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外销画。(照片由宁波博物院提供)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顾嘉懿 通讯员 项聪颖
5月9日上午,宁波帮博物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此展开。一幅幅描绘19世纪宁波风土人情的画作以数字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标志着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外销画数字版本正式回归宁波。这批珍贵的画作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更成为中德两国文博机构深化合作的纽带。
数字回归:文化记忆的跨越
在当天的“记忆的跨越——中德宁波外销画数字版本回归暨合作仪式”上,宁波博物院正式接收了由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捐赠的90余册宁波外销画高清数字影像。这批画作主题丰富,涵盖了宁波“三百六十行”的市井百态、手工艺人的劳作场景以及传统节庆民俗,堪称宁波清代的“浮世绘”。

“记忆的跨越——中德宁波外销画数字版本回归暨合作仪式”现场。
宁波博物院副院长施小蓓在致辞中表示:“这批外销画曾远渡重洋,成为欧洲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如今以数字形式回归,不仅是对宁波历史文脉的珍贵补充,更是中德两国文博机构友谊与合作的崭新起点。”她强调,宁波博物院将充分利用这批数字资源,推动其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数字使者”。
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介绍了这批外销画的收藏背景。她提到,这些画作是德国汉学家穆麟德于清末在宁波收集的,1960年由其女儿艾玛·冯·塞肯多夫捐赠给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近年来,该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了系统数字化,为此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历史溯源:外销画中的宁波记忆
这批外销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鲜明的宁波特色。画作中标注的作者“范滋甫”是宁波盐仓门内的一位画家,他通过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为外国游客创作了大量反映宁波生活的画作。画面内容从街边小贩到婚丧嫁娶,从农事活动到节庆习俗,生动再现了19世纪宁波的社会风貌。

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一行参观宁波帮博物馆。
值得注意的是,画作中出现了许多宁波方言和俗字,如“打马雀”(打麻将)、“着回棋”(下围棋)等,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此外,画作还记录了当时宁波的知名商铺,如汲绠斋书坊、“大有丰号”洋广杂货店等,为研究近代宁波商业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较于存世较多的广东外销画,宁波外销画存世稀少却更具史料价值。Dr.Sylvia Karges表示:“这批画作有机融合了西方写实技法与东方笔墨意趣,是研究近代宁波历史文化和中西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
深化交流:探索博物馆创新路径
仪式上,两馆宣布将联合举办宁波外销画专题展览,计划于年底在宁波帮博物馆展出。展览不仅将以高清数字化形式呈现全部90余册画作,还将展出其中50余册原件。与此同时,双方将启动《德藏宁波外销画全集》的编纂工作,进一步挖掘这批画作的学术价值。


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外销画。(照片由宁波博物院提供)
Dr.Sylvia Karges对展览充满期待:“这次合作让传统中国文化以年轻化的方式呈现,重新焕发生命力。”她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宁波博物院自2008年至今已举办20余个国际合作展览,涉及日本、韩国、波兰、意大利、英国等多个国家。此次与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宁波博物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
此次合作不仅是展览层面的互动,更将延伸至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宁波博物院与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计划在未来开展更深入的馆际交流,共同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的使命与创新路径。

德国德累斯顿民族志博物馆藏宁波外销画。(照片由宁波博物院提供)
活动当天,德国萨克森州民族志总馆馆长Dr.Sylvia Karges一行还参访了宁波帮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双方就展览细节和后续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随着这批外销画数字版本的回归,中德两国的文化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从19世纪的外销画到21世纪的数字回归,这批画作见证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也开启了中德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它们的回归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修复,更是对多元文明互鉴的生动诠释。未来,随着专题展览的推出和研究的深入,这批画作将继续讲述宁波与世界的文化故事。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