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盆景园”主理人沃爱美修剪植物。
5月11日上午,一周一期的“诚”悦早读沙龙在鄞州区东郊街道宁丰社区准时举办。主持人郑芳以宁波民谣与手指操作为开场,现场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在她的领读与引导下,在场的学员很快就进入了热烈友好的交流中。
这是东郊街道宁丰社区打造“诚信+”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丰社区聚焦“诚信+”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之路,让诚信之光温暖“我们的家园”每一处角落。
从“诚信超市”到“诚信街区”
在宁丰社区,一间15平方米的“诚信超市”自2016年开业起,便成为社区诚信理念的“标杆”。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近百件日用品,既有板刷、热水瓶塞等“老物件”,也有平价刚需品。这里没有收银员和监控,居民选好商品后自觉投币或扫码支付。8年来,超市累计盈余1207.1元,常有居民多付钱支持运营,更有人捐赠闲置物品丰富货架。
2021年,超市升级新增“一元租赁”区,爬梯、血糖仪、轮椅等实用工具可供居民低价租用。志愿者王晓斐捐赠了一把全新轮椅,以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临时使用。“家里用不上了,小区老人多,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就行。”

社区“诚信超市”货架。
从超市延伸开来,150米长的“诚信街区”逐渐成型。免费租赁的长者单车、便民充电设施、“枫邻享吧”便民小屋……成为诚信文化的展示窗口。
社区内的文化家园、传统文化体验馆等场馆,其内部设置的“共享展厅”“手工义卖区”等功能空间也处处彰显诚信理念。居民王阿姨感叹:“诚信让社区像大家庭,住得踏实又幸福。”
从一间小小的“诚信超市”,到一条温暖的“诚信街区”,再到多个充满诚信氛围的场馆,如今诚信的种子已经在宁丰社区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
“公益达人”齐聚,传递文明力量
社区有近380名“公益达人”,是文明实践的主力军。“小乐惠”互助工坊主理人阎晨波,带领居民承接手工订单,从对接企业、分发材料到线上指导,全程细致负责,为居民创造增收机会,凝聚起互助同盟。
盲人推拿师赵国荣从业已20余年,如今的他也是社区“枫邻享吧”公益服务主理人之一,每周两次公益按摩服务,用双手践行诚信承诺,此前更是将1000元服务所得捐赠给困难残疾人。
80多岁的徐祖祺是社区“老扳手”服务队资深志愿者。凭借一把扳手、一个工具箱,近3年就为居民维修了上百台器具。“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帮大家维修,说到做到。”

“老扳手”志愿服务队队员徐祖祺维修轮椅。
除此之外,珠串达人周雪军免费教学并义卖捐款,书画达人胡煜璋义务授课,经营卡拉OK店的黄剑英夫妇为场馆捐赠音响设备,民乐达人组乐队丰富文化生活……他们以自己所长践行诚信,带动更多居民加入。
继续深化推广“诚信+”品牌建设
宁丰社区将诚信融入治理,通过“文化、便民、议事”三张清单,推动居民自治。在志愿服务中,诚信守则与积分制度挂钩,激发责任感:垃圾分类督导员风雨无阻,反诈志愿者每晚走街串巷,365天坚守汇聚成“家园绿”力量。
在舟宿云庭小区成立“共享盆景园”之初,居民曾担心园内盆景的管理问题——盆景谁来照顾?会不会丢失?能不能养好?最终有多年植物养护经验的居民沃爱美主动担起了日常养护的工作,并建立了详细的养护日志。在她影响下,其他居民也自发组成管理小组进行轮值,提供托管、咨询等服务,让这里打造成邻里交流的温馨角落。
“枫邻”议事厅则成为民主协商的桥梁。针对小区闲置的体育空间,社区联合多方召开议事会,居民提出保证器材质量、划分功能区等建议,经反复沟通,破败角落变成了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两小区外墙脱落维修、垃圾分类智能柜选址等难题,也通过议事厅协商解决,诚信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从“诚信超市”到“诚信街区”,再从达人示范到全民参与,宁丰社区让诚信从理念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生活日常。接下来,东郊街道将继续深化并推广“诚信+”品牌建设,以更多基层文明实践范例,书写社区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李雨洁 程淩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