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上过央视春晚的“外卖诗人”来宁波了
2025-05-16 07:35:2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王计兵(前)与外卖员合影。(宁波书城供图)

前日上午,象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十几名身穿制服的外卖员暂时搁下忙碌的送餐工作,在此齐聚一堂。被称为“外卖诗人”的王计兵带着他的新书《手持人间一束光》,来此分享他的创作故事与人生感悟。

王计兵曾因身着外卖服装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而走进全国观众视野。在来象山之前,他还在宁波书城与众多读者畅谈“诗与远方”。“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这句在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引发无数人共鸣的话语,再次在现场回荡。

他在宁波的两场分享活动传递着平凡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现场王计兵还接受了记者采访,坦陈自己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心路历程。

这位来自江苏徐州、现居昆山的57岁外卖骑手,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过去7年送外卖的日子里,他骑行16万公里,利用等候取餐的间隙,创作出6000余首诗歌,其作品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上百家媒体报道,已出版《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等诗集,曾获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等荣誉。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写诗时,王计兵直言:“我喜欢写作,诗歌更适合我碎片化的生活。”从15岁出门闯荡到如今57岁,他坚持写作长达37年。

他在现场分享时提到,早年没钱买书,收废品得来的旧书旧报成了他的精神食粮;没有稿纸,烟盒、包装纸就成了草稿纸。如今的他灵感一来,便拿出手机进行语音留言,闲时再整理成诗。

“是什么支撑您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持续创作?”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计兵坚定地说:“是爱好,爱好会支撑生活。如果说送外卖的生活真的苦,那么,写诗是苦日子里的一颗糖,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因为喜欢产生力量。”

在平衡外界关注与内心创作节奏方面,王计兵有着自己的坚持:“写好作品,做真实的自己,真实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能从不同生活中找到相同的关于幸福的话题,这是最好的。”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现在的身份离劳动群体远了,他谦逊地说:“没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坚持了下来,仅此而已。”

对于同样热爱文学创作却因生活忙碌而无法实现梦想的普通人,王计兵真诚地建议:“首先要把日子过好,梦想太大会拖垮人生。如果我们把梦想缩小成一个爱好,并且坚持下来,就会从中找到快乐。当我们把这种爱好坚持得足够久,它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成梦想,这种过程才是追求梦想的最好方式。”

在活动现场,王计兵还分享了他的家人与自己创作的故事。他回忆,年轻时他废寝忘食地写作,父亲曾烧了他20万字的小说。1993年他与妻子结婚时,全部家当仅有81斤小麦。妻子也曾反对他写作,直到2019年获奖后,他才敢公开创作。“现在只要我在写作,家人走路的脚步声都会变得很轻。”他笑着说。

对于新作《手持人间一束光》,王计兵介绍,这本书是他外卖骑行生活的真实写照,诠释着底层劳动者的“诗与远方”。尽管如今送外卖变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但他仍坚持在这条路上寻找灵感:“我始终是劳动者群体的一分子,我需要并且喜欢这种状态。”他表示,会继续在文学道路上前行,不仅专注诗歌,还开始投入散文创作。

王计兵的宁波之行,不仅是文学交流活动,更是一堂关于坚持、热爱与生活的生动课程。王计兵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宁波的读者,即便身处平凡,只要心怀热爱,就能在生活的缝隙中,“手持人间一束光”,照亮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周晓思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上过央视春晚的“外卖诗人”来宁波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5-16 07:35:28

王计兵(前)与外卖员合影。(宁波书城供图)

前日上午,象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十几名身穿制服的外卖员暂时搁下忙碌的送餐工作,在此齐聚一堂。被称为“外卖诗人”的王计兵带着他的新书《手持人间一束光》,来此分享他的创作故事与人生感悟。

王计兵曾因身着外卖服装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而走进全国观众视野。在来象山之前,他还在宁波书城与众多读者畅谈“诗与远方”。“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这句在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引发无数人共鸣的话语,再次在现场回荡。

他在宁波的两场分享活动传递着平凡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现场王计兵还接受了记者采访,坦陈自己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心路历程。

这位来自江苏徐州、现居昆山的57岁外卖骑手,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过去7年送外卖的日子里,他骑行16万公里,利用等候取餐的间隙,创作出6000余首诗歌,其作品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上百家媒体报道,已出版《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等诗集,曾获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等荣誉。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写诗时,王计兵直言:“我喜欢写作,诗歌更适合我碎片化的生活。”从15岁出门闯荡到如今57岁,他坚持写作长达37年。

他在现场分享时提到,早年没钱买书,收废品得来的旧书旧报成了他的精神食粮;没有稿纸,烟盒、包装纸就成了草稿纸。如今的他灵感一来,便拿出手机进行语音留言,闲时再整理成诗。

“是什么支撑您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持续创作?”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计兵坚定地说:“是爱好,爱好会支撑生活。如果说送外卖的生活真的苦,那么,写诗是苦日子里的一颗糖,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因为喜欢产生力量。”

在平衡外界关注与内心创作节奏方面,王计兵有着自己的坚持:“写好作品,做真实的自己,真实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能从不同生活中找到相同的关于幸福的话题,这是最好的。”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现在的身份离劳动群体远了,他谦逊地说:“没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坚持了下来,仅此而已。”

对于同样热爱文学创作却因生活忙碌而无法实现梦想的普通人,王计兵真诚地建议:“首先要把日子过好,梦想太大会拖垮人生。如果我们把梦想缩小成一个爱好,并且坚持下来,就会从中找到快乐。当我们把这种爱好坚持得足够久,它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成梦想,这种过程才是追求梦想的最好方式。”

在活动现场,王计兵还分享了他的家人与自己创作的故事。他回忆,年轻时他废寝忘食地写作,父亲曾烧了他20万字的小说。1993年他与妻子结婚时,全部家当仅有81斤小麦。妻子也曾反对他写作,直到2019年获奖后,他才敢公开创作。“现在只要我在写作,家人走路的脚步声都会变得很轻。”他笑着说。

对于新作《手持人间一束光》,王计兵介绍,这本书是他外卖骑行生活的真实写照,诠释着底层劳动者的“诗与远方”。尽管如今送外卖变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但他仍坚持在这条路上寻找灵感:“我始终是劳动者群体的一分子,我需要并且喜欢这种状态。”他表示,会继续在文学道路上前行,不仅专注诗歌,还开始投入散文创作。

王计兵的宁波之行,不仅是文学交流活动,更是一堂关于坚持、热爱与生活的生动课程。王计兵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宁波的读者,即便身处平凡,只要心怀热爱,就能在生活的缝隙中,“手持人间一束光”,照亮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周晓思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