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直播相亲、社交平台征友 宁波当代年轻人相亲"效率"拉满
2025-05-15 07: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说起相亲,你会想到什么?

开封的“王婆说媒”、每个城市都有的“相亲角”,还是各大平台播出的甜甜恋综?从以往的父母之命到现在的“电子红娘”,时代的变化也在相亲这个小小的切口上留下了烙印。

相较于传统熟人介绍的相亲模式——相亲之前要理发、洗澡、化妆;固定环节是吃饭、看电影、逛公园,动辄花费好几小时;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把“效率”拉满,通过网络相亲一个月相100个,甚至开辟直播相亲新赛道。

北仑区团委主办的“相亲吐槽之夜”。

这届年轻人的奇葩相亲史

“相亲有时候像谈判,哪怕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别人也有可能不给你上桌的机会,那就是没机会。”

上个月,北仑曾举办过一场“相亲吐槽夜”活动,引发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不少人遗憾没有抢到麦克风,至今还在要求返场。

“PUA式相亲,对方开口就是‘你配不上我’”;

“相亲对象带着妈妈来约会,阿姨问我存款多少”;

“‘照骗’翻车现场,真人比照片少了一个头”……

吐槽会上金句不断,以前难以启齿的“失败经历”也能被当作脱口秀素材讲出来博大家一笑。

A小姐今年30+,因为母亲和红娘圈子交往密切,常常参加相亲活动。她戏称:“我已经快变成‘托’了,她们活动缺女孩子就喊我去救场。”几年前她也曾付过大几千元的费用给相亲机构,结果只介绍了三位“男嘉宾”,并且都不符合当时谈好的标准。机构的套路是原价一万多元,案例都是高富帅,在消费者表露出意愿时立马甩出半价优惠的巨折。“真的被忽悠了。”A小姐无奈地说。

效率至上的相亲新赛道

与常规熟人介绍模式相比,当代年轻人将“效率”发挥到极致,新兴的是近几年的线下活动相亲或社交平台相亲。

线下活动还比较好理解,大家玩玩剧本杀之类的桌游,在这个过程中增进感情,游戏让相亲这件事变得更容易被接受。社交平台相亲则跟我们理解的通过“世纪佳缘”之类平台的相亲大有不同——有人在小红书上发帖征友,一个月收到100多份资料,堪比找热门工作。

网络直播间相亲

今年年初,网络上掀起一股直播相亲热潮,年轻人戏称要用找工作的劲头找对象,开启“群面”相亲新赛道。在小小的屏幕上,社恐的i人也能鼓足勇气喊上一句“看看我”,这时网络成了最好的社交缓冲带。

不过,网络相亲难免信息模糊,为帮助大家擦亮眼睛,互联网上出现了教大家如何相亲的博主,甚至涌现出所谓的“相亲分析师”。

“资料上只写身高不写体重八成偏胖;学历只写地区不写学校一定不是什么好大学……”甚至延伸出一套口诀:身高“过五减四,低五为零”,举个例子是身高1.79米大概率是1.75米,1.74米的可能实际只有1.70米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你的包装套路,我有我的“互联网老师”。

相亲分析师

年轻人相亲时是在“相”什么?

这个问题记者问了几位“相亲老手”,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人想谈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人想找一个稳固的未来伴侣,也有人“佛系”相亲全看缘。但所有人都有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相亲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找一个真正心灵相通的爱人。有人坦言:“门当户对是基础,但如果聊不来,条件再好也没用。”

胡先生今年29岁,工作稳定。大学毕业后,他并不抗拒相亲,但也不属于特别积极的那一类,这么多年只相过七八个人。去年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现在已经在备婚了。胡先生是向往稳定、踏实感情的那一类人,对他来说“心动不是答案,心定才是”。

A小姐说,在红娘和父母眼里好像“是个男的就不错”。面对父母常见的催婚话术——“结婚就是找个人过日子”,她则坚持: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过日子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基本的生理吸引与情感共鸣。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论相亲方式如何创新,最终打动人的,还是那份不期而遇的真心与诚挚。就像胡先生说起与未婚妻第一次见面时,她笑着说“下次见”,当时风吹起她的长发,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那一瞬间,我知道感觉对了。”

记者 佘若凡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直播相亲、社交平台征友 宁波当代年轻人相亲"效率"拉满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5-15 07:34:00

说起相亲,你会想到什么?

开封的“王婆说媒”、每个城市都有的“相亲角”,还是各大平台播出的甜甜恋综?从以往的父母之命到现在的“电子红娘”,时代的变化也在相亲这个小小的切口上留下了烙印。

相较于传统熟人介绍的相亲模式——相亲之前要理发、洗澡、化妆;固定环节是吃饭、看电影、逛公园,动辄花费好几小时;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把“效率”拉满,通过网络相亲一个月相100个,甚至开辟直播相亲新赛道。

北仑区团委主办的“相亲吐槽之夜”。

这届年轻人的奇葩相亲史

“相亲有时候像谈判,哪怕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别人也有可能不给你上桌的机会,那就是没机会。”

上个月,北仑曾举办过一场“相亲吐槽夜”活动,引发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不少人遗憾没有抢到麦克风,至今还在要求返场。

“PUA式相亲,对方开口就是‘你配不上我’”;

“相亲对象带着妈妈来约会,阿姨问我存款多少”;

“‘照骗’翻车现场,真人比照片少了一个头”……

吐槽会上金句不断,以前难以启齿的“失败经历”也能被当作脱口秀素材讲出来博大家一笑。

A小姐今年30+,因为母亲和红娘圈子交往密切,常常参加相亲活动。她戏称:“我已经快变成‘托’了,她们活动缺女孩子就喊我去救场。”几年前她也曾付过大几千元的费用给相亲机构,结果只介绍了三位“男嘉宾”,并且都不符合当时谈好的标准。机构的套路是原价一万多元,案例都是高富帅,在消费者表露出意愿时立马甩出半价优惠的巨折。“真的被忽悠了。”A小姐无奈地说。

效率至上的相亲新赛道

与常规熟人介绍模式相比,当代年轻人将“效率”发挥到极致,新兴的是近几年的线下活动相亲或社交平台相亲。

线下活动还比较好理解,大家玩玩剧本杀之类的桌游,在这个过程中增进感情,游戏让相亲这件事变得更容易被接受。社交平台相亲则跟我们理解的通过“世纪佳缘”之类平台的相亲大有不同——有人在小红书上发帖征友,一个月收到100多份资料,堪比找热门工作。

网络直播间相亲

今年年初,网络上掀起一股直播相亲热潮,年轻人戏称要用找工作的劲头找对象,开启“群面”相亲新赛道。在小小的屏幕上,社恐的i人也能鼓足勇气喊上一句“看看我”,这时网络成了最好的社交缓冲带。

不过,网络相亲难免信息模糊,为帮助大家擦亮眼睛,互联网上出现了教大家如何相亲的博主,甚至涌现出所谓的“相亲分析师”。

“资料上只写身高不写体重八成偏胖;学历只写地区不写学校一定不是什么好大学……”甚至延伸出一套口诀:身高“过五减四,低五为零”,举个例子是身高1.79米大概率是1.75米,1.74米的可能实际只有1.70米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你的包装套路,我有我的“互联网老师”。

相亲分析师

年轻人相亲时是在“相”什么?

这个问题记者问了几位“相亲老手”,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人想谈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人想找一个稳固的未来伴侣,也有人“佛系”相亲全看缘。但所有人都有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相亲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找一个真正心灵相通的爱人。有人坦言:“门当户对是基础,但如果聊不来,条件再好也没用。”

胡先生今年29岁,工作稳定。大学毕业后,他并不抗拒相亲,但也不属于特别积极的那一类,这么多年只相过七八个人。去年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现在已经在备婚了。胡先生是向往稳定、踏实感情的那一类人,对他来说“心动不是答案,心定才是”。

A小姐说,在红娘和父母眼里好像“是个男的就不错”。面对父母常见的催婚话术——“结婚就是找个人过日子”,她则坚持: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过日子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基本的生理吸引与情感共鸣。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论相亲方式如何创新,最终打动人的,还是那份不期而遇的真心与诚挚。就像胡先生说起与未婚妻第一次见面时,她笑着说“下次见”,当时风吹起她的长发,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那一瞬间,我知道感觉对了。”

记者 佘若凡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