登船。单玉紫枫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见习记者 林昱辰 通讯员 胡锦渠

今天上午10时许,一批国产太阳能光伏板从合肥北站出发经“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精品快线18小时抵达宁波舟山港后,遂无缝衔接“中欧快航”班轮嘉华宁波号,将以全程27天“门到门”的极限速度直抵德国威廉港。

这条全国首创的“皖甬欧”双快物流线路,以“18小时海铁快线+26天中欧快航”的硬核组合,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出海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图为直航欧洲的“嘉华宁波”号,船上装载的标有CEX的蓝色集装箱即为中欧快航特制箱。单玉紫枫 摄

物流革命:27天重构中欧贸易版图

在传统模式下,长三角货物运往欧洲需经海运中转,耗时普遍超过38天。宁波舟山港2024年12月30日开通的“中欧快航”直航德国威廉港,通过“点对点”不挂港模式将航程压缩至26天,较传统航线缩短12天。而“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线路更以“循环班列”创新,实现18小时极速达港,较原运输方案再提速25%。

“轨道与深水岸线的精准接轨,让内陆到欧洲全程时效进入‘27天时代’。”浙江海港物流集团负责人表示,这种“不换箱”的无缝衔接,避免了传统中转30%以上的货损风险。

图为“皖甬欧”中的海铁快线开往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集团供图

成本重构:40%降本背后的供应链密码

这批货货主合肥某光伏企业算过一笔账:通过“双快模式”,海铁段成本较公路运输直降60%,叠加海运规模优势,综合成本节省超40%。

这种成本优势源于两大创新:一是宁波舟山港与上海铁路局打造的“通道+平台”协同机制,通过固定车底、优先配载将海铁联运准班率提升至98%;

二是“中欧快航”月班运营实现“满仓周转”,光伏板、锂电池等“新三样”装载率超95%,摊薄单位物流成本。

图为上午9时半,集装箱“登船”。单玉紫枫 摄

战略破局:从“类沿海”到全球供应链枢纽  

面对中欧班列年均增长15%但运力缺口达30%的现状,“双快模式”开创了陆海联动新范式。宁波舟山港在威廉港布局的临港海外仓,使抵达货物48小时内可分拨至北欧、中东欧等地区,构建起“30天泛欧物流圈”。

这种“快线+枢纽”模式,让中西部企业首次享受到“出厂即出海”的“类沿海”待遇。

图为“嘉华宁波”号整装待发。

据统计,仅安徽光伏产业年出口欧洲货值超200亿元,此前因物流制约有15%订单存在交付风险,如今“双快通道”可释放约30亿元产能。

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雪君表示,“未来,不仅是合肥,只要有海铁快线方,我们都能通过这种‘双快物流’模式为内陆腹地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快速、更经济、更稳定的出口通道。我们也会根据货主需求,引进更多船舶,加密中欧快航的班次。进一步完善德国临港仓库的服务业务,强化欧洲区域的集散功能,拓展物流网络辐射面。”

图为上午10时,“嘉华宁波”号开始解缆,即将离港。单玉紫枫 摄

国家棋局:双循环中的港口担当 

作为货物吞吐量16年连冠全球的世界大港,宁波舟山港此次创新绝非偶然。

其背后是“经贸+产业”联动的深层考量:通过近30条海铁快线编织内陆网络,以“中欧快航”加密至周班为目标,最终形成覆盖中西部、贯通欧亚的“双快物流矩阵”。这种布局既破解了长三角制造业“出海焦虑”,更将港口功能从物流节点升级为供应链组织者。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当中国港口开始定义国际物流标准,意味着我们正从‘供应链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蜕变。”

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看,“双快模式”的价值远超物流范畴。其用27天的时间刻度丈量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用40%的成本优势夯实了外贸基本盘,更用陆海联动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注入确定性。这条横贯欧亚的物流新动脉,正澎湃着双循环的时代心跳。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27天!合肥-宁波舟山港-威廉港“双快模式”全国首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4-30 10:34:00

图为上午9点,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直航欧洲的“嘉华宁波”号静候“嘉宾”登船。单玉紫枫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见习记者 林昱辰 通讯员 胡锦渠

今天上午10时许,一批国产太阳能光伏板从合肥北站出发经“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精品快线18小时抵达宁波舟山港后,遂无缝衔接“中欧快航”班轮嘉华宁波号,将以全程27天“门到门”的极限速度直抵德国威廉港。

这条全国首创的“皖甬欧”双快物流线路,以“18小时海铁快线+26天中欧快航”的硬核组合,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出海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图为直航欧洲的“嘉华宁波”号,船上装载的标有CEX的蓝色集装箱即为中欧快航特制箱。单玉紫枫 摄

物流革命:27天重构中欧贸易版图

在传统模式下,长三角货物运往欧洲需经海运中转,耗时普遍超过38天。宁波舟山港2024年12月30日开通的“中欧快航”直航德国威廉港,通过“点对点”不挂港模式将航程压缩至26天,较传统航线缩短12天。而“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线路更以“循环班列”创新,实现18小时极速达港,较原运输方案再提速25%。

“轨道与深水岸线的精准接轨,让内陆到欧洲全程时效进入‘27天时代’。”浙江海港物流集团负责人表示,这种“不换箱”的无缝衔接,避免了传统中转30%以上的货损风险。

图为“皖甬欧”中的海铁快线开往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集团供图

成本重构:40%降本背后的供应链密码

这批货货主合肥某光伏企业算过一笔账:通过“双快模式”,海铁段成本较公路运输直降60%,叠加海运规模优势,综合成本节省超40%。

这种成本优势源于两大创新:一是宁波舟山港与上海铁路局打造的“通道+平台”协同机制,通过固定车底、优先配载将海铁联运准班率提升至98%;

二是“中欧快航”月班运营实现“满仓周转”,光伏板、锂电池等“新三样”装载率超95%,摊薄单位物流成本。

图为上午9时半,集装箱“登船”。单玉紫枫 摄

战略破局:从“类沿海”到全球供应链枢纽  

面对中欧班列年均增长15%但运力缺口达30%的现状,“双快模式”开创了陆海联动新范式。宁波舟山港在威廉港布局的临港海外仓,使抵达货物48小时内可分拨至北欧、中东欧等地区,构建起“30天泛欧物流圈”。

这种“快线+枢纽”模式,让中西部企业首次享受到“出厂即出海”的“类沿海”待遇。

图为“嘉华宁波”号整装待发。

据统计,仅安徽光伏产业年出口欧洲货值超200亿元,此前因物流制约有15%订单存在交付风险,如今“双快通道”可释放约30亿元产能。

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雪君表示,“未来,不仅是合肥,只要有海铁快线方,我们都能通过这种‘双快物流’模式为内陆腹地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快速、更经济、更稳定的出口通道。我们也会根据货主需求,引进更多船舶,加密中欧快航的班次。进一步完善德国临港仓库的服务业务,强化欧洲区域的集散功能,拓展物流网络辐射面。”

图为上午10时,“嘉华宁波”号开始解缆,即将离港。单玉紫枫 摄

国家棋局:双循环中的港口担当 

作为货物吞吐量16年连冠全球的世界大港,宁波舟山港此次创新绝非偶然。

其背后是“经贸+产业”联动的深层考量:通过近30条海铁快线编织内陆网络,以“中欧快航”加密至周班为目标,最终形成覆盖中西部、贯通欧亚的“双快物流矩阵”。这种布局既破解了长三角制造业“出海焦虑”,更将港口功能从物流节点升级为供应链组织者。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当中国港口开始定义国际物流标准,意味着我们正从‘供应链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蜕变。”

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看,“双快模式”的价值远超物流范畴。其用27天的时间刻度丈量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用40%的成本优势夯实了外贸基本盘,更用陆海联动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注入确定性。这条横贯欧亚的物流新动脉,正澎湃着双循环的时代心跳。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