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用个性温暖患者用科研提升护理
2025-05-13 06:52:3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陈鸿尔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从在病房里打针发药,到坐门诊指导药物注射、饮食规范;从苦口婆心挨个健康宣教,到开展可视化、数据化健康教育;从只专注于临床护理,到开辟科研新赛道……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从业37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糖尿病护理领域的先锋。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科研思维和充满温度的个性化护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最专业的照护。

眼里不能只有疾病摒弃教条化指导

“最近指标控制得很好嘛,说明你的针打得很到位!”走进李惠利医院糖尿病护理门诊,正在坐诊的陈鸿尔鼓励着73岁的金婆婆(化名)。作为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每天都要出诊,目前她和团队管理着像金婆婆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近3000人。“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疾病。”这是她多年来的护理座右铭。

胰岛素药物的注射、结构性血糖的监测、饮食教育是陈鸿尔在门诊中主要的工作。其中,教会患者自我注射药物是糖尿病护理的重点,但也是一大难题。

金婆婆的女儿在国外,老公因脑梗导致行动受限,无法照顾她。体型较胖的金婆婆各项指标显示,需注射胰岛素,却因害怕打针而迟迟不敢尝试,一度耽误了治疗。陈鸿尔尝试了示范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手把手教,还请来了一位“帮手”。这位病友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注射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后经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再需要注射。多管齐下,金婆婆逐渐克服了恐惧,学会了自我注射,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规范饮食也是血糖管理中的重点。在这方面上,陈鸿尔很有一套。“如果完全照搬膳食指南,有些患者根本做不到,效果反而更差。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也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她摒弃教条化的方式,摸索出个性化方案。

例如,面对偏爱早餐吃泡饭的老年患者,并不强硬要求改变饮食习惯。她巧妙地改良传统做法,将白米稀饭作为基底,加入玉米、绿豆等粗粮,搭配富含植物蛋白的黄豆,再加入新鲜蔬菜和鸡蛋。这样既保留了老人熟悉的饮食口感,又通过营养搭配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实现了医疗原则与生活习惯的平衡。要上夜班的群体无法三餐规律饮食,她也会充分考虑其工作特点,制定灵活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专科护士让她开启科研新赛道

2011年,陈鸿尔成为全院第一个糖尿病专科护士,打那之后,不仅她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更是开启了科研方面的新赛道。

《病友支持团队在改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是陈鸿尔主导的首个省级课题。当时,“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在国内慢性病管理中概念新颖。糖尿病管理不能只靠医护“单打独斗”,早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十分薄弱,而病友间“同病相怜”的共情能打破心理壁垒。

要知道,在当年鲜有护理团队主导的科研项目,而这项课题的成功申报让陈鸿尔有了信心。此后,她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了《基于静水压校正的坐位踝臂指数(ABI)与平卧位ABI相关性研究》,为无法平卧的患者提供糖尿病足筛查方案。这一成果的源头正是她在临床中曾经遇到的难题。体位的改变导致血压也会发生改变,通过公式校正体位差异,可以让更多患者早发现、早干预,这项成果也为后续医生定制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截至目前,她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篇科研论文,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今年,56岁的陈鸿尔又有了新的目标——糖尿病足筛查技术改良项目。“希望在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糖尿病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记者 陆麒雯 吴昊 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用个性温暖患者用科研提升护理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13 06:52:34

陈鸿尔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从在病房里打针发药,到坐门诊指导药物注射、饮食规范;从苦口婆心挨个健康宣教,到开展可视化、数据化健康教育;从只专注于临床护理,到开辟科研新赛道……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从业37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糖尿病护理领域的先锋。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科研思维和充满温度的个性化护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最专业的照护。

眼里不能只有疾病摒弃教条化指导

“最近指标控制得很好嘛,说明你的针打得很到位!”走进李惠利医院糖尿病护理门诊,正在坐诊的陈鸿尔鼓励着73岁的金婆婆(化名)。作为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陈鸿尔每天都要出诊,目前她和团队管理着像金婆婆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近3000人。“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疾病。”这是她多年来的护理座右铭。

胰岛素药物的注射、结构性血糖的监测、饮食教育是陈鸿尔在门诊中主要的工作。其中,教会患者自我注射药物是糖尿病护理的重点,但也是一大难题。

金婆婆的女儿在国外,老公因脑梗导致行动受限,无法照顾她。体型较胖的金婆婆各项指标显示,需注射胰岛素,却因害怕打针而迟迟不敢尝试,一度耽误了治疗。陈鸿尔尝试了示范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手把手教,还请来了一位“帮手”。这位病友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注射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后经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再需要注射。多管齐下,金婆婆逐渐克服了恐惧,学会了自我注射,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规范饮食也是血糖管理中的重点。在这方面上,陈鸿尔很有一套。“如果完全照搬膳食指南,有些患者根本做不到,效果反而更差。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也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她摒弃教条化的方式,摸索出个性化方案。

例如,面对偏爱早餐吃泡饭的老年患者,并不强硬要求改变饮食习惯。她巧妙地改良传统做法,将白米稀饭作为基底,加入玉米、绿豆等粗粮,搭配富含植物蛋白的黄豆,再加入新鲜蔬菜和鸡蛋。这样既保留了老人熟悉的饮食口感,又通过营养搭配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实现了医疗原则与生活习惯的平衡。要上夜班的群体无法三餐规律饮食,她也会充分考虑其工作特点,制定灵活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专科护士让她开启科研新赛道

2011年,陈鸿尔成为全院第一个糖尿病专科护士,打那之后,不仅她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更是开启了科研方面的新赛道。

《病友支持团队在改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是陈鸿尔主导的首个省级课题。当时,“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在国内慢性病管理中概念新颖。糖尿病管理不能只靠医护“单打独斗”,早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十分薄弱,而病友间“同病相怜”的共情能打破心理壁垒。

要知道,在当年鲜有护理团队主导的科研项目,而这项课题的成功申报让陈鸿尔有了信心。此后,她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了《基于静水压校正的坐位踝臂指数(ABI)与平卧位ABI相关性研究》,为无法平卧的患者提供糖尿病足筛查方案。这一成果的源头正是她在临床中曾经遇到的难题。体位的改变导致血压也会发生改变,通过公式校正体位差异,可以让更多患者早发现、早干预,这项成果也为后续医生定制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截至目前,她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篇科研论文,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今年,56岁的陈鸿尔又有了新的目标——糖尿病足筛查技术改良项目。“希望在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糖尿病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记者 陆麒雯 吴昊 文/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