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巧用“绣花针” 江北织就基层自治新图景
2025-05-07 06:45:5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居民楼的智慧门禁系统,全天候守护居民安全;多功能活动区内,老人对弈、孩童嬉戏……近日,记者在江北区庄桥街道滨江社区海外滩小区9号楼门厅内,看到了这番温馨场景。这个曾经设施陈旧、居民常常抱怨的“问题门厅”,如今已焕然一新。

蝶变源自滨江社区推行的“我论我事5654”协商工作模式。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和业主代表,依托9号楼微信群搭建了协商平台。从环境设计到功能布局,从预算制定到方案落实,居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充分讨论,最终形成改造方案。这场“家门口的民主实践”既强化了邻里纽带,又激活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像这样生动的社区“微景观”,正是江北“北岸和·全域治”工程结出的“硕果”。自去年2月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该区在基层治理领域持续创新,相继推出“文小社”“鹭林工作法”等特色治理品牌,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观察站,持续革新基层治理范式。

专业人才培育为治理创新注入动能。去年以来,江北通过区级大课堂、导师带徒等培训形式,构建起覆盖从新入职社工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四级培养体系。目前,该区已培育高级社会工作师1名和省、市、区三级社区领军人才43名,基层治理人才库得到持续充实。

社会协同治理格局渐次成形。去年11月,文教街道大闸社区创设全市首个社区慈善信托——昆仑大闸社区蜜邻慈善信托。该项目联动8家民企、5家社会组织和15家商户,撬动资金20余万元,在助餐就医、法律咨询等12项服务上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我们引入社区‘蜜邻合伙人’开展公益或低偿经营活动,将部分收益注入慈善信托,形成了可持续运作机制。”大闸社区党委书记林开芳说。

青年力量正在基层治理中崭露头角。在常住人口以青年为主的前江街道星旅社区,社区组建了平均年龄35.3岁的“星青年业委会”,通过“谈星事”联席机制和依托网格群建设的线上“星青年大论坛”,推动年轻人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建设主力军。今年以来,青年群体已为该社区贡献治理建议27条,推动解决租房扰民等难题11件。“手机点一点,就能参与社区事务,这种‘即时感’特别契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名青年居民说。

“基层治理如同绣花,需要针脚细密、久久为功。”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城镇慈湖人家社区的“慈邻帮帮团”、甬江街道湾头社区的“安居九条”工作法等基层治理实践正描绘出现代社区建设的“江北图景”。去年,该区成功创建2个省级、5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并跻身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之列。(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佳辉)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巧用“绣花针” 江北织就基层自治新图景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5-07 06:45:56

居民楼的智慧门禁系统,全天候守护居民安全;多功能活动区内,老人对弈、孩童嬉戏……近日,记者在江北区庄桥街道滨江社区海外滩小区9号楼门厅内,看到了这番温馨场景。这个曾经设施陈旧、居民常常抱怨的“问题门厅”,如今已焕然一新。

蝶变源自滨江社区推行的“我论我事5654”协商工作模式。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和业主代表,依托9号楼微信群搭建了协商平台。从环境设计到功能布局,从预算制定到方案落实,居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充分讨论,最终形成改造方案。这场“家门口的民主实践”既强化了邻里纽带,又激活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像这样生动的社区“微景观”,正是江北“北岸和·全域治”工程结出的“硕果”。自去年2月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该区在基层治理领域持续创新,相继推出“文小社”“鹭林工作法”等特色治理品牌,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观察站,持续革新基层治理范式。

专业人才培育为治理创新注入动能。去年以来,江北通过区级大课堂、导师带徒等培训形式,构建起覆盖从新入职社工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四级培养体系。目前,该区已培育高级社会工作师1名和省、市、区三级社区领军人才43名,基层治理人才库得到持续充实。

社会协同治理格局渐次成形。去年11月,文教街道大闸社区创设全市首个社区慈善信托——昆仑大闸社区蜜邻慈善信托。该项目联动8家民企、5家社会组织和15家商户,撬动资金20余万元,在助餐就医、法律咨询等12项服务上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我们引入社区‘蜜邻合伙人’开展公益或低偿经营活动,将部分收益注入慈善信托,形成了可持续运作机制。”大闸社区党委书记林开芳说。

青年力量正在基层治理中崭露头角。在常住人口以青年为主的前江街道星旅社区,社区组建了平均年龄35.3岁的“星青年业委会”,通过“谈星事”联席机制和依托网格群建设的线上“星青年大论坛”,推动年轻人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建设主力军。今年以来,青年群体已为该社区贡献治理建议27条,推动解决租房扰民等难题11件。“手机点一点,就能参与社区事务,这种‘即时感’特别契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名青年居民说。

“基层治理如同绣花,需要针脚细密、久久为功。”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城镇慈湖人家社区的“慈邻帮帮团”、甬江街道湾头社区的“安居九条”工作法等基层治理实践正描绘出现代社区建设的“江北图景”。去年,该区成功创建2个省级、5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并跻身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之列。(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佳辉)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