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看宁波专科护士们的十八般“护”艺
2025-05-12 07: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发药?这也许是不少人对护士工作的刻板印象。实际上,随着护理专科化趋势,护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愈来愈多,护士工作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宁波,目前有近1200名专科护士,他们都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像医生一样坐门诊,在疑难病例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多位独当一面的专科护士,带大家了解他们的“绝活”。

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曹丽娜

她在伤口上“绣”新生

曹丽娜在为患者处理伤口。记者任诗妤 摄

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造口伤口门诊,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曹丽娜总是在与“最脏最累”的伤口打交道。从烂了半只脚的糖尿病患者到全身溃烂的压疮老人。

在曹丽娜的手机里存着近千张伤口与造口照片。这些在外人看来触目惊心的影像,于她而言却是精准的“护理指南”——每道溃烂的创面、每个红肿的造口,都对应着一段漫长的治疗历程。她笑言:“我们常常不用看脸,只看伤口就能认出患者。”

一位40多岁的男患者因糖尿病足导致右脚严重溃烂,骨头和肌腱外露,感染深入骨髓,被其母亲推着轮椅来到诊室。看着恶化到“半只脚掌被挖空”的伤口,曹丽娜没有气馁,她与同事小心地移除黑腐肉,自此开启了漫长而精细的治疗,每次换药都像照顾婴儿般细致。

“我们需要根据创面的不同状况,精心选择治疗方法。”曹丽娜解释,若伤口大量渗液却无感染症状,就专注管理渗液;面对感染、腐肉与渗液并存的复杂情况,便同步开展抗感染、清创与促生长工作。“最长一次换药耗时一个多小时。糖尿病足患者神经麻木,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但我们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扩大创面。”

经过曹丽娜和团队成员1年多的精心护理,这位患者的脚掌重新长了起来,如今他已能自己骑着电瓶车来门诊复诊。

曹丽娜是个80后,自2002年踏入护理行业,她先后在普外科、消化内科工作了十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患者,也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2012年转到泌尿外科后,她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造口患者,那些因疾病带来的伤痛与困扰,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也由此踏上了成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道路。

如今,曹丽娜平均每周有三天在造口伤口门诊工作。在这里,她直面大量“脏累难”的工作,处理复杂的伤口和造口情况。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家人都不愿在她的手机里留存合影,与各种溃烂流脓的伤口“为邻”。但曹丽娜从未退缩,她深知,每一次精心的护理,都承载着患者对康复的渴望;每一次耐心的操作,都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王兵兵

用专业帮助更多受伤的心痊愈

王兵兵在和患者沟通。受访者供图

“‘乒乓哥’,我去做物理治疗了……”跟着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早期干预科副护士长王兵兵来到住院部,患者们纷纷和这个“乒乓哥”打招呼。王兵兵是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他的心愿是用专业技能帮助更多受伤的心痊愈。

采访当天中午,正逢王兵兵主持病区的正念认知训练。20名患者陆续来到团体治疗室,在蒲团上分两排坐下。

舒缓的轻音乐响起,王兵兵带领大家开始当天的训练。“大家跟着指导语,调整一下坐姿,让身体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觉察随着吸气、呼气身体感受的变化……”

30分钟后,当天的正念认知治疗结束。21岁的晓楠(化名)说:“‘乒乓哥’教的正念疗法有用。刚住院的时候,我一有烦心事就抠自己,胳膊上的伤疤刚结上又被抠掉了。现在,我会尝试做正念冥想让自己放松。”

王兵兵在2010年参加专业培训,成为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后才能开展正念认知治疗训练。现在,每天午后的正念疗法训练成了病区的“固定特色节目”。王兵兵说,作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他的核心工作是通过专业技能在日常护理中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心理康复。

“工作中有压力山大的时候,可看到患者出院,听到患者病情稳定的消息,再辛苦、委屈都值得了。”王兵兵说。

母婴专科护士章建文

产房里的“托举者”,守护千万母婴平安

章建文抱着刚出生的宝宝。受访者供图

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房,母婴专科护士章建文的双手已经托举过上万个新生命。产房里的情况瞬息万变,生死往往在一瞬间。章建文最难忘的是一位脐带脱垂产妇的8分钟生死战。

“脐带脱垂!启动DDI(紧急剖宫产)!”一位产妇在分娩时,胎心监护仪警报骤响,正在为产妇助产的章建文把手探入产道,瞬间摸到了搏动的脐带。要知道,那可是胎儿供血的生命线,一旦受压时间过长,胎儿就会重度窒息。

为了不让腹中的胎儿脐带受压,她一直弯腰跪在手术台下,上推胎头,坚持了8分多钟,直到经过紧急剖宫产手术,胎儿平安娩出才松手。尽管她的手臂已僵成“雕塑”,却始终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除了在产房护佑母婴平安,章建文还定期坐助产士门诊。她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可以把专业知识讲得产妇能听得懂,能执行得了。

在她的助产士门诊,很多产妇会问,怎样才能超快顺产?讲专业的知识,产妇可能都懂,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她就把孩子与骨盆的关系,比喻成螺丝与螺帽,并画出示意图解释说,孩子想要生得顺利,第一步入盆要入得好。就像螺丝要对准螺帽口,如果有偏差,螺丝拧下去就会比较拧巴,孩子也一样,产程就会变慢。

这么一比喻,产妇立马听懂了。这时候,章建文再给予专业的指导,如何去做骨盆摇摆,以提高孩子与骨盆的衔接,产妇的依从性大大提高,顺产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记者 孙美星 王颖 程鑫 任诗妤 通讯员 庞赟 马蝶翼 孙梦璐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看宁波专科护士们的十八般“护”艺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12 07:19:00

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发药?这也许是不少人对护士工作的刻板印象。实际上,随着护理专科化趋势,护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愈来愈多,护士工作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宁波,目前有近1200名专科护士,他们都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像医生一样坐门诊,在疑难病例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多位独当一面的专科护士,带大家了解他们的“绝活”。

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曹丽娜

她在伤口上“绣”新生

曹丽娜在为患者处理伤口。记者任诗妤 摄

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造口伤口门诊,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曹丽娜总是在与“最脏最累”的伤口打交道。从烂了半只脚的糖尿病患者到全身溃烂的压疮老人。

在曹丽娜的手机里存着近千张伤口与造口照片。这些在外人看来触目惊心的影像,于她而言却是精准的“护理指南”——每道溃烂的创面、每个红肿的造口,都对应着一段漫长的治疗历程。她笑言:“我们常常不用看脸,只看伤口就能认出患者。”

一位40多岁的男患者因糖尿病足导致右脚严重溃烂,骨头和肌腱外露,感染深入骨髓,被其母亲推着轮椅来到诊室。看着恶化到“半只脚掌被挖空”的伤口,曹丽娜没有气馁,她与同事小心地移除黑腐肉,自此开启了漫长而精细的治疗,每次换药都像照顾婴儿般细致。

“我们需要根据创面的不同状况,精心选择治疗方法。”曹丽娜解释,若伤口大量渗液却无感染症状,就专注管理渗液;面对感染、腐肉与渗液并存的复杂情况,便同步开展抗感染、清创与促生长工作。“最长一次换药耗时一个多小时。糖尿病足患者神经麻木,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但我们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扩大创面。”

经过曹丽娜和团队成员1年多的精心护理,这位患者的脚掌重新长了起来,如今他已能自己骑着电瓶车来门诊复诊。

曹丽娜是个80后,自2002年踏入护理行业,她先后在普外科、消化内科工作了十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患者,也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2012年转到泌尿外科后,她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造口患者,那些因疾病带来的伤痛与困扰,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也由此踏上了成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道路。

如今,曹丽娜平均每周有三天在造口伤口门诊工作。在这里,她直面大量“脏累难”的工作,处理复杂的伤口和造口情况。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家人都不愿在她的手机里留存合影,与各种溃烂流脓的伤口“为邻”。但曹丽娜从未退缩,她深知,每一次精心的护理,都承载着患者对康复的渴望;每一次耐心的操作,都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王兵兵

用专业帮助更多受伤的心痊愈

王兵兵在和患者沟通。受访者供图

“‘乒乓哥’,我去做物理治疗了……”跟着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早期干预科副护士长王兵兵来到住院部,患者们纷纷和这个“乒乓哥”打招呼。王兵兵是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他的心愿是用专业技能帮助更多受伤的心痊愈。

采访当天中午,正逢王兵兵主持病区的正念认知训练。20名患者陆续来到团体治疗室,在蒲团上分两排坐下。

舒缓的轻音乐响起,王兵兵带领大家开始当天的训练。“大家跟着指导语,调整一下坐姿,让身体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觉察随着吸气、呼气身体感受的变化……”

30分钟后,当天的正念认知治疗结束。21岁的晓楠(化名)说:“‘乒乓哥’教的正念疗法有用。刚住院的时候,我一有烦心事就抠自己,胳膊上的伤疤刚结上又被抠掉了。现在,我会尝试做正念冥想让自己放松。”

王兵兵在2010年参加专业培训,成为精神心理护理专科护士后才能开展正念认知治疗训练。现在,每天午后的正念疗法训练成了病区的“固定特色节目”。王兵兵说,作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他的核心工作是通过专业技能在日常护理中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心理康复。

“工作中有压力山大的时候,可看到患者出院,听到患者病情稳定的消息,再辛苦、委屈都值得了。”王兵兵说。

母婴专科护士章建文

产房里的“托举者”,守护千万母婴平安

章建文抱着刚出生的宝宝。受访者供图

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房,母婴专科护士章建文的双手已经托举过上万个新生命。产房里的情况瞬息万变,生死往往在一瞬间。章建文最难忘的是一位脐带脱垂产妇的8分钟生死战。

“脐带脱垂!启动DDI(紧急剖宫产)!”一位产妇在分娩时,胎心监护仪警报骤响,正在为产妇助产的章建文把手探入产道,瞬间摸到了搏动的脐带。要知道,那可是胎儿供血的生命线,一旦受压时间过长,胎儿就会重度窒息。

为了不让腹中的胎儿脐带受压,她一直弯腰跪在手术台下,上推胎头,坚持了8分多钟,直到经过紧急剖宫产手术,胎儿平安娩出才松手。尽管她的手臂已僵成“雕塑”,却始终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除了在产房护佑母婴平安,章建文还定期坐助产士门诊。她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可以把专业知识讲得产妇能听得懂,能执行得了。

在她的助产士门诊,很多产妇会问,怎样才能超快顺产?讲专业的知识,产妇可能都懂,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她就把孩子与骨盆的关系,比喻成螺丝与螺帽,并画出示意图解释说,孩子想要生得顺利,第一步入盆要入得好。就像螺丝要对准螺帽口,如果有偏差,螺丝拧下去就会比较拧巴,孩子也一样,产程就会变慢。

这么一比喻,产妇立马听懂了。这时候,章建文再给予专业的指导,如何去做骨盆摇摆,以提高孩子与骨盆的衔接,产妇的依从性大大提高,顺产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记者 孙美星 王颖 程鑫 任诗妤 通讯员 庞赟 马蝶翼 孙梦璐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