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以数字形式“回归”!德国馆藏清末宁波外销画
2025-05-11 07:09:5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女唱书。

  2024年9月,“外国档案里的宁波”栏目曾报道《宁波外销画,德国的博物馆也有》。

  5月9日,这批外销画的馆藏地相关负责人——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研究员Dr.Yu Filipiak一行来到宁波,在宁波帮博物馆参加“记忆的跨越——中德宁波外销画数字版本回归暨合作仪式”。

  顺利的话,今年年底,这批珍贵的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主题外销画将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专题展览,以原件形式回到宁波,为市民重现十九世纪宁波城的风土人情。

年糕店。

  1

  描绘宁波三百六十行的彩色外销画

  据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研究员Dr.Yu Filipiak现场介绍,其馆藏宁波主题外销画一共有93册,两三百幅。

  这些画册是德国汉学家穆麟德于清末在宁波购买收集的。“穆麟德在宁波生活了很长时间,也是在宁波去世的。1960年,他的女儿艾玛·冯·塞肯多夫将她和她父亲的500多件东亚收藏转赠给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从而使博物馆拥有了这批珍贵的馆藏。”

  “我是在给博物馆做数字档案的时候,意外发现这批画册的。”Dr.Yu Filipiak说,“看了之后感觉非常震撼,画家画得非常精细,有些标题还带有宁波方言的元素。”

  据了解,这些画册约为普通书籍大小,多以《中国宁波三百六十行全图》《中国三百六十行全图》《宁波三百六十行全图》《宁波种稻人物全图第三本》为题。

  内容涉及宰猪、卖肉、卖酱油酱豆腐等,也有补缸、补雨伞、做明角灯的手艺人,新年拜岁、拜天仙女、抬嫁服箱等民俗场景,堪称晚清宁波“浮世绘”。

  这些画册的封面或内页标注有画家姓名:“宁波盐仓门内,范滋甫写”。

  盐仓门即和义门,是宁波罗城六城门之一。1929年,盐仓门与其他五门一同被拆除。2003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旧城改造对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现了元代重筑的和义门瓮城遗址的局部。

  范滋甫其人,不见宁波地方史料记载。据推测,他应是旧时盐仓门内一家“画廊”的小老板,在人员往来密集的城门附近以绘画销售风俗画为生。在照片技术并不流行的十九世纪,这些绘画代替了部分宁波“伴手礼”的作用。

小人戏龙头鸡灯。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

  2

  年底有望在宁波展出

  5月9日的仪式上,宁波博物院正式接收这批宁波外销画的高清数字影像捐赠。

  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表示,这些绘画能够在100多年后回到宁波,得益于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学部副教授、宁波市海丝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侯昕在馆际、校方合作间的“牵线搭桥”。

  侯昕说,相较于存世较多的广东外销画,宁波外销画存世稀少,更具史料与实证价值。

  这批作品有机融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东方笔墨意趣,再现了1844年宁波开埠后的城市建筑风貌、生产生活实态、传统节庆民俗及中西文明交融的场景,为研究近代宁波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

  宁波博物院副院长施小蓓表示,这些外销画曾远渡重洋,成为欧洲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如今,这些珍贵的图像以数字形式“回归”,不仅是对宁波历史文脉的珍贵补充,更是中德两国文博机构友谊与合作的崭新起点。

  现场,两馆就联合举办交流展览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将于年底推出宁波外销画专题展览,将有50册左右的原件来到宁波现场展出,并同步启动《德藏宁波外销画全集》编纂等相关研究工作。

  “鉴于保存状况,有一些破损比较严重的暂不出借。”Dr.Yu Filipiak说,“但我们会尽量以数字或复制的形式,在现场将这批绘画的全貌进行展示。”

  记者顾嘉懿黄银凤通讯员项聪颖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以数字形式“回归”!德国馆藏清末宁波外销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11 07:09:50

女唱书。

  2024年9月,“外国档案里的宁波”栏目曾报道《宁波外销画,德国的博物馆也有》。

  5月9日,这批外销画的馆藏地相关负责人——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研究员Dr.Yu Filipiak一行来到宁波,在宁波帮博物馆参加“记忆的跨越——中德宁波外销画数字版本回归暨合作仪式”。

  顺利的话,今年年底,这批珍贵的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主题外销画将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专题展览,以原件形式回到宁波,为市民重现十九世纪宁波城的风土人情。

年糕店。

  1

  描绘宁波三百六十行的彩色外销画

  据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研究员Dr.Yu Filipiak现场介绍,其馆藏宁波主题外销画一共有93册,两三百幅。

  这些画册是德国汉学家穆麟德于清末在宁波购买收集的。“穆麟德在宁波生活了很长时间,也是在宁波去世的。1960年,他的女儿艾玛·冯·塞肯多夫将她和她父亲的500多件东亚收藏转赠给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从而使博物馆拥有了这批珍贵的馆藏。”

  “我是在给博物馆做数字档案的时候,意外发现这批画册的。”Dr.Yu Filipiak说,“看了之后感觉非常震撼,画家画得非常精细,有些标题还带有宁波方言的元素。”

  据了解,这些画册约为普通书籍大小,多以《中国宁波三百六十行全图》《中国三百六十行全图》《宁波三百六十行全图》《宁波种稻人物全图第三本》为题。

  内容涉及宰猪、卖肉、卖酱油酱豆腐等,也有补缸、补雨伞、做明角灯的手艺人,新年拜岁、拜天仙女、抬嫁服箱等民俗场景,堪称晚清宁波“浮世绘”。

  这些画册的封面或内页标注有画家姓名:“宁波盐仓门内,范滋甫写”。

  盐仓门即和义门,是宁波罗城六城门之一。1929年,盐仓门与其他五门一同被拆除。2003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旧城改造对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现了元代重筑的和义门瓮城遗址的局部。

  范滋甫其人,不见宁波地方史料记载。据推测,他应是旧时盐仓门内一家“画廊”的小老板,在人员往来密集的城门附近以绘画销售风俗画为生。在照片技术并不流行的十九世纪,这些绘画代替了部分宁波“伴手礼”的作用。

小人戏龙头鸡灯。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

  2

  年底有望在宁波展出

  5月9日的仪式上,宁波博物院正式接收这批宁波外销画的高清数字影像捐赠。

  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表示,这些绘画能够在100多年后回到宁波,得益于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学部副教授、宁波市海丝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侯昕在馆际、校方合作间的“牵线搭桥”。

  侯昕说,相较于存世较多的广东外销画,宁波外销画存世稀少,更具史料与实证价值。

  这批作品有机融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东方笔墨意趣,再现了1844年宁波开埠后的城市建筑风貌、生产生活实态、传统节庆民俗及中西文明交融的场景,为研究近代宁波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

  宁波博物院副院长施小蓓表示,这些外销画曾远渡重洋,成为欧洲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如今,这些珍贵的图像以数字形式“回归”,不仅是对宁波历史文脉的珍贵补充,更是中德两国文博机构友谊与合作的崭新起点。

  现场,两馆就联合举办交流展览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将于年底推出宁波外销画专题展览,将有50册左右的原件来到宁波现场展出,并同步启动《德藏宁波外销画全集》编纂等相关研究工作。

  “鉴于保存状况,有一些破损比较严重的暂不出借。”Dr.Yu Filipiak说,“但我们会尽量以数字或复制的形式,在现场将这批绘画的全貌进行展示。”

  记者顾嘉懿黄银凤通讯员项聪颖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