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沈莉 范洪 通讯员宋新宇 马靖波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甬舟号”盾构机机长彭超的新工位,终于“见光”了。
这段时间,为加快探索盾构机远程驾驶技术,构建“后方专家直达掌子面”的多层网联驾驶控制体系,彭超将工位从“不见光”的地下60余米搬到了地面的智慧中心,远程操控“甬舟号”掘进。
“开始推进,开始推进!”今天一早,查看完“甬舟号”夜间施工数据后,彭超果断通过对讲机发出掘进指令,随后按下操控台上的启动键。
与此同时,向东1870米、地下63米处,开挖直径14.57米的“甬舟号”盾构机刀盘开始缓缓转动,机械轰鸣声响起。而彭超面前的电子屏幕上,盾构机的三维模型也同步转动起来,刀盘转速、切口压力等数据也开始跳动、更新。

施工现场。图片均由宋新宇/摄
这套由中铁十四局联合高校自主研发的远程驾驶装备及数字盾构系统,正是让彭超稳坐地面,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秘密武器”。
“以前在狭小、封闭的盾构机空间里工作,就像置身于一个钢铁蒸笼,闷热潮湿。还得时刻提防地层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气体。”彭超说,有了远程驾驶系统,环境舒适多了。从事盾构掘进工作6年,但远程驾驶盾构机,完成世界级难度的盾构施工,彭超也是第一次。“环境好了,专注度可不能下降,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甬舟号”盾构机负责掘进的隧道区间,硬岩和软硬不均地层占比近七成,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需要人工极其频繁地进行高压换刀作业,施工复杂程度、难度和风险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彭超在盾构机上操作
数字盾构系统上,每一秒钟都在接收来自“甬舟号”盾构机掘进中的关键参数、注浆、油脂、主驱动密封、刀具磨损等信息,系统会根据设定的预警值自动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判别,一旦数据超限,就会自动推送给彭超。
不仅如此,借助该系统,彭超还可以通过现场布设的视频监控,配合隧道内人员定位系统,利用远程警告功能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控无死角。
“我们的平台还与位于南京的公司总部盾构智慧管控中心联动。”彭超说,所有盾构施工数据和安全管控数据都会传送到总部管控中心,那里有掘进管控和安全管控专家24小时值守,确保远程驾驶盾构的施工安全。
坐在新工位上,彭超充满了期待。“我们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围绕设备智能诊断、掘进参数预测优化等盾构场景,用数智技术为超级工程赋能。”彭超说。

施工现场
目前,“甬舟号”已掘进1870米。今年五一假期,彭超将和中铁十四局200余名建设者一起,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甬舟号”5月中下旬进入海域段施工,加快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进度。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