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适应雨林?古人类混血?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被破译
2025-05-15 19:37:03 稿源: 新华社  

中外团队历时10年,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北京时间14日晚,“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东南亚人群的遗传演化之谜被揭开。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说,东南亚是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为了解开东南亚人群的遗传密码,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34个国内外科研团队,历时10年,完成了“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一期研究。

据介绍,团队深入东南亚雨林腹地,系统采集了涵盖5大语系、6个国家的30多个族群样本,成功完成了3023例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SEA3K。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一期的人群分布和组成。(研究团队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庆鹏说:“本次研究成果丰硕,不仅发布了东南亚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还揭示了该区域人群基因如何受到古代族群分化、混合、适应、人口规模变迁及古人类基因渗入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在东南亚人群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3次基因渗入的遗迹,重新定义了人类史前演化的地理边界。”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中的自然选择信号和潜在的环境适应表型。(研究团队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发现了众多东南亚人群适应热带环境的独特基因突变,宿兵举例说,“像热带雨林,高温高湿,它对东南亚人群影响深远,我们发现了这些人群身上携带的特殊基因突变,比如,有的突变能调控皮肤色素,以抵御强紫外线;有的突变可以减轻雨林中的蚊虫叮咬反应;有的突变则可以促进生成卷发,加速东南亚人群的散热。”

据悉,目前团队已经正式启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致力于构建覆盖东南亚全域的万人级高分辨率基因组图谱。

复旦大学、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云南民族大学等中国团队参与了该计划。(记者岳冉冉)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适应雨林?古人类混血?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被破译

稿源: 新华社 2025-05-15 19:37:03

中外团队历时10年,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北京时间14日晚,“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东南亚人群的遗传演化之谜被揭开。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说,东南亚是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为了解开东南亚人群的遗传密码,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34个国内外科研团队,历时10年,完成了“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一期研究。

据介绍,团队深入东南亚雨林腹地,系统采集了涵盖5大语系、6个国家的30多个族群样本,成功完成了3023例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SEA3K。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一期的人群分布和组成。(研究团队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庆鹏说:“本次研究成果丰硕,不仅发布了东南亚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还揭示了该区域人群基因如何受到古代族群分化、混合、适应、人口规模变迁及古人类基因渗入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在东南亚人群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3次基因渗入的遗迹,重新定义了人类史前演化的地理边界。”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中的自然选择信号和潜在的环境适应表型。(研究团队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发现了众多东南亚人群适应热带环境的独特基因突变,宿兵举例说,“像热带雨林,高温高湿,它对东南亚人群影响深远,我们发现了这些人群身上携带的特殊基因突变,比如,有的突变能调控皮肤色素,以抵御强紫外线;有的突变可以减轻雨林中的蚊虫叮咬反应;有的突变则可以促进生成卷发,加速东南亚人群的散热。”

据悉,目前团队已经正式启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致力于构建覆盖东南亚全域的万人级高分辨率基因组图谱。

复旦大学、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云南民族大学等中国团队参与了该计划。(记者岳冉冉)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